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归丸加减治盗汗医案

盗汗是以睡中汗出,醒来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又称"寝汗".
【右归丸加减治盗汗医案】西医学认为,小儿代谢旺盛,活泼好动,出汗往往比成人量多,属生理现象.佝偻病患儿出于身体虚弱,在白天过度活动晚上入睡后往往多汗,此属盗汗.另外,活动性肺结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等病证也可出现盗汗现象.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导致汗液外泄失常.多与心肺肾三脏阴虚有关.常见症状为睡时全身汗出,醒则汗止,常兼五心烦热,口干口渴等.
【病案举例】
患者,女,50岁,睡时汗出、醒则汗止1年,于2001年5月20日来我科就诊.患者1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盗汗,出汗量较多,浸湿内衣,醒后汗止.自感腰膝酸软,肢冷畏寒,脘腹冷痛,纳呆食少,大便溏,小便清长,口淡不渴,伴有神疲乏力、心悸气短.患者面色少华,气短懒言,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内科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服维生素B1、谷维素等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辨证为脾肾阳虚、阳虚不摄,、、
之盗汗症.治以温补肾阳,固表敛汗.方用右归丸加减:熟地黄20g,炒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巴戟天、菟丝子各15g,炮附子、肉桂、炒白芍、甘草各10g,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6剂.5月27日复诊,自述诸症大减,惟仍纳呆食少,气短懒言,上方加党参20g,苍术10g,麦冬、五味子各10g,继服10剂,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按:本例患者年至半百,肾气日虚,又因平素肾阳虚弱,故感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脘腹冷痛,纳呆食少大便溏,小便清长;"汗为心之液",盗汗日久,心阴暗耗,故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少华;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亦为阳虚之征,治以温补肾阳、固表敛汗,方用右归丸加减治之.方中熟地甘温滋肾以填精,有阴中求阳之意;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巴戟天滋肾养肝;附子、肉桂补肾阳而祛寒;山药、黄芪、甘草益气健脾;龙骨、牡蛎质重而涩,既能潜镇虚阳浮越,又能涩精敛汗.二诊加入党参、苍术、茯苓以健脾益气、开胃进食;又有苍术防熟地滋腻胜砂仁之说;合麦冬五味子,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使气复津回,汗止而阴存.综观全方,有温补肾阳、扶阳固表、调和营卫、益气敛汗之功,故用于本病而奏效.所以《景岳全书·汗证》
提出"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别,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