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微笑的典故,从何而来

周围的杂乱和荒凉突然变得如锦绣般绚烂迷人,我明白了那些超凡的智者为何拈花微笑,因为这世间其实如此美好 。也许一个人在真正无可奈何的时候,除了微笑,也只好微笑了 。那么拈花微笑是什么意思 。是否真的那么美好,本期民间故事告诉你 。
“拈花微笑”也作“拈花一笑”,佛教语,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公案(典故),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相通、心心相印 。形容师徒之间的默契、心灵相通 。
佛陀拈花微笑是2500多年之前的秘密,当时在场者只有迦叶尊者微笑会意,这是禅宗的开始 。笔者不敢妄猜圣意,但可以从禅宗的不立文字,以心印心,教外别传中受到启发 。莲花是佛教的代表,它具有花果同时的独特成长特性,代表了宇宙演化的实相;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代表清净心的佛性,清净心处理事物条理分明,人人皆有佛性,菩萨入世渡众生,出淤泥而不染;莲藕似空非空,代表了世界的本性 。
【拈花微笑的典故,从何而来】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 。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 。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 。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 。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 。我以观察智,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 。”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 。这就是禅宗“拈花一笑”和“衣钵真传”的典故 。中国禅宗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 。
佛祖所传的其实是一种至为详和、宁静、安闲、美妙的心境,这种心境纯净无染、淡然豁达、无欲无贪、无拘无束、坦然自得、超脱一切、不可动摇、与世长存,是一种“传法”、“涅盘”过程的境界,只能感悟和领会,不需要用言语表达 。而迦叶的微微一笑,正是因为他显现出法喜,这种传法,佛祖把衣钵境界,被禅宗推崇 。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尔时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于金婆罗华,各各顶礼佛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华,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措 。有迦叶破颜微笑 。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即付嘱于汝 。汝能护持,相续不断 。”时迦叶奉佛敕,顶礼佛足退 。
《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卷一
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 。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⑨,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