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四德是什么,女子都要遵循么

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女子在古代的地位是很低下的,都是重男轻女,现在的少数地方依旧存在这样的现象 。人们常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女子也要遵循三从四德 。本期民族文化带你来看看什么是三从四德 。
未嫁从父
“三从”道德从丧服制演化为人际间的主宰服从关系,与汉代倡导的“三纲”相对应——家庭中的“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推广到性别关系上就是“从父”、“从夫” 。“从”有多重含义——听从、随从、服从、跟从等意思 。被要求遵从三从道德的妇女不能自专、自主(物化女人),必须遵父命、夫旨、子意行事,做到为女孝,为妻贤,为母良 。
“未嫁从父”就是要求没有出嫁的“在室女”听从父家长的话,“不违父命”就是“事亲孝”(“亲”按照孔子的解释是指父母双亲,但又说“资于事父而孝母”);女儿孝顺,除了日常生活照顾周到,还要在父亲遇危难时挺身而出,像西汉文帝时淳于缇萦说服文帝废除肉刑,使父亲免于罪;东汉曹娥为救落水的父亲被淹死(史载有“曹娥碑”,表彰曹娥孝行) 。在终身婚姻大事要听从“父母之命”也是“从”和孝的表现 。
既嫁从夫
“既嫁从夫”就是要求出嫁为人妻的妇女必须遵夫命 。温柔贤惠的妻子则是指辅佐丈夫 。
“从夫”从女子出嫁就开始了,迎娶的仪式是“男帅女,女从男,夫妇之义从此始”;母亲叮嘱女儿“无违夫子” 。到夫家,按照丈夫的辈分、名分得到亲属称谓(如子媳、娣姒、婶、嫂等) 。妻子视丈夫为“天”,“天命不可逃,夫命不可违”,必须听从、敬重丈夫,夫唱妇随 。像汉代孟光对丈夫梁鸿“举案齐眉”,被赞为“相敬如宾” 。
妻妇还需代丈夫行孝侍奉公婆日常生活,还要为丈夫生儿育女;“相夫教子”从宋代以来成为对妇女最重要的职责 。“从夫”还有对丈夫忠诚不贰,保持贞操,丈夫死后不事二夫,甚至殉夫,春秋时期息国国君夫人息夫人,在丈夫被楚国俘获,楚王逼她为夫人,她以死相拒,成为史书表彰贞节的模范 。历代官方表彰贞节烈成为制度,导致一些妇女自残生命,甚至在丈夫将要病死和战死前,妻妾们提前殉节,表示对丈夫的忠诚 。
夫死从子
“夫死从子”既丈夫死后,女子必须遵子命,贤妻良母则是指抚养辅佐儿子 。是女人从夫的一种延续,父死子承 。本质:尊者卑,卑者尊,尊者反过来向卑者孝敬 。用处,防止太子未成年后,被外戚操控,防止女皇帝出现 。
四德演化
“四德”最初是对宫廷妇女的四种必备的修养——德行(德)、言辞(言)、容貌(容)、技艺(功)的培训和修养,包括了传统“妇学”四项教育内容,所以儒家称作“四教”,又叫“四行” 。本起源于宫廷妇女教育,属于“阴礼”(妇女遵守的礼仪)、“阴职”(妇女担负的职责),不久扩展到上层家庭对承担妇女角色的修养 。
女孩十岁,就在家里接受女师教育——教给“婉娩听从”(德、言、容,柔顺听话)、执麻橐(纺搓麻线,古代衣服多以麻、葛、丝为原料)、治丝茧、织布制衣,学习准备祭祀和助祭的一系列工作(功,纺织、缝纫、备饭食酒浆等) 。出嫁之前三个月,宗族请女师对女子培训,“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培训完成之后,还要举行祭祀仪式,以成“妇顺” 。
可见,“四德”是为“三从”道德服务的 。“四德”后来泛化为对所有妇女的要求 。按照郑玄的解释是:“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橐 。”后代一直不断在做出新的解释 。
【三从四德是什么,女子都要遵循么】对“三从四德”,首先应该看到,这些对妇女的要求规范是特定时代、出于某种需要产生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变化也有一些变化 。在周代父权制婚姻家庭建立、男女内外尊卑界限明确规定之后,才有了要求妇女从父、从夫、从子,即家庭的女性角色服从男性的“三从”道德规范 。而“四德”是女性实践“三从”道德目标必须具备的礼仪、风度修养和操作技术 。“三从”道德的教戒劝誉、“四德”修养的提倡培训,和“七出”条规的威吓惩罚交互作用,逐渐规训出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传统妇女之美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