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减治哮喘医案、配方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哮喘医案、配方】哮喘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呼吸道炎症;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还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
【病因】
哮喘病的发病原因错综复杂,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哮喘病患者的体质和环境因素.
(1)患者的体质:包括遗传素质、免疫状态、精神心理状态、内分泌和健康状况等主观条件,是患者易感哮喘的首要因素.
(2)环境因素:包括各种过敏原、刺激性气体、病毒感染、居住的地区、居室的条件、职业因素、气候、药物、运动(过度通气)、食物以及食物添加剂、饮食习惯、社会因素甚至经济条件等均可能是导致哮喘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过敏原是环境因素中诱发哮喘的重要病因.过敏原主要分为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性过敏原.吸人性过敏原主要来源于生活环境中的含有变应原的微粒物质,其致敏成分主要为蛋白质和多糖.由于微粒可借助空气传播且在生活中随时存在,因此吸入通常是引起儿童呼吸道致敏和哮喘发作的主要途径.
【发病特征】
(1)发作性:当遇到诱发因素时呈发作性加重.
(2)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
(3)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发作或加重.
(4)可逆性: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明显的缓解期.
哮喘属中医学的"哮证"、"喘证"、"痰饮"的范畴.
【病案举例】
(1)胡某,男,49岁.1994年3月22日初诊.患者因外感风寒,咳喘不除,辗转治疗至今2月有余.X线提示:两侧肺纹理增粗.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有少许哮鸣音.症见:肢体倦怠,每于下午脘腹痞满,不能平卧,身发微热,口渴不欲饮,大便秘结,夜间常有盗汗,晨起咳嗽加刂,痰白质黏难咯.脉弦滑,舌苔白腻、中部隐黄证属上寒下热,痰湿交阻,气机不畅.治宜温上清下,燥湿化痰处方:清半夏12g,黄连7g,黄芩12g,干姜3g,党参10g,大黄10g(后下),五味子10g,甘草3g.服药3剂后,诸症大减,微咳白痰,体乏无力.上方去大黄,继服6剂渐愈.
后予六君子汤善其后.
按:患者外感风寒日久,再加饮食失节,又伤脾胃,津液输布障碍,聚湿生痰,寒热内蕴,故咳喘不除.半夏泻心汤燥痰湿,涤饮邪,清邪热,畅气机,治本病效果颇佳.
(2)潘某,男,40岁,干部.1993年8月10日初诊患哮喘已10余年,发作不拘时日,每遇劳累或外感而诱发.近7月来因公务繁忙,夜以继日,故而哮喘复作.日间咳嗽尚少,子夜则哮喘发作,不能平卧,痰白而黏.已住院以抗生素加激素治疗1周效果不显.近日由于胃脘痞闷,嗳气泛酸,纳谷不香,心烦咽干而求服中药.刻诊:体态肥胖,面色不华,舌尖红.苔白润,脉细濡.病机分析:肥人气虚痰湿偏胜,复以西药抗炎攻伐,则中气更虚,升降失司,痰湿中阻,寒热互结故拟寒热并施,辛开苦降,健脾化痰.投以半夏泻心汤加味.处方:法半夏10g,干姜5g,黄连3g,炒黄芩10g,党参15g,甘草5g,陈皮5g,厚朴10g,炒莱菔子12g,3剂.3日后复诊.患者欣喜异常,告曰:"服上药后非但胃脘痞闷得除,纳食渐增,且夜间哮喘减轻",药已对症,效不更方.再服5剂而痊愈出院.并嘱其慎起居,适寒温,调饮食,随访1年未发.
按:此例治愈实为临证偶得.原拟此方先治其病证,不意哮喘之证得愈.《素问·咳论》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之训.其意:一是指五脏六腑皆有上气喘咳之证,不只是肺;二是指心、肺、肝、肾、脾、胃等脏腑的病变均可致咳喘,但与肺胃的关系最为密切.该患由于中气不足,气机升降失司,寒热痰湿互结于中,而致胃气上逆所致."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还循胃口,上膈,属肺."肺胃同主降,胃气上逆可循经致肺气上逆,导致哮喘发作.正如《素问逆调论》所云:"不得卧而息有声者,是阳明之逆也."又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虽然夜间哮喘的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但有文献报道,此与胃、食道反流有一定关系.由于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食道下固有括约肌松弛,引起胃、食道反流,酸性胃内容物的刺激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而产生哮喘.而胃、食道反流正是胃气上逆所致.用半夏泻心汤治夜间哮喘,有和胃降逆、化痰平喘之功.既符合中医学之理论,又与西医学观点相吻合,故而奏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