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丧不报,孝不吊”是啥意思?还有下半句,知道吗?

在中国 , 红白喜事发生时 , 都须要通知亲朋好友邻里乡里老熟人知晓 , 现在有送喜贴或贴讣告的 。

不然别人不知道 , 就不会前来参加仪式了 。

报丧 , 须由孝子戴上孝服 , 挨家叩门嗑头 , 告之家里要办丧事了 , 接到报丧人 , 给报丧孝子一点钱 , 支持哀家置办丧礼花费的用度 。

吊谙 , 是接到报丧孝子的报丧信息以后 , 备置些丧礼用的白布 , 黄纸 , 香烛 , 纸钱等 , 前去哀家吊唁 。把这些东西交给哀家 。

哀家家人 , 嗑头还礼 , 还一半礼物 , 及奉孝服一席 , 白布还回一半 。

吊唁不是吊孝 。

吊孝是亡者亲人后辈 , 对亡者悼念的一个模式 。

吊唁是亡者平辈 , 可不是亲人 , 有很深交情的朋友同学同事等悼念的一个模式 。

参加追悼会 , 可穿杂色平常装束 , 去仪式场所 , 追悼亡者 , 没有太多讲究 , 随意 。但也都是老熟人 , 或熟人的熟人 。

奔丧 , 末必被通知到 , 可由其他人传说 , 知晓亡者死亡了 , 因恩情大 , 交际深 , 自前住吊唁者的悼念模式 。

随仪 , 虽是熟人 , 没啥交往 , 礼上往来规则 , 前去参加悼念仪式 。有称随礼的 。

追悼会共三类:高辈 , 平辈 , 低辈 。不同辈份 , 仪式不同的 。

【农村老话“丧不报,孝不吊”是啥意思?还有下半句,知道吗?】暴亡 , 犯罪犯法 , 等 , 亡故的 , 不设追悼 。

长辈或高辈 , 参加晚辈丧事称举丧 , 不拜奉的 。

只有吊孝吊唁 , 才拜奉供的 。

办悼念仪式 , 须扎灵棚或设灵堂 。

灵在棚堂里面正中位置上 , 两侧边为祭祀装饰物 , 灵前有供品供器 。

栅堂门口东位 , 是入口 , 由远房亲人跪服;门口西侧 , 是出口 , 由直亲亲人跪服 , 构成迎送模式 。

守灵人 , 对参吊者 , 行噎头迎送礼 。

不是吊孝吊唁人 , 不必入灵堋或灵堂内的 。

报丧以后 , 就是守丧期 , 守丧现在称为停灵期 , 到期以后 , 是出殡 , 这四步总称发丧期 。

加上入土为安以后 , 办答谢席 , 总称办丧事 。

通常情况上 , 不报丧 , 知晓以后 , 是可参加悼念的 , 死者为大 。

红喜事不报 , 或有报 , 可不去的 。

但是 , 没接到报丧信息的人 , 不论自认为与亡者交情多深 , 不可入灵栅或灵堂内悼念的 。

但 , 奔丧者言明情况 , 是可入灵处吊唁的 。

报丧时 , 就开始发哀期了 , 直到谢宴完成 , 发哀期结束 。守坟尽孝结束 , 举哀期才结束 。

灵棚灵堂设好 , 就进入举哀期了 , 到出殡入土 , 守坟结束 , 举哀期结束 。一切恢复正常日常状态了 。

追悼在守灵棚或堂时进行 。

因此 , 不报 , 不吊 , 指的是没接到报丧讯息的人 , 去参加悼念 , 不耍进灵棚或灵堂内吊唁 。因为虽感情深 , 可是人家有禁忌项 , 才不通知的 。

不烧纸 , 不谢悼 。是指没添份子钱 , 不必回礼 。

悟空问答看后咱也在上面留上点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