招聘配菜工 厨房配菜员

饶彭芳几十年来一直坚持传承客家菜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你为什么会想到当厨师?”
“当厨师真好 。一个厨师永远不会挨饿 。”这个看似随意的选择让饶·彭芳成为了一名热情的厨师 。他是梅州人 。他15岁入行 , 游历甚广 。37年来 , 被授予“中国客家美食推广大使”、“广东客家美食名厨”等多项荣誉称号 。荣誉的背后是他对客家美食的慷慨贡献 。
从洗碗工到厨师 , 从梅州走向世界 , 为了学一道菜 , 饶彭芳甘愿“潜入”餐厅当学徒 , 学习技艺;为了客人的年夜饭 , 我已经30年没有和家人一起过除夕了;为了传承客家菜 , 他甚至在梦里研究菜...
在烹饪和推广客家菜的道路上 , 饶彭芳一如既往的坚定 。和当年一样 , 他用一把铁勺子煮出了生活的所有味道 。
●南方日报采访人员王思婷
他曾经是一名洗碗工 , 梦想成为一名厨师 。
当酒被倒入铁锅时 , 一簇火焰立即蹿起 , 饶的脸被冲得通红 。“我一会儿放酱 , 煨一会儿再尝 。”一边做 , 饶彭芳一边教旁边的徒弟做客家菜的技巧 。每一项技能都包含着饶三十年来的积累 。
饶·彭芳的厨房经历始于1984年 , 当时他15岁 , 在一家餐馆当洗碗工 。
“那时候我中学毕业 , 想学一门手艺 , 就去了梧州市区的一家餐馆打工 , 从头做起了洗碗工 。”对饶·彭芳来说 , 不想当厨师的洗碗工不是一个好的洗碗工 。
饶·彭芳利用下班时间志愿充当砧板(服务员) 。在厨师的世界里 , 一直有“七分砧板三分锅匠”的说法 , 砧板是通向厨师的初级阶段 。
事实上 , 饶当时就已经具备了烹饪的基本功 , 这还得从他小时候说起 。
“小时候家里条件比较好 。我经常跟着爷爷到处吃饭 。我从小就对吃感兴趣 , 同时也被客家菜的魅力所折服 。”饶彭芳提到“吃” , 不自觉地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
6岁会吃 , 7岁会做米饭 , 8岁会做腊八饭 。饶彭芳笑着说:“这手艺是祖传的 。”
因为勤奋和基本功 , 饶彭芳做了半个月洗碗工 , 就踏上了三尺灶 , 开始拿锅铲 。“当时我负责的是比较简单的客家菜 , 比如煮粉卤面 , 炒五花肉 。”他说 。
再简单的客家菜 , 也要用心做 。饶彭芳每天早上4点起床 , 准备炭火做饭 , 5点做丸子 , 6点前准备好所有食材 。于是饶干了两年 , 月薪从30元涨到了60元 。
直到有一天 , 饶的心得到了回报 , 他遇到了东园饭店的老板 。
【招聘配菜工 厨房配菜员】“东源是兴宁第三大商场 。他吃了我做的客家菜 , 觉得手艺不错 , 问我愿不愿意去他那里 , 月薪120元 。”饶彭芳同意了 。
如果说油盐酱醋是菜肴的调料 , 那么勤奋和进步就是成功的主要成分 。饶彭芳坦言 , 自己当厨师的时候以为不缺吃的 , 但并不知道自己真的进入了这个领域 , 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
饶在东园饭店当厨师 , 一边读书一边攒钱 。一年后 , 他攒够了钱 , 毅然辞职 。怀着当厨师的梦想 , 他自费去广州学习了三个月 。
随后几年 , 饶彭芳“到处拿菜刀” , 在多家餐馆打工 , 不仅提高了技艺 , 也开阔了眼界 。“换过的酒店都数不过来了 。有星级酒店 , 也有普通酒店 。”
他是高级厨师 , 却装成学徒 。
在国外打拼的那些年 , 饶的月薪从1600元到1800元不等 , 在当时属于高薪 , 但饶没有任何积蓄 。
“工资都吃了 。”饶彭芳对吃的痴迷不止于此 。
为了学习煮粥的手艺 , 当时已经是省一级厨师的饶选择了辞职 , 应聘到梅城一家知名粥店当学徒 , 为期半个月 。
“白天在店里偷个老师 , 晚上回家记笔记 。”饶彭芳说起自己在粥店的“潜伏”经历 , 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告诉采访人员 , 自己负责做员工饭的时候 , 被厨师夸厨艺好 , 差点露馅 。
“得知后 , 我辞职了 。当我请厨师吃饭 , 解释我为什么当学徒的时候 , 没想到他生气了 。他反而很佩服我 , 说我一个菜能出这么多钱 。”饶彭芳说 , 离开的时候 , 厨师还不忘说 , “我告诉过你 , 你做的员工饭不像学徒 , 是师傅 。”
这种对食物的热爱是饶彭芳在多年辛勤工作后回到家乡的关键原因 。
1998年 , 饶彭芳回到家乡梅江区城北镇中村 , 从一名厨师逐渐成为老板 。他有了自己的餐厅 , 杏花村美食 , 开起了客家传统农村宴 。
“八仙桌、鸡碗、陶瓷酒杯、客家醋鱼、米粉肉、脆皮烤、虾、红烧肉是比较传统的客家宴席菜 。”饶谈起乡宴 , 谈个没完 。
菜肴看似简单 , 却蕴含寓意 。饶说 , 客家人在宴席上讲究“菜香” , 如婚宴上的百合莲子、寿宴上的炒面、乔迁宴上的猪红豆腐 , 用菜点缀 , 寓意“富贵荣华” 。
“大场面的乡宴一定不能乱 。大家要迅速行动 , 互相配合 , 各司其职 。”饶·彭芳说 , 作为总司令 , 上菜的时间和顺序应该有条不紊 。哪里需要他的指引或帮助 , 他就应该及时出现 , 哪个炉子的火应该大或小 , 这些都在他的视线之内 。
有了规范的图案 , 卫生的食材 , 正宗的味道 , 越来越多的人找饶彭芳做一顿农村宴 。从年初只有十几家的农村酒席 , 到现在的两千多家 , 饶的客家菜渐渐出名 。
离开壁炉到讲台上去 。饶彭芳不仅自己做客家菜 , 还在2001年开办了一个厨师培训班 , 有100多名学生 , 后来开始带徒弟 。
跟他学做饭 , 他没少吃苦头 。饶·彭芳要求他的弟子们在进行下一步之前做好员工餐 。“连自己的菜都做不好 , 怎么做给客人吃?所以 , 员工餐是我的入门标准 。”当饶·彭芳谈到带徒弟时 , 他的表情立刻变得严肃起来 。
他是一个“守味人” , 守着过年和客家的味道 。
采访人员走进厨房 , 就在灶台附近 , 看到烧红的锅底立刻与热油发生反应 。从锅里滚出来的火苗跳了起来 , 厨房里搅动的热气让采访人员好几次睁不开眼睛 。
此时 , 饶·彭芳穿着工作服 , 脖子上围着汗巾 。站了两三个小时 , 他的衣服都湿透了 , 汗巾都能拧出水来 。
砰的一声 , 热油溅了出来 。“没关系 , 我皮肤又热又厚 。”只见饶的左手和右臂 , 隐约可见滚烫的油污和刀伤的痕迹 。
在厨房里 , 烟火是最强烈的 , 饶·彭芳已经在这里工作了37年 。
52岁的饶·彭芳已经30年没有回家吃年夜饭了 。他已经记不清30年做了多少顿年夜饭 。他唯一记得的是没有一件是为他的家人做的 。
直到几年前 , 他把农村的宴席交给儿子饶兴辉 , 自己做了私房菜 , 才有时间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 。
“父亲经常教导我 , 客家菜一定要做好 , 传承下去 。”饶兴辉说 , 从小他就看着父亲穿着厨师的衣服 , 围着一口大锅 , 晃着一把大勺子 , 在炊烟袅袅的厨房里忙碌 。受父亲影响 , 我也传承了客家菜 。
“天天摸刀摸勺 , 手不能丢 。”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 , 这是饶彭芳的日常 。而这一切的辛苦 , 仅仅是餐车的CD和笑脸 , 就足以慰藉 。
让饶高兴的是 , 他遇到了许多“吃过、尝过”的顾客 。很多在外地定居的客户都会来梅州吃他的客家菜 , 也有华人从国外过来学习 。
“几年前 , 我在外面做学术交流 , 认识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厨师 。后来他们来梅州找我 , 说要学客家菜 。前几天有个福州的同事过来 , 说要学客家菜 。”饶彭芳说 , 只要他想学 , 他都会毫无保留地教 , 这是他对客家美食的荣幸和肯定 。
饶在客家菜上精益求精 , 在新菜品的研究上更是严谨苛刻 。“一道菜从开发到端上餐桌 , 要试几十遍 。”饶兴辉说 , 父亲会反复研究每一个环节 , 每一种食材 。
他的招牌菜之一客家全鱼汤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这道菜在参加全国海峡客家烹饪大赛时获得了特别金奖;《金钱七彩虾》荣获2017年18大美味客家香港总决赛特别金奖 。
近年来 , 饶多次赴不同国家和地区开展饮食文化交流 , 推广客家菜 , 并被授予“中国客家菜推广大使”荣誉称号 。
“去哪 , 吃哪 , 学哪 。”饶彭芳说 , 他去推广客家菜 , 并向他们学习 。当他回来的时候 , 他可以开发不同的客家菜 。
“做一天的厨子 , 做一辈子的厨子 。”饶彭芳说 , 当他拿起铁勺子 , 他不会放下它 。传承客家菜是他一直在做的事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