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加减治盆腔炎医案

盆腔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盆腔炎是较为严重的妇科疾病,多在产后、手术后、流产后由病菌感染或经期不注意卫生以及邻近器官疾病(阑尾炎等)蔓延所致;慢性盆腔炎多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及时所致 。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时,严重者可发展为慢性腹膜炎、败血症,甚至中毒性休克 。急性盆腔炎及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临床多可见热入血室证 。
【临床应用】
杨氏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药用:柴胡15g,黄芩12g,金银花、蒲公英各15,丹皮、赤芍、白芍各15g,延胡索18g,黄柏10g,薏苡仁20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 。取得较好疗效 。
姜氏3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治疗热入血室,药用:柴胡15g,黄芩15g,半夏12g,党参12g,郁金10g,生地15g,丹皮12g,桃仁12g,红花12g,香附10g,白芍10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枣5枚 。每日1剂,水煎服 。取得较好疗效 。
王氏20以小柴胡汤合仙方活命饮治疗慢性盆腔炎,药用:柴胡10g,黄芩10g,生人参15g,制半夏10g忍冬藤15g,白芷10g,当归15g,赤芍15g,炒白芍15g,穿山甲10g,皂刺15g,延胡索15g,川棟子15g,红藤15g,陈皮10g 。每日1剂,水煎服 。取得较好疗效 。
潘氏2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治疗急性盆腔炎,药用:柴胡10g,黄芩12g,法半夏12g,杏仁10g,瓜蒌10g荆芥12g,防风10g,实10g,苏叶12g,厚朴12g,甘草10g 。每日1剂,水煎服 。取得较好疗效 。
刘氏2以小柴胡汤治疗慢性盆腔炎,药用:柴胡、党参、当归、红花、赤药、白芍、川棟子、杜仲、川断各15g,黄芩、半夏、川芎、桃仁、三棱、郁金、甘草、生姜各10g,大枣3枚 。
杨氏观察病例: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患者92例,均为门诊病例,年龄21~49岁,病程7天至6个月 。临床表现为下腹胀痛或剧痛,腰骶及肛门坠痛,恶寒发热,带下量多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子宫或附件压痛(+),或附件伴有包块治疗方法予小柴胡汤加减 。疗效评定:治愈为治疗1周症状体征消失,盆腔包块消失,12个月未复发;显效为治疗1周症状消失,盆腔包块缩小1/2以上,无触痛,6个月未复发;有效为治疗1周症状显著改善,盆腔包块缩小1/3以上,触痛消失,3个月内未复发无效:治疗1周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妇检无好转 。结果治愈53例,显效29例,有效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2.39% 。
【病案举例】
1.张某,女,23岁 。1992年10月22日初诊 。患者以往月经正常,1月前适值经期,感受风寒,经水适断,至今未行 。伴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苦纳差,呕心烦,胸闷胁胀,五心烦热,手足发痒,舌质黯红,舌苔薄黄,脉弦细 。辨证为热入血室 。病系经期血海,。
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与气血相搏,阻于胞宫,邪郁化热,肝胆疏泄失常,少阳枢机不利 。治以提透下陷之邪,清解内郁之热,佐以凉血活血之品 。方选小柴胡汤加减 。3剂后诸证大减,又进3剂,月经来潮而安3
【小柴胡汤加减治盆腔炎医案】2.戴某,女,25岁 。2002年5月9日初诊 。人流术后6个月,少腹经常隐痛,腰骶酸楚,经期或性生活后加重,带下量多,色白或黄,纳差,神疲,经前乳胀,心烦易怒苔薄腻,脉细滑 。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宫颈中度糜烂,子宫后位稍大,活动尚可,左侧附件线状增厚,轻压痛,右侧附伴压痛不明显 。盆腔B超检查示:子宫后位稍大,盆腔少量积液 。西医诊断为慢性盆腔炎 。曾用过多种抗生素,缠绵难愈 。处以小柴胡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 。服7剂,少腹疼痛瘥,白带渐止,腰酸好转 。后复诊仍以上方随症加减,前后治疗近2个月,腹痛、腰酸已不明显,次年生育一子 。
3.吴某某,女,31岁 。于2001年9月15日就诊 。患者于9月9日月经来潮 。次日出现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时有咳嗽,咯痰黄稠,口千渴喜冷饮,恶心欲吐,纳差,自阿莫西林胶囊、力克舒等药,汗出而热不退,且于15日上午出现下腹部持续疼痛,小便黄,大便干 。查体:体温38.8℃,急性热病容,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不肿大,双肺呼吸音增粗,心率86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软,脐周及右下腹明显压痛,无反跳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5×10/L,中性粒细胞86%,淋巴细胞14%经妇科会诊,西医诊断为急性盆腔炎;中医诊断为热入血室方用小柴胡汤加减 。煎服3剂后,体温渐退,仅轻度腹痛,中药守上方去荆芥、防风,加郁金12g,青陈皮各10g,4剂后愈,复查血常规正常2114.王某,女,32岁,1995年3月20日初诊:患者腰酸下坠,腹痛,白带多而黄,乏力,身困,口干苦2年余 。曾多次做B超及妇科检查均提示:子宫增大,双侧附件增厚 。诊为慢性盆腔炎 。经西药抗炎及中药治疗,自觉时轻时重,白带增多,色黄质稠,臭气难闻,腰痛如折,小腹绵绵而痛,痛无定时,性欲淡漠,神疲,心烦喜怒 。月经35~40日1行,量多色暗,有血块,经期诸证加剧 。刻诊:面色暗黄,两颊部有黄褐斑,舌质红暗,黄,脉弦细 。妇检:阴道潮红,宫颈轻度糜烂;宫颈肥大,子宫质硬、压痛,活动差,略大;双侧附件增厚,压痛 。证属湿热瘀阻气血不和 。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佐以疏肝补肾 。处以小柴胡汤加味 。加减治疗2个月,配以少腹部TDP照射,诸证皆愈 。面部黄褐斑亦消失 。妇检:子宫大小正常,附件(-)21按:“热人血室”证名首见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历代医家论述颇多,众说纷纭 。“热入血室”为妇人所独有,其病位在胞宫,血室空虚,邪热乘虚而入为其主要发病原因二者缺一不可 。其证候性质大多属实热证 。“热入血室”常发于经期以发热恶寒或寒热如疟或高热,或兼有谵语如见鬼状、胸胁下满如结胸状等为主症,与西医学所谓的“急性盆腔炎”、“子宫炎症”等甚为相似 。以西医学观点,妇女月经期、分娩前后,生殖器官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抵抗能力降低,细菌迅速侵入子宫肌层或生殖系统组织引起炎症,虽局部反应不一定很明显,但全身症状严重,常发热恶寒,或突然发热寒颤,中毒症状严重者则可见高热、谵语等 。从其发病过程中的某些阶段来看,以急性期的临床表现与《伤寒论》中“热入血室”的病理机制相似,当正邪相争之时,可用透邪达表、从外而解之法,使邪从外解,临床用之,疗效确实 。热入血室患者多为小柴胡汤证,在临床上应以辨证为前提,灵活应用 。方中柴胡、黄芩为君药,柴胡舒解肝气,提举陷血室之外邪,使之透表外出;黄芩苦寒泄热,使半里之热邪得以内彻;金银花、蒲公英均为清热解毒之品,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加丹皮、赤芍清热凉血祛瘀;延胡索行气止痛;薏苡仁、黄柏清热利湿解毒;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临床随证灵活加减,因而取效满意 。又有认为小柴胡汤为治疗外感邪入少阳及肝胆疾病的重要方剂 。然女子以血为本,肝为女子之先天,肝藏血而主疏泄,外邪侵袭,情志刺激,或他病相传,每致气血不和,肝胆经气不利,脾胃升降失常,而发经、带、胎、产诸疾 。辨证论治每处以小柴胡汤加减,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另有认为,慢性盆腔炎的发病部位仍属肝胆循行部位,以湿、热、瘀、虚四者为病理特点,方以小柴胡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通过和解扶正、清热化湿、祛瘀通络、软坚散结而取效 。另有认为,急性盆腔炎属热入血室 。为妇人所独有,其病位在胞宫 。血室空虚,邪热乘虚而入为其主要发病原因,二者缺一不可无论妇人经水适来适断,还是产后或施行人流,引产术后,在血室空虚之际而感受外邪所致外感病者,都有可能导致热入血室的发生,不必拘于“经水适来适断” 。其证候性质大多属实热证 。与西医学所谓的“急性盆腔炎”、“子宫炎症”等很相似 。从其发病过程中的某些阶段来看,以急性期的临床表现与《伤寒论》中“热入血室”的病理机制相似,当正邪相争之时,可用透邪达表,从外而解之法 。使邪从外解这一治法,治疗该证颇多,疗效确实 。另认为,慢性盆腔炎,病程长,病机复杂,易耗损正气,而伤肝肾,属正虚邪实之证 。应用小柴胡汤清热利湿,益气化痰,疏肝健脾,佐以活血补肾之品,标本兼治,病乃速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