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加减治高血压头痛医案
【病案举例】
案1
周某,男,65岁 。1994年8月6日初诊 。自诉:患高血压头痛5年,曾使用中西药物治疗未效 。近1年来头痛益甚,时发时止,以头额颞部为著,有时上午隐痛,下午痛如锥刺,伴胸闷不舒,口苦口干,心烦易怒,夜寐不宁,有时甚至彻夜不寐,大便干结不爽,苔薄黄乏津,舌紫红,边有瘀点,血压180/100mmHg.
辨证:肝经郁热,气滞夹瘀,阴虚风动 。
治法:疏肝清热,行气活血,养阴熄风 。
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生熟地黄各30g,当归6g,川芎10g,赤白芍各12g,桃仁10g,红花10g,柴胡6g,枳壳6g,桔梗10g,牛膝10g,龙胆草10g,全蝎3g,石决明(先煎)15g
7剂,水煎服,日服1剂 。
二诊(8月13日):胸闷、心烦、口苦稍减,便结依然,前方加大黄6g,麦冬12g,续服7剂 。
三诊(8月20日):头痛次数大减,痛势亦缓,余症渐解,血压160/100mmHg.上方大黄减为3g,龙胆草减为6g,续服10剂,诸症渐平,头痛仅偶发且势轻,血压也较稳定(140160/90~95mmHg),嘱常服六味地黄丸早晚各15g随访1年,病情稳定,头痛未见复发 。
按语:本例高血压头痛虽有其阴虚不足、肝阳上亢一面,但更有其夹瘀一面,故从气夹血瘀、阻塞脉络之证入手,用行气活血逐瘀方法,达到治愈目的 。
案2
刘某,女,50岁,住双丰大泉乡合心村 。自1983年以来,经常头痛,眩晕,有时血压升高至170/00mmHg服止痛、降压之西药和镇肝熄风、滋阴潜阳、祛痰、养心等中药,效果不佳,时愈时发 。近日来症状明显加重,头剧痛时如锥刺,心中烦乱,面红目赤,舌尖绛红,舌边有紫黑色小瘀点,脉弦大有力 。
血压160/100mmHg脉症合参,诊为瘀血头痛 。遵王氏“查头痛者,无表证,无里证,无气虚、痰饮等证,忽犯忽好,百方不效”之例用血府逐瘀汤加味 。
处方:生地10g,当归10g,桃仁12g,红花10g,枳壳10g,赤芍10g,川牛膝15g,桔梗10g,川芎10g,栀子10g,丹皮10g,杭菊花10g,甘草5g
上方服5剂后,头痛如锥刺感顿时消失,面红目赤、心中烦乱之症亦减,血压已降至150/90mmHg 。方已对证,药显初效,击鼓再进,仍步前方 。服药至12剂,头痛、眩晕等症若失,舌质正常,血压稳定,脉转和缓,仍拟原方加条参15g,5剂巩固疗效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高血压头痛医案】按语:头痛之证,临床极为常见,既可单独出现,又可继发于其他疾病的发展过程之中 。因高血压所致头痛,以常法而论,临床多从镇肝、潜阳、熄风施治 。本例患者,曾遵常法治疗无效,辨证时抓住头痛似锥刺、舌边有瘀点这一瘀血证特征,不被“高血压”的西医病名所拘,从症识证,从瘀血论治,故疗效满意 。
推荐阅读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高血压医案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癌性发热医案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声带息肉医案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急性卡他性中耳炎医案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顽固性喉溃疡医案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干燥性喉炎医案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顽固牲口腔溃疡医案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医案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视网膜静脉阻塞医案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眼底出血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