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加减治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医案、配方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亦称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等,中耳积液极为粘稠而成胶冻状者,称为“胶耳” 。它是以鼓室积液及传导性耳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目前认为咽鼓管功能障碍为本病的基本病因,此外,与感染、免疫反应有关 。当咽鼓管功能不良时,外界空气不能进入中耳,中耳内原有的气体逐渐被黏膜吸收,腔内形成负压,引起中耳黏膜静脉扩张、瘀血,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导致中耳积液 。西医以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病因治疗为原则 。
本病属于中医学“耳胀”、“耳闭”的范畴 。中医学认为,分泌性中耳炎多因外感风热,循经上扰,闭塞经气;或因失治及反复发作,邪滞日久,气血不畅,痰瘀交阻耳窍所致 。慢性中耳炎可分为:①肺经不清、湿浊蕴盛型;②脾失健运、水湿停聚型;③肝气郁结、气机不利型;④痰瘀阻滞型 。临床应用疏肝解郁法治疗肝气郁结、气机不利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 。
【病案举例】
于氏等以柴胡疏肝散合通气散加减治疗肝气郁结、气机不利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表现为:患者耳内胀闷多伴耳鸣、性情急躁,心烦易怒,胸胁胀满,善太息,头昏目眩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或细数弦,鼓膜内陷,多暗红色,穿刺抽出多为黄色较粘稠液)16例,效果显著 。治疗方法:柴胡、川芎、陈皮各9g,枳壳、白芍、香附、菖蒲、僵蚕、生地各12g,泽泻15每日1剂,煎取药液600ml,早晚各服300ml 。治疗结果:治愈9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7%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医案、配方】按:分泌性中耳炎在西医治疗上大多数采用全身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局部用黏膜血管收缩剂滴鼻,鼓膜穿刺,抽液及置管术等,有一定疗效,但多不理想 。本病属中医学“耳闭”、“耳胀”范畴,其发病机制多为耳胀失治或反复发作,移毒停滞耳窍,及久病正虚,气血无力充养耳窍,终致耳窍闭塞失用,因此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虚实错杂之症 。本虚,我们认为在本病中多责之于脾、肾二脏,标实则为气滞、血瘀、湿阻这三个病理产物,它们在病理变化中产生而滞留于耳窍,不能被正常的代谢运行 。因此,治疗时,应遵守扶正与祛邪兼顾的原则,而肝气郁结、气机不利型重要以标实为主,故治疗以祛邪为主,方选柴胡疏肝散和通气散方加减,收效良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