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肚子痛怎么办

小孩子的发育还不成熟,一感冒发烧就会较为严重,父母对于孩子的照料是无微不至的,然而还是有所疏漏的时候,譬如这小儿肚子痛,就是很常见的现象,但是其原因还是比较多,它可能是因为婴儿吃坏肚子导致的,也有可能是因为肚子存在细菌等,帮助孩子缓解病痛,助宝宝茁壮成长,下面就来看看几种不同小孩肚子痛的应对措施 。
1、蛔虫病
当环境改变或孩子发烧、腹泻、饥饿以及吃刺激性食物时突然腹痛,孩子哭叫打滚、屈体弯腰、出冷汗、面色苍白,腹痛以肚脐周围最为严重 。常伴有呕吐,甚至可吐出蛔虫 。腹痛能自行缓解甚至消失 。每次疼痛发作数分钟,可能隔天发作,也可能每天发作数次 。
近年来有许多对症的新药,疗效很高,且副作用很少,如左旋咪唑、甲苯咪唑、四咪唑等,患蛔虫病的孩子,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这类药物治疗 。以预防为主,蔬菜要洗净煮熟,瓜果要洗净去皮,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 。勤剪指甲
2、急性阑尾炎
开始时孩子感觉胃疼或肚脐周围疼,数小时后才转为右下腹部疼痛 。用手按小儿右下腹时会加剧孩子的哭闹,孩子还常伴有恶心及呕吐等症状,然后出现发烧,体温可升高达39℃左右 。腹痛一般不太剧烈,但孩子常常蜷曲着右腿卧床或弯着腰走路,如果孩子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疼痛的话,他的哭闹也与平时不一样,会蜷缩着身体,并且出冷汗 。哭闹如果超过3小时以上,家长应怀疑是否有患阑尾炎的可能 。
【小儿肚子痛怎么办】小儿阑尾炎的发展较快,时间稍长有阑尾穿孔造成化脓性腹膜炎的可能会危及孩子的生命,所以,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以上症状,应尽快送孩子去医院 。
3、嵌顿疝
孩子阵发性哭闹、腹痛、腹胀和呕吐,在站立或用力排便时腹股沟内侧出现一肿胀物,或仅表现为一侧阴囊增大 。经医生治疗后,这种情况还可能反复发生 。
由于小儿哭泣、咳嗽、大笑、打喷嚏、用力(比如解大便时)等原因引起腹压增加,从而使肠子进入腹股沟或阴囊进而造成腹痛 。小儿疝气以脐疝和腹股沟疝为多见 。脐疝发生嵌顿的机会很少,多数由于腹股沟疝发生嵌顿而造成腹痛 。必须及时送孩子去医院治疗 。
4、小儿胃肠生长痛
有些孩子会莫名其妙地发生阵发性腹痛,多方检查又找不到原因,服治疗肠痉挛和驱虫的药也无效 。其实,这种腹痛可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医学上称为“小儿胃肠生长痛” 。
小儿胃肠生长痛的主要特征是在一定时间内反复发作,每次疼痛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 。腹痛部位以腹周为主,其次是上腹部 。时痛时止,反复发作,腹痛可轻可重,严重时可令孩子持久哭叫、翻滚,肚子稍硬,间歇时整个腹部柔软,可伴有呕吐,吐后精神尚好 。疼痛无一定规律性,疼痛程度也不一致,轻的仅为腹部不舒适感,重则为肠绞痛,孩子疼痛难忍,还可听到“咕噜”的肠鸣音 。但这种疼痛可很快缓解,缓解后孩子的精神状态、饮食及活动即恢复正常 。
对于小儿胃肠生长痛,一般不需治疗 。如果疼痛严重时可热敷或按摩足三里穴及腹部,对缓解疼痛有一定的作用 。不过,能引起小儿腹痛的原因很多,必须请医生明确诊断排除其他疾病后,方可确诊为胃肠生长痛 。本病属于单纯的功能性变化,为非器质性病损,故预后较好,多数可自愈 。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口服适量的颠茄酊,则能很快缓解疼痛 。
5、细菌性痢疾
常起病急骤,先有发烧达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数增多,腹泻前常有阵发性腹痛,肚子里“咕噜”声增多,但腹胀不明显 。病儿脱水严重,皮肤弹性差,全身乏力 。本病以夏秋两季多发,主要是不注意饮食卫生而引起细菌感染 。送孩子去医院治疗,家长也可进行综合护理,辅助患儿缓解疼痛 。患儿必须隔离,食具的消毒可在开水中煮沸15分钟,给孩子玩的玩具可用易于消毒的木制或塑料制的 。患儿的床单被褥可在日光下曝晒6小时消毒 。
应让患儿卧床休息 。孩子腹痛时可在他腹部放热水袋,但须注意水温不要太高,以防烫伤 。如果婴幼儿大便又急又快,可让孩子把大便解在尿布上,不要求他坐厕解便,这样可防止肛门直肠脱垂 。每次大便后可用温水洗净孩子臀部,并用5%鞣酸软膏涂于肛门周围的皮肤上 。如有脱肛时,可用纱布或软手纸涂上凡士林,托住脱垂的肛门,一面轻轻按摩,一面往上推,即可复位 。孩子如果呕吐频繁,可短期禁食,医生可能给孩子静脉补液 。家长则可喂孩子少油腻的流质,如藕粉、豆浆等 。待病情好转,就可尽早进食 。这时,可以喂孩子少渣、易消化的半流质,如麦片粥、蒸蛋、煮面条等,牛奶易引起腹泻胀气,所以暂时不要喂给孩子喝 。
多给孩子补充水分,在恢复后期,应设法引起患儿的食欲,也可以在孩子进食前半小时先让他服用消化酶类药物如胃白酶等,并在饮食中增加营养和蛋白质,开始可少食多餐,逐渐增加,以防止消化不良 。应该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除避免生、冷、不易消化和油腻的食物外,为使患儿能在短期内改善营养状况,应结合患儿平时的饮食习惯,注意改进食物的色、香、味和多样化,以引起他的食欲 。
6、慢性胃炎
常为反复阵发性腹痛,多无规律,以脐上及脐周痛为主,常同时伴有上腹部压痛、厌食、消瘦、呕吐、泛酸等典型表现 。多数病儿有饮食不洁、饥饱不均或喜食生冷史 。
小儿慢性胃炎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对小儿慢性胃炎应以饮食治疗加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为主 。除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家长还可以从调整孩子日常的饮食入手 。饮食治疗的原则是维持患儿的营养摄入,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预防营养失调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生活习惯安排易于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避免孩子进食刺激性食物、饮料等 。
对有不良饮食习惯、反复发作上腹痛或脐周痛的患儿,应及早做纤维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纤维胃镜对小儿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诊断阳性率远较胃肠钡餐检查为高,以往认为慢性胃炎小儿不多见,但由于现在的孩子容易多吃“垃圾食品”,父母又不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发病率日渐升高 。本病是小儿反复腹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
7、习惯性腹痛
当排除各种可能性的急性疾病和蛔虫病外,找不到病因的各种反复性腹痛都可能是习惯性腹痛 。多半在4岁左右开始 。常在早餐或饭后痛,问孩子哪个部位痛,常指肚脐部,没有发烧或腹泻 。疼痛并不很厉害,过10~20分钟就好了,好像什么事也没有了 。可是第二天孩子又会同样地叫嚷肚子痛,到医院检查,找不到实质性的病变,检查大便也找不到虫卵 。
这种病虽然还没有列入一般的教科书中,但在幼儿中是确实存在的,国外学者的研究还显示,类似这样的腹痛不但存在,而且还相当多 。推测是因孩子的内脏过于敏感,把胃肠的蠕动误当作腹痛,也可能是由于便秘,因为有很多小孩在大便后,腹痛便消失了 。
目前,对于习惯性腹痛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尽量防止孩子便秘,让孩子多吃些水果、酸牛奶等食物 。疼痛发作时,用拇指压迫他的“足三里”穴,可以很快止痛,注意不要用指甲压,以免伤害皮肤 。
8、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绝大多数发生在3~10岁,男孩占57%,发病的高峰为7岁以下的儿童 。该病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 。
先有发热、后有腹痛 。腹绞痛的部位可能是弥漫的,或因发炎的淋巴结位置而有不同,但以右下腹最多见 。腹痛部位易变,腹痛强度也易变 。尽快送孩子去医院就诊 。
9、腹型荨麻疹
与孩子进食鱼、虾、蛋类等具有过敏原的食物有关,常在皮肤发生风疹瘙痒的同时出现脐周痛,同时伴有呕吐、腹泻 。
如果孩子有过敏体质,应尽量避免进食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出现腹痛则应遵医嘱口服抗过敏药物,腹痛就可缓解
以上九种不同的小儿肚子痛的应对措施,要仔细阅读,对于紧急缓解孩子的病症,还是比较有效的,父母们可以记一记 。然而孩子的成长的道路都是较为泥泞的,所以父母们要给孩子打好健康的基础,茁壮成长就显得不困难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