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痤疮医案、配方

痤疮
痤疮又称“粉刺”、“青春痘”,是青春期男女常见的一种毛囊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 。好发于颜面、胸背,可形成黑头粉刺、丘疹、脓包、节结、囊肿等损害,常伴有皮脂溢出 。青春期以后,大多自然痊愈或减轻 。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初步认为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与内分泌因素、皮脂分泌过多、毛囊内微生物等也有一定的关系 。临床表现:病变多发生在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面部、胸部、背部等 。初起为粉刺(黑头粉刺较为常见,表现为毛囊中出现小黑点,用手挤压可挤出黄白色脂栓;白头粉刺呈灰白色小丘疹,无黑头,不易挤出脂栓),在发展过程中可演变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瘢痕等 。若炎症明显时则可引起疼痛及触痛 。
中医学认为,人在青春期生机旺盛,由于先天禀赋的原因,使肺经血热郁于肌肤,熏蒸面部而发为疮疹;或冲任不调,肌肤疏泄失畅而致;或恣食膏粱厚味、辛辣之品,使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蕴于肠胃,不能下达,上蒸头面、胸背而成临床实践中发现由于现代,、,
年青人生活节奏快、学习工作压力大,因此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所致的症状类型也较多,因而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可作为治疗痤疮的一种方法 。
【病案举例】
1.赵某,女,19岁 。2002年3月5日初诊 。面部痤疮近2年,此起彼伏,经临之前尤为明显 。同时月经不规律3年,经来前少腹胀痛,烦热,乳房作胀,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证属肝郁血热,治以疏肝解郁、凉血清热,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 。药用:柴胡10g,芍药15g,枳壳15g,陈皮10,川芎15g,香附15g,牡丹皮20g,栀子15g,甘草10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1周后痤疮渐消退 。继用原方巩固治疗,1月后月经来潮,无特殊不适,痤疮已消 。
2.符某,女,29岁,干部 。1999年3月2日初诊 。述自调来海南工作后开始长痤疮,至今已1年,经多种内外治方法治疗无明显改善 。近1个月来痤疮明显增多,并伴见心情烦躁,夜寐不安,月经后期,痛经,经色暗红,有血块 。舌质暗红苔薄,脉弦细 。诊为痤疮(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型) 。冶以疏肝理气,活血散结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香附12g,川芎10g,陈皮6g,枳壳10g,赤芍15g,丹皮15g,生甘草6g,当归10g,丹参30g,知母12g,黄柏10g 。连服12剂,皮疹逐渐消退,继服15剂痊愈 。
3.林某,女,20岁,学生 。1998年7月5日初诊 。自述面部痤疮已1年,经面膜等治疗后无明显效果,近1月来明显增多 。刻诊:面部皮损呈红色丘疹、栗粒疹、黑头粉刺,伴心情烦躁、夜寐不安、月经错后 。舌质红,苔薄,脉弦细 。证属肝气郁结,血瘀于内 。
治宜疏肝理气,活血散结 。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9g,川芎9g,赤芍药12g,陈皮9g,枳壳9g,香附9g,牡丹皮12g,甘草9g,当归9g,黄柏9g,知母12g,益母草20g 。上方连服20剂后,皮疹消退,诸症痊愈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痤疮医案、配方】按:现代医学认为痤疮与内分泌有关,如雄性激素分泌增多,刺激皮脂腺增生肥大,皮脂腺则分泌增加 。在传统医学,痤疮属中医“粉刺”范畴,一般分肺经郁热、肠胃湿热、脾失健运3种类型 。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由于现代年青人生活节奏快、学习工作压力大,因此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所致的症状类型也较多 。故方用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解郁,切合病机故而收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