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减治原发性肝癌医案、配方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仅次于胃癌、食道癌而居第3位,在部分地区的农村中则占第2位,仅次于胃癌.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约11万人,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由于依靠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结合超声显像对高危人群的监测,使肝癌在亚临床阶段即可作出诊断,早期切除的远期效果尤为显着.
加之积极综合治疗,已便肝癌的五年生存率有了显着提高.
乙型肝炎病毒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在肝癌高发区,尤在南方以玉米为主粮的地方调查提示,肝癌流行可能与黄曲霉毒素对粮食的污染有关;饮水污染也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江苏启东饮用沟溏水者肝癌发病率为60~101/10万,饮用井水者仅0~19/10万,饮用沟水者相对危险度为3.00,调查发现沟溏水中有一种蓝绿藻产生的藻类毒素可能是饮水污染与肝癌发生的有关线索.
肝癌临床起病常隐匿,多在肝病随访中或体检普查中做AFP检测及B超检查偶然发现,此时病人既无症状,体格检查亦缺乏肿瘤本身的体征,此期称之为亚临床肝癌.一旦出现症状而来就诊者其病程大多已进入中晚期.不同阶段的肝癌,其临床表现虽有明显差异,但肝痛、乏力、纳差、消瘦是最具特征性的临床症状.肝癌的体征有肝肿大、脾肿大、腹水、黄疸、肝区血管杂音、肝区摩擦音.转移灶相应体征可有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或血胸.骨转移可见骨骼表面向外突出,有时可出现病理性骨折.
脊髓转移压迫脊髓神经可表现截瘫,颅内转移出现偏瘫等神经病理性体征.
原发性肝癌在中医学中属于"积聚"、"黄疸"、"鼓胀"、"胁痛"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肝气郁滞,横逆犯脾、脾虚失健运,无以运化水湿,聚湿成痰,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痰瘀互结于肝脏而致肝癌,故中药治以舒肝健脾,软坚散结之法,以半夏泻心汤加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随证加减.
【病案举例】
(1)患者,男,47岁,原发性肝癌Ⅲ期(T3NOMO)1998年5月就诊.症见:精神不振,肝区隐痛不适,伴有肝掌蜘蛛痣、乳房发育等雌性三联征.肝CT提示:原发性肝癌,巨块型AFP523ng/ml,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痰瘀互结,以半夏泻心汤加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随证加减.
于1999年5月19日行肝动脉血管栓塞术(TAE)治疗,同时给予三苯氧胺口服,1个月后肝CT复查,病灶无明显增大,AFP242ng/ml1个半月后,第2次行TAE巩固性治疗,继续给予中药及三苯氧胺口服,前后治疗约2.5年,共行TAE6次,中药原方制水丸配合三苯氧胺长期口服,患者病情稳定,精神明显改善,肝区隐痛消失,雌性三联征明显减轻,肝CT及B超均提示:肝内病灶明显缩小,AFP6ng/ml,肝功各项指标均正常,2.5年后失访201.
(2)患者,男,39岁,原发性肝癌Ⅲ期(T3NOMO)1998年9月就诊.肝CT及B超均提示:肝内实性占位,巨块型.AFP334.6ng/ml,sAg(+),伴有雌性三联征.中药采用舒肝健脾,软坚散结之法,以半夏泻心汤加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随证加减,配合口服三苯氧胺,TAE治疗5次,肝CT提示:肝内病灶无明显增大,afp86ng/ml雌性三联征等症20】
状明显减轻,病情稳定1年余.2000年6月死亡.
(3)患者,女,42岁,原发性肝癌Ⅱ期.1999年11月就诊,就诊时,右胁胀痛半年,加重半月,肝CT及B超均提示:肝内实性占位,结节型.
AF223ng/ml, HBsAg(+),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痰瘀互结,治以舒肝健脾,软坚散结之法,以半夏泻心汤加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随证加减:半夏15g,黄连6g,黄芩6g,干姜4g,柴胡15g,香附(醋制)30g,郁金30g,茯苓15g,生白术30g,莪术15g,三棱15g,白芍30g,茯苓15g,八月札15g,鳖甲15g,焦三仙各12g.服中药期间共行TAE治疗4次.第二次TAE后,患者肝区痛甚,心烦、自汗、眠差,舌暗红、少苔,脉弦数,开始给予三苯氧胺20mg,每日1次口服.1月后,患者肝区疼痛、心烦、自汗等症状开始逐渐减轻,前后腹部CT对照,肝内病灶明显缩小,AFP87.6ng/ml,患者精神状态佳,无明显不适,肝功能均正常.现已存活14个月,正继续在门诊接受治疗(20.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原发性肝癌医案、配方】按:中晚期肝癌患者,大多表现为肝郁脾虚,痰瘀互结.以半夏泻心汤加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随证加减同时加入TAE治疗,以加强局部抗癌的力度,中药联合TAE治疗,不仅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中药还可减轻TAE引起的毒副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三者同时应用起到了协同增效的目的.目前,此治疗方案报道很少,而临床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治疗过程中进一步探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