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瑛泌尿系结石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泌尿系结石方
【配方组成】金钱草25g,海金沙(包)15g,酢浆草15g,
石韦15g,蓄15g,瞿麦15g,威灵仙15g,地黄15g,蒲
【周仲瑛泌尿系结石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黄(包)10g,牛膝12g,麦冬12g,胡桃肉10g,桑寄生15g,冬葵果12g,乌药10g
【作用与功效】清化湿热,排石通淋,化气利水
【适应证】肾结石.
【周氏临证心得】曾治洪某,男,67岁,2001年1月8
日初诊.肾、输尿管结石病史3年有余,多次B超检查提示:
双肾结石伴泥砂样结石,左肾结合系统分离,轻中度积液,输尿管上端明显扩张.两肾区时有疼痛,曾有肾绞痛史,舌苔薄黄,舌质暗红,脉弦.从肾虚阴伤,湿热瘀结治疗.
2001年5月10日二诊:自觉症状尚平,腰不痛,排尿
通畅,小便时黄,舌苔焦,舌质稍暗,脉细.原方加炮穿山甲(代)(先煎)9g,王不留行10g.患者其后即间断服用此方,服药时一般情况好,停药则腰痛仍有发作,11月30日B超复查仍示:双肾内有小结石,结合系统分离,输尿管下端扩张.在上方基础上,嘱自购琥珀30g,沉香15g鱼脑石30g,三药研粉,每服2.5g,每日2次.12月18日患者来诊时诉B超复查,双肾内已无小结石,结合系统无分离,输尿管不扩张,无腰酸腰痛等不适感,小便通畅,再予原法巩固,病愈.肾及输尿管结石及由此而产生的肾盂积水、腰痛,尽管患者没有尿路刺激征,仍照"石淋"辨证论治.
石淋的基本病机在于湿热下注,化火灼阴,煎熬尿液
结为砂石,瘀阻水道.病程短者治予清化湿热,排石通淋化气利水,方药如石韦散、八正散、乌药、沉香;病程长者常伴虚瘀,宜在此基础上再配合补虚化瘀之法,药如炙鳖甲、鹿角片、胡桃肉、桑寄生、炮穿山甲(代)、王不留行等.一般经此治疗,多能取效.但也有顽固不效者,由于结石不去,病情即使一度稳定,但终易反复.此时,可采用验方排石散,取琥珀、沉香、鱼脑石,按2:1:2的比例配方,研末,每次1~2g,每日2~3次吞服,每有卓效.方中琥珀"消瘀血、通五淋"(《别录》);沉香降气走下;鱼脑石现临床少用,此药系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头骨中的耳石,有利尿通淋排石的作用,对此古代本草有所记载,如《开宝本草》谓其"主下石淋",临证所见,鱼脑石化石排石之功确凿,为治疗石淋验药之一,惜现代一般的中药书籍常不收录,人多不识,药房也常不备,殊为可惜.
【解读赏析】泌尿系结石属于中医学"石淋""砂淋"范寿,中医对该病的认识,最早见于《诸病源候论》,"石淋者,淋而出石也".关于结石的成因,《张氏医通》将其形象比喻为:"如水煮盐,火大水少."在现代医学线、B超等仪器问世前,中医对泌尿系结石的认识仍然局限于临床症状,如尿中发现结石,小便频急,淋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脐腹或尿血等.但仅凭临床症状,对泌尿系结石,尤其是非典型结石,很难与其他疾病鉴别,容易造成误诊线、B超等现代医学仪器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泌尿系结石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章次公先生就此症曾提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双重诊断、一重治疗"观点,借鉴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泌尿系结石的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也是对中医辨证论治的深化和发展.证分虚实,清利和补益兼行,泌尿系结石尽管病位有在肾、输尿管、膀胱之分,但皆形成于肾,故病本于肾,为本虚标实之证.本为肾虚,标为砂石结聚.治疗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辨清虚实.一般情况下实证多以湿热蕴于下焦多见,治疗以八正散等清利之剂为主,酌加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等.根据经验,清利通淋之法,仅对直径在0.5cm以下的小结石疗效尚好,对较大的结石则疗效欠佳.根据肾主水液的理论,肾气虚弱,导致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是泌尿系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肾气旺盛,尿中沉渣自然容易排出,肾气虚弱,气化推动无力,尿中沉渣易于沉积体内而为结石.据临床观察,补肾药物能够促使肾盂、输尿管的蠕动,有助于泌尿系结石下移,而且部分患者的积水往往消失在结石排出之前.对此,着名中医学家岳美中亦认为:"补肾药物能推动结石下移,于复发症,亦有益无害."此外,由于患者体质的体异及临床失治误治,亦有表现为气虚或阳虚见证者,可辨证使用补气药如黄芪、党参及温补肾阳的药物,如金匮肾气丸、真武汤等,此证临床虽不多见,但作为变法,不可不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