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汤加减治崩漏医案

崩漏既是妇科常见病,亦是疑难重症 。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故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 。可突然发作,亦可由月经失调发展而来,常见病因有血热、肾虚、脾虚、血瘀等,但由于损血耗气,日久均可转化为气血俱虚或气阴两虚,或阴阳俱虚 。无论病起何脏,“四脏相移,必归脾肾”,“五脏之伤,穷必及肾”,以致肾脏受病 。阳和汤温阳补血,散寒通络,对于辨证属阳虚血弱寒凝者,针对病机 。
【临床应用】
储氏报道因阳虚血弱寒滞而致的崩漏,可用阳和汤去白芥子,加炮附片、茜草、白芍、黑芥穗为基础方治疗 。气虚甚者,酌加黄芪、党参甘温益气以摄血;出血多者,酌加黄芩炭、银花炭、阿胶以坚阴止血,常可获殊效 。韩氏、安氏等14~16亦有用本方化裁治愈崩漏验案报道 。
【病案举例】
【阳和汤加减治崩漏医案】1.王某,女,农民,22岁,未婚,1989年3月23日就诊 。
患者经水淋沥不断2月余,量少、色紫、有小血块,伴小腹冷痛,腰酸膝软,神疲乏力,肢冷纳差,小便清长,舌质淡、边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 。证属肾阳不足,寒凝血瘀 。治宜温肾散寒,化瘀固冲 。药用:熟地、鹿角胶、黄芪、炒川断、菟丝子、失笑散(包煎)、香附炭、当归各10g,肉桂(后下)1.5g,炮姜3g,甘草5g,益母草30g,艾叶炭9g 。药服3剂后,漏止,诸症减轻 。本方出入,调治3个月,经候如常 。停药后,随访半年,周期、经期、经量均已正常 。
2.刘某,女,30岁,1997年9月11日就诊 。经水淋沥不尽半月余,平素经来小腹胀痛伴发凉 。此次经尽后,翌日月水又至,量多色淡,夹有血块,顺腿而下,急诊人我院 。拟诊子宫内膜炎 。经用抗生素、立止血及输血等治疗,血量减少,但仍淋沥不止 。刻下:面色晄白,神疲体倦,腰酸腹痛,按之痛甚,行走需人搀扶,舌质淡、边有瘀斑、苔中薄白黏略黄,脉沉细弱 。此乃阳虚血亏,寒凝血瘀,损伤冲任 。方用:熟地、当归、蒲黄、五灵脂各10g,麻黄4g,白芥子、羌活各6g,炮姜12g,鹿角胶(烊化)、仙灵脾、败酱草各20g,每日1剂,水煎服 。5天后,患者自行来诊,流血已止,但仍感纳呆乏力,劳则气怯 。上方加黄芪20g,炒二芽各10g,再进10剂而血止,诸症殆尽而出院 。
随访2个月未见崩漏发生 。
按:崩漏一症,因虚而致十居八九,然临床上虚中夹瘀者甚多 。此患者阳虚之体,寒滞血瘀,损伤胞脉,瘀阻胞宫而病 。西医虽行止血药物,但有“闭门留寇”之患,所谓“瘀血不去,新血不生” 。抗生素类似清热解毒之剂,大量使用有损耗虚阳之虑,患“虚虚实实”之弊,因此疗效不显 。用阳和汤加仙灵脾、羌活以增温肾督阳、补奇经之功;加当归、五灵脂、蒲黄、败酱草意在养血,祛瘀“澄源”,止血;黄芪、炒二芽补气健脾,固本奠中州 。全方温肾养血而不留滞,祛瘀而不伤正,故收显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