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加减治慢性腹泻医案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多于平时,且粪便量增加,水量增加,粪便变稀,并且可含有异常成分,如未经消化的食物、黏液、脓血及脱落的肠黏膜等 。正常人排便次数因人而异,隔旧或2~3日1次或每日23次不等,但排出的水量每日不应超过200l,粪便成形,不含有异常成分 。慢性腹泻是指持续性腹泻病程超过3~8周或者腹泻反复发作 。慢性腹泻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必须结合病史、体征、化验、结肠镜与X线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方能作出明确的诊断 。
.根据慢性腹泻较长时间有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如水样,或兼有黏液的特点,一般属于中医学之“泄泻”、“久泻”范畴 。《景岳全书·泄泻》中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又说:“久泻无火,多因脾肾之虚寒也 。”因此治疗慢性泄泻,多从脾虚湿蕴、脾肾虚寒论治 。但因慢性腹泻病情复杂,病程缠绵,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病位涉及脾肝肾三脏,因此单纯应用苦寒燥湿、甘淡渗湿、疏肝解郁、辛热助阳之品往往难以奏效,而须苦甘酸辛合用,肝脾肾同治方能奏效 。
【临床应用】
1.胡玲玲治疗顽固性腹泻3例,疗效显着①慢性肠炎:乌梅丸加味,药用:乌梅10g,细辛、制附片各3g,川花椒5g,肉桂、黄连各3g,黄柏6g,当归、党参、白术各10g,干姜、甘草各3g-10剂,诸症消失 。②脂肪泻:梅丸加味,药用:乌梅10g,细辛、肉桂各3g,党参10g,当归6g,川花椒、干姜、肉桂、黄连各3g,黄柏6g,山楂炭12g.14剂诸症消失 。③溃疡性结肠炎,药用:乌梅10g,细辛、肉桂各3g,党参12g,白术10g,川花椒、附片、千姜各3g,黄连5g,黄柏10g,当归6g,白芍10g共服30余剂,诸症皆除 。
【乌梅丸加减治慢性腹泻医案】2.陈涤平善用古方治疗久泻,他认为现代人的禀赋体质、饮食习惯、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与古人所处时代已太不相同,加之现今所用药物多为人工栽培,药效不如天然野生药材也是不争事实 。因此,运用古方治疗久泻,要着重领会古方之组方意图,灵活辨证化裁,遵古而不泥古,继承不忘创新,如此才能发挥出中医药治疗久泻之特色,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陈涤平应用乌梅丸加减方治疗慢性腹泻3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全部病例均采用乌梅丸加减方治疗 。药物组成:乌梅5g,党参10g,黄连5g,炮姜5g,制附片6g,肉桂(后下)3g,煨肉豆蔻3g,砂仁3g,生山楂肉15g,焦白术10g,吴茱萸3g,炒薏苡仁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疗效标准:痊愈:大便正常,其他症状消失,临床检验正常;好转: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无效:治疗60天以上症状无改善 。治疗结果:36例中痊愈24,,
例(66.67%),好转9例(25.00%),无效3例(8.33%);总有效率91.67%疗程在7天以内者3例,8~15天者11例,16~30天者16例,31~60天者3例,60天以上者3例 。
【病案举例】
曹某,男,39岁,1997年11月3日首诊 。10年前因饮食不洁引起细菌性痢疾,迁延形成慢性泄泻 。辗转多处,服多种中西药物无效 。每于晨起时腹痛欲泻,泻后痛减,大便稀薄,每日2~5次,常夹不消化食物,腹胀不显,腹有冷感,受凉则腹痛腹泻,近年来性欲淡漠,举而不坚,四肢清冷,口干,舌质红苔薄白腻,脉细濡证属脾肾两虚,寒热夹杂,湿阻气滞 。治拟苦辛酸甘法,健脾温肾、化湿行气 。仿乌梅丸化裁:乌梅、黄连、炮千姜各5g,党参、焦白术各10g,山楂肉、炒薏苡仁各15g,制附子g,肉桂(后下)煨肉豆蔻、砂仁各3g服7剂,腹泻减少至每日1~2次;继服7剂后,腹泻基本控制,唯觉胃脘时有嘈杂感 。宗原方加茱,合黄连取左金丸清肝和胃之义,7剂后诸症基本消失;改服参苓白术丸6g,每日2次,以巩固疗效 。
按:乌梅丸出自《伤寒论》,主治胃热肠寒的蛔厥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原方“又主久利”,可见,从仲景始即应用乌梅丸治疗久泻之症 。乌梅丸一方中,有君药乌梅酸以入肝,既能柔肝缓肝,治疗肝郁克脾,又有酸涩收敛之性;有甘淡之人参益气健脾以补中治本;有黄连苦寒燥湿;有性温之干姜、附子能温脏驱寒,故用于久泻尤宜 。乌梅丸组方特点是苦甘酸辛合法,因此,必须掌握好其临床适应证,用于治疗久泻应符合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的症候特征,并须根据病人寒热虚实的轻重不同,灵活加减用药 。乌梅丸中原有细辛、川花椒、黄柏、当归均于慢性泄泻病机不合,故宜去之原方桂枝当易肉桂,并加肉豆蔻,仿四神丸之义,以增温肾暖土之力 。须加焦白术、炒薏苡仁以协助党参健脾渗湿,以助脾之运化功能;砂仁芳香醒脾,行气以消腹胀;寒热错杂型泄泻常见食欲不减、口干、舌质红等肝胃郁热症候,当加吴茱萸,清肝和胃 。泄泻每因食油荤而引起,故当加生山楂肉以助消化“肉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