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华通肾阳,健脾行水法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
通肾阳,健脾行水法
【配方组成】桂枝10g,猪苓10g,泽泻10g,赤茯苓12g,赤
小豆12g,冬瓜子30g,冬瓜皮30g,白芍10g,白术6g,厚朴10g,车前草12g,墨莲12g,通草5g,萆解10g,石韦10g,炙甘草梢3g.
【作用与功效】通肾阳,健脾行水.
【适应证】慢性肾炎.
【施氏临证心得】曾治周某,男,20岁.1952年10月3
日.患肾炎已有9个月,初在县医院治,浮肿一度消退,嗣后回家调养又渐肿胀,在乡多次服药未效故来京求诊.现全身浮肿,小便不利,腹胀不思食,困倦乏力.舌苔薄白,脉沉涩.
原罹肾炎,调摄不当,遂成慢性疾患.肾气不充,脾运不健,水气泛滥,全身浮肿,经查亦有腹水现象.拟通肾阳,健脾行水法为治.处方:桂枝10g,猪苓10g,泽泻10g,赤茯苓12g,赤小豆12g,冬瓜子30g,冬瓜皮30g,白芍10g,白术6g,厚朴10g,车前草12g,墨早莲12g,通草5g,萆薢10g,石韦10g,炙甘草梢3g.2剂.二诊:腹胀稍减,小便增加,浮肿未见消,药力未及,宜多服数剂观察.前方赤小豆增至24g,加黄芪皮12g,冬葵果12g,韭菜子6g(炒),益元散10g(布包)6剂.
三诊:小便量未见增多,而大便溏泻数次,腹胀减.前方黄芪增至30g,加党参、苍术、防已各10g.6剂.四诊:服药6剂,情况良好,又再服4剂,小便增多,浮肿消减,腹胀大为好转,食欲增强.处方:桂枝10g,白芍10g,黄芪30g,苍术10g(炒)白术10g(炒),猪苓6g,厚朴10g,茯苓15g,防己10g,炒泽泻10g,大腹皮10g,冬瓜子皮各30g,萹蓄10g,炙甘草梢5g.10剂.五诊:浮肿全消,唯晨起颜面尚觉肿胀,腹胀已消,颇感轻快,食欲甚好.处方:前方加党参10g,再服10剂后,原方加5倍量配制丸药,回乡常服,仍忌盐、酱诸物.
【解读赏析】根据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在中医学的"水肿""虚劳""腰痛""眩晕"等病证中有类似记载.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不少描述,如《素问·水热穴论》云:"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颇与慢性肾炎水肿相似.《金匮要略》云:"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与慢性肾炎腰痛类似.由于慢性肾炎后期全身功能衰退,出现气血阴阳虚衰现象,极似中医学的"虚劳"症状.
【姜春华通肾阳,健脾行水法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慢性肾炎的高血压证型有类似中医头痛眩晕等病证.上述表明,古代医家从不同角度对本病已有较深刻的认识.近代早在1923年就有人用黄芪配党参治疗肾炎蛋白尿的报道.20世纪50年代开始,已广泛采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以温补肾阳为主,但理论上缺乏深入研究.60年代中期,在重庆召开了全国慢性肾炎中医治疗座谈会,总结交流了这一时期的经验.70年代,各地普遍展开了中医中药诊治本病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并在临床上做了大量的探索,拓宽了古方在本病中的运用,并确定了扶正以祛邪和祛邪以扶正的治疗原则,使疗效有一定提高;从80年代起,对慢性肾炎的证候研究,实验室及其他客观诊断依据的探讨有新进展.从中医久病及肾、久病必瘀、久病入络的理论入手,运用血液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等检测手段,发现慢性肾炎患者多有血液黏稠度的升高及微循环障碍.据此,拟定的化瘀通络法使疗效有所提高,这些经验都很值得重视 。
推荐阅读
- 姜春华消炎防腐,强利肾脏法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
- 姜春华肾炎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
- 姜春华脱肛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
- 姜春华温肾壮阳,利水调气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
- 姜春华凉血退热,止痛消肿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
- 腹膜炎 姜春华腹部胀满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
- 姜春华分清浊,除肠热,补中气,治脱肛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
- 姜春华补脾温阳,消导肠滞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
- 姜春华慢性痢疾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
- 姜春华和胃固肠方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