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30要想,40要戒,50要数,60要放”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俗语“三十要想,四十要戒,五十要数,六十放”,这句话还不完整,省略了一项 。完整的俗语应加还要上一项,即“二十要走” 。
文章插图
这是一句非常有意思的俗语 。不同的语境,人们有不同的解释,这也符合农村传统俗语的特征 。
这句俗语在过去农村就有两层含义:一是不同年龄段的夫妻生活讲究,二是做人方面的要求 。其中在农村多数语境下,第一层含义要多一些,有的人认为,第二层含义是一些人为了避免尴尬,牵强附会出这种说法 。
在农村,一个人从成年时(过去男子成年年龄为二十岁)的二十岁开始,到进入老年的五十(过去一些农村习俗,五十岁进入老年,有的地方则要到六十)和六十,每个年龄段皆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生理需要和养生方面的特点;二是人生奋斗目标和做人方面的准确定位 。
这里得说明一下,这句俗语,不论第一层意思,还是第二层意思,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这句俗语所指的就是男人 。因为不管是婚姻家庭还是事业,过去农村民众认为,男人都占有主导地位 。当然,从现在的社会来看,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 。
既然农村对这条俗语有两个方面的不同解释,下面就这句俗语所含的两层意思进行解读 。
1、二十要走“二十要走”这一项,一般容易被人们忽略,在说这句俗语的时候,往往被有意或无意省略掉,实际上这个阶段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是成家立业打基础的黄金时期 。笔者就这一项展开说一说,后面几项可以简略说一下 。
所谓成家立业,成家就要有婚配,娶了妻子才有自己的小家庭;立业,也就是学习积蓄 。如果一个男人在二十岁左右不娶妻,也不去学习和积累知识和经验,三十岁以后的各个年龄,“要想”、“要戒”、“要数”、“要放”,也只是空中楼阁,无众谈起 。
此项的“二十”,指的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男子 。“走”指的是勤快或者勤奋 。
文章插图
一是青年的爱情婚姻和夫妻生活
旧时农村,男青年娶妻的婚姻习俗礼仪有“三书六礼”,一整套完整的程序 。
那时的农村,对富贵人家来说,严格遵守这种传统习俗礼仪,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结婚后进入洞房以前,男女没见过面 。而对于普通农村家庭来说,虽然这些习俗礼仪不可少,但是,在纳采、问名、纳吉后,没有什么问题,婚姻基本定下来了,男方和女方之间的来往要灵活得多,规矩也有所改变 。
通过纳采、问名、纳吉后,通常来说男子这边可以上女方家,农村俗称未来女婿 “上门” 。男子上了女方家的门后,就得多到女方家走走 。一是女方家的人情要做,比如,未来岳父母家及亲戚的红白喜事都要参加,通常听从女方家的安排;二是农忙时要出力,主动上女方家去帮忙,还有其他需要出力帮忙的,也要主动去帮忙 。
这样做的优点是,男子与未婚妻经常接触,能够促进两人之间的感情,同时,也容易得到女方家庭以至村民的认可 。到结婚时有一些问题也容易解决,比如彩礼问题,女方的要价也就适可而止,不会故意刁难 。
这就是农村普通家庭娶妻时,结婚前“要走”的学问 。这里的“要走”,也就是对未婚妻家要“勤快”的意思 。
结婚之后,这里的“要走”就是另一种意思了 。“走”在古代汉语中是“跑”的意思,直到现在,很多方言中的“走”,同样也是“跑”的意思 。这句俗语用“要走”来比喻青年夫妻生活亲密程度(主要指次数),也就是很的意思 。
文章插图
二是人生知识和经验积蓄阶段
有人说“要走”是指年轻人走出家门,到外面去闯一下,见世面 。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农村老人认为,“走”有三种情形:
一是读书的人 。旧时,农村家庭条件好的,培养子女读书,以光耀门楣,读书人要到外面求学,要走出去 。到二十岁左右,要外出参加科考,力争夺取功名 。旧时,交通不便,从农村到县城,再到州城府城,如果成为了幸运儿,考取了举人后,要进京城参加会试,大多数的人都是靠走路 。十年寒窗无人问,想要一举成名,还要靠两条腿走出去 。
能够走出村子,走出家乡的读书人,必定是通过了刻苦的学习,达到了考试的水平,才能走出去 。既然父母全力培养儿子读书,对儿子就抱有殷切期望,肯定是希望他们能够走出家乡,功成名就 。
二是学艺之人 。在旧时的农村家庭,能够培养儿子读书的毕竟是少数,也就是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一些人家 。大多数人家的儿子的出路不是靠读书,主要是读不起书,而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再学一技之长 。一技之长俗称为手艺 。农村俗话说“一技在手,吃穿不愁”,或“一技在手,衣食无忧” 。
过去农村,手艺是从事各种行业的俗称,既指用手工从事的技艺,也指经商 。手工艺就不用说了,要有师父传授技术,通过自身努力学习,以及经验积累,才能成为农地公认的“匠人” 。旧时农村,经商也被认为是一种技艺,也需要拜师学习,也有学徒之说 。
学习手艺过程中,不管是手工艺还是经商,少不了“勤”字,要通过勤学苦练,才能学精出师,并靠这些手艺成家立业 。如果不勤学苦练,那肯定是学艺不精 。农村有俗话说:“学艺不精,是害人精”,既害自己失去谋生的机会,也给别人造成损失 。
过去农村把手艺人称为“吃百家饭的人”,做手艺就是走村串户,得多走路 。因此,农村民众把“走”理解为“勤”,是有一定道理的 。
文章插图
三种田之人 。过去农村民众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意思是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途 。但是,旧时代的农村,很多人既没有条件读书,也没有机会学手艺,只能种田 。那时的社会,此类人占农村的大多数 。
种田也有技术好的,有技术好的,也有技术不好的 。种田技术好的,往往被称为“把式” 。要想把田种好,就得向一些“老把式”学习 。虚心好学,就要多到“老把式”走走,多到他们的地里看看 。因此,这里的“走”,同样含有“勤” 。
过去农村有句俗话说:“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寻死路” 。如果没有二十岁时候的“走”,没有技术和经验的积蓄,三十岁也就很难发达起来,四十岁也就很难过上富裕的生活 。哪怕二十岁时所受到的挫折和失败,也是后来人生的财富 。
2、三十要想从夫妻生活这层意思来说,这个年龄段的农村男子,由于创业和家庭经济方面的压力比较大,一心扑在养家糊口和事业上,再加上他们在功能和兴趣方面都在逐步减退 。而这个年龄段的女人,正如老话所说的“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对伴侣比较有强烈的要求 。
因此,这个年龄段的男人要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要保持过夫妻生活的心态和愿望,这样的夫妻生活才能和谐、幸福 。这就是所谓“三十要想”的原因 。
【农村俗语“30要想,40要戒,50要数,60要放”什么意思?有道理吗?】从创业和事业这层意思来说,就是要有自己的想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有人生的理想和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奋斗 。古话说“三十而立”,既要建立自己人生稳定的价值观,做事做人的原则,又要力争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
文章插图
3、四十要戒
从夫妻生活方面来说,四十岁后,男人身体机能和功能处于走下坡路,这个年龄要重视养生,夫妻生活要有节制,不能任性而为 。对外面的诱惑也是一样,要防备和警惕,珍惜自己的身体 。这里的“戒”,并不是说禁止或戒除过夫妻生活,而是要讲究一个度,而对外面的女人,则是要戒除 。
旧时的农村,人们结婚比较早,大多数男人到了四十岁后就该做爷爷了,想要在儿孙面前起来表率作用,一些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当我要“要戒”,否则,就会把不良习气传给子孙,影响他们的成长 。
从做人方面来说,古话说“四十而不惑”,也就是人到四十,要保持心胸开阔,什么事情都看得开,并且在为人处事时要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 。这里的要“戒”,即是要有防备和警惕之心,保持清醒的头脑 。
4、五十要数从夫妻生活方面来说,男人到了五十岁以后,生理功能和体质进一步衰退,在夫妻生活的兴趣减退,其每年或每月的次数非常少了,基本上是按照固定的时间 。
农村有句俗话说:“吃药十副,不如独宿一夜”,说明男人到了这个年龄段,要注意养生的重要性 。
文章插图
从人生方面来说,按照过去农村人的说法,进入这个年龄段,黄土都到嘴边了 。过去,由于生活水平较低,人的平均寿命不长,很多农村人以五十岁的生日为“寿”,可以置寿材和寿服,为人生最后的需要做准备 。人们认为到了这个年龄后,随时都有离开人世的可能,因此,五十岁以后的日子是按月来计算了 。
当然,也有的人说,过去农村家庭子女很多,进入五十岁年龄后,对未成家的儿女要清点一下,趁自己还能做几年,赶紧把儿女的终身大事给办了 。五十岁的人过这种日子,就是所谓的“要数”,也就是算着日子过 。
5、六十要放从夫妻生活这层意思来说,过去农村民众认为,进入这个年龄的老年人,在夫妻生活方面要学会彻底放下,有利于养生和长寿 。
从家庭方面来说,由于过去农村,大多是男人当家做主,家里的人都听从一家之主的 。人们认为,人到了六十岁以后,就该放手让年轻人去干,不要去干涉他们的事了,自己该安享晚年 。
过去农村有一种“六十不下田”的说法,就是说人到六十岁以后,就不要从事农业生产了,由年轻人来做 。老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这就是自然规律 。
文章插图
6、结束语
这句俗语是在旧时农耕时人的背景下产生的,那时生产力较低,农村生活水平也不高,人们的平均寿命不长,是人们对当时生活经验的总结,在那种年代是有一定道理的 。
现在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的平均寿命至少提高了二十多岁,这句俗语中的年龄段自然也就不适应现代农村社会了 。但是,其中的一些道理还是值得借鉴和思考 。
其他网友观点农村俗语“30要想,40要戒,50要数,60要放”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虽然说以前农村老一辈人的文化水平比较低,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们懂得道理就少 。恰恰相反,由于经历世事比较早,所以对于生活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知道在什么样的年纪做什么样的事情 。就如农村老人说的“30要想,40要戒,50要数,60要放”,咱们来看有没有道理!
“30要想,40要戒,50要数,60要放”30要想:“三十而立”,三十岁是一个人精力、身体、时间都最佳的时间段 。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有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去奋斗 。而要确定目标,就要有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想一想什么是对的,什么又是错的 。
40要戒:人到四十,已经到了人生最成熟的一个阶段,俗话说“四十不惑”,到了这个阶段,对于感情、生活、事业都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家庭,都会将一些坏习惯、坏毛病戒掉 。
50要数:“五十而知天命”,人到五十岁已是人到半百,说句不好听的就是“黄土埋半截”了 。人生已经过了大半,也是时候考虑以后的生活了,所以自然就要数着过,也好让自己过的更加轻松 。
60要放:“六十花甲”,人到花甲之年,已经彻底步入了老年的生活 。这个时候的人已经没有太大的精力在去想着拼搏了,而且这个时候,子女也都已经安家乐业,不再需要自己去帮衬他们了 。所以这时候也该放下身边的事情,放松心情,享受生活了 。
骏景——殷
其他网友观点农村俗语隐藏了什么?很多人东一榔头,西一锤,也不知道说些啥?东扯西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农村俗语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很多哲理性知识 。小故事大道理,听话听音,话中有话,到底告诉人们人们呢?一代又一代人,把俗语老话当着人生的座右铭,时刻提醒激励自己 。
文章插图
农村俗语:“30要想,40要放,50要数,60要放”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30要想:
三十而立,立什么?人没有一点梦想咋行呢?富贵险中求,胆大的撑死胆小的 。吃了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你有没有去想,规划一下自已的人生方向 。
文章插图
30要想;就是要有理想和信念,有敢想敢干的拼搏精神 。有担当才有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 。并不是让你光想不敢,那也是白搭 。
40要戒:
四十而不惑,就是说不要乱命,不要瞎折腾,戒掉哪些心高气傲的坏毛病,戒掉哪些不着边际的幻想 。你戒掉什么?收获了什么?
文章插图
40要戒;戒什么?大家心知肚明,歪心思不要想,沾花惹草的事不要干,吃喝嫖赌的行为应收敛 。如果马失前蹄,那你真的永无出头之日,戒有克制之意,小心驶得万年船 。
50要数:
五十知天命,凡事心中有数,身体不是年青小伙子啦!好汉不提当年勇 。人们常说:“五十岁前拿死换钱,五十岁后拿钱换命”,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差不多就行了,搭上老命不值得 。
文章插图
50要数,不是让你数票子,不是让你数能耐 。而是自己的身体要有数,别逞强,别不把自己身体不当一回事 。心中有数,知足常乐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人比人,叹死人,凡事想开点 。
60要放:
六十甲子一轮回,六十古人称之为耳顺,可以说,一路走来,经过风风雨雨的吹打和磨炼,确实也挺不容易 。应该知道,你不是年青人了,凡事要放下,想得开,看得透 。拿得起,放得下 。
文章插图
60要放,就是让你放下包袱,凡事想开一点,放下就是释放压力,缓解自已的情绪 。脾气收敛一点,重担放下,让年青人去挑去扛 。放下就是看开想明,与世无争,让自己有一个开心的晚年,这才是根本之道 。
“30要想,40要戒,50要数,60要放”,虽说时代潮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句俗语可以说是人生的座右铭,年青人要有理想信念,勤能补拙,刻苦铭心,方能有所成就 。中年人要闯,要稳,肩上的担子承载着上有老下有小,使命要铭记于心 。老年人要悟,懂得放下,悟道才能有所启发,才能有所收获 。如果我们从以上俗语中悟到,那就是你达到人生最高境界 。你做到了吗?
推荐阅读
- 民俗“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你知道民间说的灶王爷姓什么吗?
- 农村老话“家狗不咬新女婿”有道理吗?过年第一次带女朋友回家,家里的狗会叫吗?
- 大年三十,在农村已出嫁的姑娘能在父母家过年么?
- 农村习俗“老二抱盆老大摔”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说法和讲究吗?
- 农村大集,常用摸手交易的方式,这到底啥意思?
- 有专家呼吁应该允许城里人去农村买地建房子,大家怎么看待?
- 农村老俗语“五十不交钱,六十不交言”说的是什么?有道理吗?
- 农村俗语“不吃月子奶,不打瞎骂哑”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
- 农村自家种植茄子,茄子苗几片叶子的时候移栽好?
- 农村野猪数量越来越多,糟蹋农民庄稼,又是保护动物,能捕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