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九老图的作者是谁?香山九老会都有谁

职场如战场一直是社会上常见的一种状态,许多人都渴望能够有个远离尘嚣的地方来度过自己自由自在的一生 。古代的社会这种现象更是十分常见,古代有着许多才子离开这混乱的社会 。
那么,本期民族文化一起了解香山九老 。
此图绘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三月二十四日,九老在白居易之居处欢聚,既醉且欢之际赋诗画画的情景 。根据白居易《香山九老会诗序》的内容可知,对九老雅集的描绘早已有之,到了南宋时期,此题材在画院中也非常兴盛;而明代的宫廷画家在承袭南宋画院风格时,对此种具有历史典故的题材又较好的继承下来 。
周臣是个丰产画家,流传下来的作品也不少,仅上海博物馆收藏《春山游踪图》等大幅作品7幅,小扇页14幅,故宫博物院收藏《春山游骑图》、《春泉山隐图》等,济南博物馆收有《访友图》,及台湾、国外大博物馆内也收藏一些作品 。周臣这些流存至今的作品件件结构精整,幅幅见功力,下笔不苟 。
周臣,明代中期的着名职业画家 。他生活在成化至嘉靖年间,生卒年不详 。字舜卿,号东村,吴(今江苏苏州)人,生年不详,卒于明世宗嘉靖14年(即1535年) 。擅长画人物和山水,画法严整工细 。他有两个学生特别着名,一个唐寅,另一个仇英,唐寅、仇英青出于蓝,风格上极为接近,但当时名气已超过老师 。
周臣山水师承陈暹 。曾刻苦临摹李成、郭熙、李唐、马远等作品,其主要取法于李唐派系 。画山石坚凝,章法严谨,用笔纯熟 。曾与戴进并驱,则互有所长 。人物画也非常出色,古貌奇姿,绵密萧散,各极意态 。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周臣代表作《柴门送别图》,描绘一文人携琴访友后,主客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明月早已挂在高空,船工也已在船头熟睡,直至客人快要上船了,他还未酲来,说明主客送别时间之长,友谊之深,这其中也融含周臣画体的“院体画”与“文人画”的相融之处 。周臣被人们称为非院派的“院派”画家 。
“香山九老”指唐代白居易、胡杲、吉旼、郑据、刘真、卢慎、张浑、狄兼谟、卢贞9人,在洛阳龙门寺聚会,称“香山九老” 。“香山九老”说的是在唐会昌五年,白居易等9位文人墨客河南洛阳香山聚会宴游的故事 。
唐朝末年,因朝廷的腐败,胡杲、吉旼、刘贞、郑据、卢贞、张浑、白居易及李元爽、僧如满九位老者,对当时朝廷的不满,看不惯世俗,又因志趣相投,结为九老会,因此得名“香山九老” 。
【香山九老图的作者是谁?香山九老会都有谁】“空门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 。家酿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 。”——白居易这首《香山寺二绝》,正是自己及友人悠闲隐逸生活的真实写照 。九老隐居的香山,与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伊水相望 。集结“香山九老会”那年,白居易已是74岁高龄 。
传说诗人晚年冷淡仕途,“停宫致仕”后更加忘情于山水之间,赏玩泉石风月 。因为贪恋香山寺的清幽,诗人常住寺内,坐禅听经,自号“香山居士”,并把这里作为自己最终的归宿 。在儒家思想的长期影响下 。
中国古代文人历来崇尚所谓“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的人生态度 。但封建统治的桎梏,也促使一些心灰意冷而又不愿随波逐流的文人士大夫,终于放弃了“兼济天下”的理想退身出世,转而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于是,隐山遁水便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种具有恒久魅力的文化行为,也给自然山水打上了浓厚的人文印记 。
【结束语】香山九老图里表现的就是香山九老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开始自己无忧无虑的生活,这里或许并不是最好表达出他们才华的方法,却是最美的世外桃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