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出叉子很多,到底用不用处理呢?
玉米出叉,这是我们农人在种植玉米过程中最常见的现象,一般在玉米植株在长到四五十公分高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整个地块中种植的玉米,一多半植株的根部处都会长出叉来,而且有的一株根部处还会长出三四个叉子 。那么,对于出现出叉这种现象,我们需不需要对它做出处理呢?这里,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人的农嫂不想和大家纸上谈兵,只想用实际的种植经验和大家说,对玉米出现分叉这种现象,我们农民都会对其做出处理,那就是坚决的将其掰掉 。
![玉米出叉子很多,到底用不用处理呢?](http://shimg.easyfang.com/220608/2210114445-0.jpg)
文章插图
因为,我们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发现,这些从玉米主植株部分长出来的叉子都是无效苗,留着它并不会结穗,如果不掰掉,继续让它依附在母植株体上,那么它就会继续吸收母株体的养分,这样就会导致母株营养不良,影响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致使母株的结穗出现不实,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
![玉米出叉子很多,到底用不用处理呢?](http://shimg.easyfang.com/220608/2210113561-1.jpg)
文章插图
近几年看到有很多专家主张说不掰掉好,说玉米芽子能储备能量,待玉米长到一定程度时如灌浆期,玉米芽子的营养成分会返流供给玉米主棵,使玉米增产,这样的说法农嫂感觉很可笑,实际的想象一下,它能是那么回事吗?长出来玉米叉子,它是靠何营养物质而生长的,需要供其生长的营养物质难道不来自玉米母株及吸收地里的水肥养分而来的吗?既然它是靠需要消耗主植株体内的有机营养而生存,那它怎么又能返回给玉米原棵呢?所以,农嫂这里认为这样的理论是不切合实际的,
当然,我们农民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根据种植经验总结,对玉米母株体上长出的分叉,如若不对其做出掰叉处理,让其继续依附在亩株体上,不但分叉株不会结穗,而且多个分叉还会大量消耗母株体的营养,会致使母株因养分大量缺失而长势减弱,严重影响母株玉米穗的结实率 。
![玉米出叉子很多,到底用不用处理呢?](http://shimg.easyfang.com/220608/221011F57-2.jpg)
文章插图
所以,在种植过程中,我们农民每年都会对玉米长出来的这些分叉做掰叉处理,以减少母株体的营养损耗,确保玉米实果的品质和产量 。
其他网友观点玉米目前是中国五大主粮之一,在北方的种植面积很大,南方不少地区也有少量种植,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 。玉米被称为长寿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
![玉米出叉子很多,到底用不用处理呢?](http://shimg.easyfang.com/220608/22101129C-3.jpg)
文章插图
我们在种植玉米的时候,有一个自然特性,就是玉米苗长大的过程中会分蘖,一株分成两三株 。但是很多农民朋友直接掰掉了 。因为他们认为分蘖会造成光照,水分,养分的争夺,造成产量降低 。其实这样错了,很可惜 。
![玉米出叉子很多,到底用不用处理呢?](http://shimg.easyfang.com/220608/2210114451-4.jpg)
文章插图
分蘖后可增加玉米整体的叶面积,可产生更多的玉米株,为增产打下坚实基础
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留蘖后形成较大叶冠层,经测定留蘖比去蘖地表10厘米处土壤含水高14.49%,减少了水分的蒸发
消除顶端优势:单株玉米长很高,产量很低 。分蘖多的玉米长得矮粗胖,这才是丰产的标志 。
总结:掰除分蘖是种伤害,可造成虫害入侵,增加真菌感染 。正确的做法是分蘖不要掰,分蘖越多越好,当分蘖超过3株时,哪一株都不会长得很高,直接增加了玉米的整体产量 。
![玉米出叉子很多,到底用不用处理呢?](http://shimg.easyfang.com/220608/2210115036-5.jpg)
文章插图
又到了玉米长叉子的时候了,玉米叉子用不用去掉,专家已有定论,按照北京农科院玉米专家赵久然的文章,玉米叉子不但不用去掉,反而会增产,我原来也相信,我曾在网上,群里转发赵久然的文章,告诉熟人不用把叉子去掉,不过事情没有绝对,我去年用肥大的地块,玉米叉子长的很大,而且一边一个,长到3尺多高,严重浪费了养分,而且满地叉子非常难看,乱七八糟的叉子看着心烦,后来靠边一行长的叉子也长到了两米多,天穗上长几个籽,所以今年有叉就去掉 。
其他网友观点【玉米出叉子很多,到底用不用处理呢?】很早以前在老家小麦地套种玉米是全人工活,一般人手一个手柄是筒子的小铲,铲一坑放入二~三个玉米种子后用脚踩实虚土 。也有两人一架合作的,一人负责刨坑,一人负责放种掩埋 。为了提高出苗率,也会每坑放二~三颗种子 。再后来发展到用一种小推车耩播,一人扶车一人拉车,其速度大有提升,缺点是耗费种子量太大 。可也能保证出苗率 。不管是怎么播、种,我们都要在追第一遍肥之前作间苗处理的 。因为苗过多会影响玉米田的整体通风性及玉米的光合作用,从而导致影响最后的产量 。间苗作业在苗弱的情况下通常分两次,第二次在追肥苗旺盛时进行,因为这时只要无特殊灾害,一般不会造成缺苗现象了 。当然间苗的另一个目的也是为了减少弱、小苗对肥、水及地力的争抢,从而达到使壮、旺苗快速并旺盛的生长目的 。也就是在二次间苗时我们会把壮、旺苗的分叉同时清理掉,这个操作目的同间苗相同 。就算有几个“漏网之鱼”,我也未见过它接出玉米来,顶多在顶上雄花穗长出几个玉米粒 。
不过也有人极力主张不用清理,我认为这种行为不可取 。试问这些分叉就算象那些伪农民所说的:后来死掉(我没有试验过),在它生长的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不吃、不喝”吗?其实这种主张的人跟这种分叉一样都是一些“白吃”?
推荐阅读
- 玉米须打农药不?
- 为什么有些农村出来的妹纸,不愿意别人知道她是农村人?
- 跳出农村到大城市工作的姑娘还要不要嫁回老家农村?
- 女性例假可以吃玉米吗?
- 喜鹊吃玉米怎么预防?
- 西瓜田受玉米除草剂的影响,产生了药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
- 新鲜玉米吃不了,想留到冬天吃,怎么样才能把新鲜玉米保存到冬天?
- 黄瓜苗刚下地三天,出现心叶卷曲是怎么回事?
- 在收完玉米的地里种了香菜,上面盖薄膜能越冬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 种植苹果出现水心病该如何处理?有没有什么办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