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独特民间曲艺:四明南词

中国的曲艺文化丰富多彩,但现在却存在一个现象——曾经在曲艺界的璀璨之星,如今却暗淡无光 。四明南词是宁波最有特色的曲艺之一,但现在还会唱的人已经屈指可数了 。那么,现在就跟小编来了解下宁波文化的四明南词吧 。
四明南词也叫“四明文书” 。浙江省汉族地方曲艺的一种 。用宁波方言说唱的弹词 。流行于浙江宁波一带 。原为文人的业余演唱,清末出现专业艺人 。早期为按生、旦、净、末等分角色演唱,后发展为一人自弹三弦演唱,一人打扬琴伴奏,也有二三人加用琵琶、二胡等伴奏的 。唱词为七字句 。传统书目均为长篇,有《珍珠塔》、《玉蜻蜓》、《双剪发》等三十余部 。曾称“宁波文书” 。系宋代的陶真,明代的弹词衍变而成的浙江曲种,流传至宁波城区和郊县 。清末至民国初期为鼎盛期,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衰落 。现已濒临失传 。
总的来说,南词可概括为一个“文”字 。它的唱词典雅,当是经过文人再创作而成 。有些言情的内容,也写得辞藻雅丽含蓄 。从伴奏的乐器来看,也都是用音色柔和的“文乐器”(“文乐器”一语为南词界行话) 。
四明南词使用的乐器最基本的为三弦、扬琴、琵琶三档 。说唱者居中坐,操三弦,右座扬琴,左座琵琶 。后逐渐发展,增至五档、七档、九档、十一档 。五档是右二凤箫,左二二胡;七档右三加阮(“阮”形似月琴,但体积比月琴稍大、颈长),左三为大弦(即二弦);九档加双磐、笙;十一档板鼓和筝(板,为柝板,鼓是小竹鼓 。左手持柝板,右手敲竹鼓 。持板、鼓者坐右五座,弹筝者坐左五位) 。
四明南词是唱、奏、念、白、表相间的表演形式 。主唱人要有“一白、二唱、三弦子”的硬功夫 。南词常用曲调有词调、赋调、紧赋、平湖、紧平湖,俗称“五柱头” 。调和调式转换较多,也有板腔变化 。四明南词曲调文静优美,唱腔多是七字句,有的间隔衬字流畅动听,有的还有大段起板、间奏、尾奏等器乐段 。这些器乐段在开演之前或休息之后必奏一曲,以显示该班社的艺术水平和起到静场的作用 。
【宁波独特民间曲艺:四明南词】所用曲子多为江南丝竹,如《四合如意》、《得胜令》、《三六》等,最具特色的是四明南词的《将军令》(也称《文将军》) 。主要乐器有:箫、笙、扬琴、二胡、琵琶、小三弦等 。演奏时,演奏员们根据自己所奏乐器的特色,围绕主旋律,自由发挥,互相辉映,形成支声复调,以少胜多,音乐十分优雅 。中外不少研究中国民间音乐的专家,对此均有很高评价 。
四明南词演唱有单档(唱兼弹三弦)、双档(主唱弹弦,另加扬琴)、三档(除上外,加琵琶)、五档(再加二胡、风箫)、七档(再加拉弦、双清)、十一档(再加筝、鼓板)、十三档(再加月琴或管),但有时根据伴奏人员的情况,有所灵活变动 。南词的演唱艺术,在技巧上要求很高,演唱者既要自己操持,又要把生、旦、净、丑各类角色的声调,性格、表情刻划出来 。虽然是一人独唱,但所造成的戏剧气氛却好象有许多人在同台唱戏一样 。所以,四明南词是一种艺术性较强的民间曲艺 。
演出形式分单档、双档、三人档、五人档、七人档、九人档、十一人档 。曲目分开篇、长篇两类,传统长篇曲目有《雨雪亭》等10余部,已失传 。现仅存一、两位老艺人在世,曲种濒临消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