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仁高热气化营方的配方组成
【配方组成】生石膏(先煎)30g,麦冬15g,生地黄12g,
玄参9g,知母9g,地骨皮9g,青蒿9g,赤芍、白芍各6g,川黄连3g
【作用与功效】清气化营,清热解毒.
【适应证】春温(气营两燔型)
【李氏临证心得】曾治高热,沈某,男,22岁,工人.
1982年3月7日初诊:患者高热、头痛、咳嗽已3日,检查体温39.5℃,白细胞计数偏高,在当地某医院拟诊为上呼吸道感染、高热待查.经注射青霉素、链霉素及口服四环素等,未见好转.
【李济仁高热气化营方的配方组成】遂邀先生会诊.患者症见目赤,身热灼手,心烦躁扰,
夜间尤甚,神志欠清,时有谵语,双目喜闭,四肢厥冷,手足颤动,口唇干裂,腹痛便闭,不思饮食,得食则呕,溲短色黄.脉象滑数,苔黄舌绛.诊断:春温(气营两燔型).治法:清气化营,清热解毒.处方如上.6剂.服后病情大有好转,高热已退,惟津液未复,精神困倦,脉舌同前.从原方增损,去黄连、青蒿,加真柿霜12g,人参叶6g,苦杏仁6g.继服3剂,疾病痊愈.
【解读赏析】方名为编选者暂拟.春温是温病学中重要的疾病之一,对其机理历代医家看法不一.时至今日,《温病学》教材说法亦不尽相同,或曰"发生于春季或冬春之交"的伏邪温病,或曰"感受春季温热病邪而引起的"新感温病.
叶天士说:春温一证,由冬令收藏未固,昔人以冬寒内伏,藏于少阴,入春发于少阳,以春木内应肝胆也;柳宝诒指出:春温由肾气先虚,邪乃凑之而伏于少阴;雷少逸也指出:春温由伏于少阴的邪气,来春加感寒邪之触动,而使伏气外发所致;邵仙根认为冬受寒邪不即病,至春而伏气发热者,名曰春温;俞根初总结前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指出:"伏温内发,新寒外束,有实有虚,实邪多发于少阳募原,虚邪多发于少阴血分、阴分."对本病的发病部位和证候类型均有阐述.
民国时期著名医家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认为春温或为寒邪内郁转化成热,或为邪热内郁而发.上述认识,在春温由伏热外发而致病方面都是一致的.
至于治疗,王安道强调以"清里热"为主,这是对温病
治疗学上的重大突破.受此观点启发,清代张石顽提出"黄芩汤为温病之主方".叶天士赞同张氏之治法,并进一步发挥说:"昔贤以黄芩汤为主方,苦寒直清里热,热伏于阴,苦味坚阴,乃正治也.知温邪忌散,不与暴感门同法.若因外邪先受,引动在里伏热,必先辛凉以解新邪,继进苦寒以清里热."此后,陆子贤《六因条辨》专列"春温条辨"篇,对春温的证治均作了系统论述深刻分析,切合临床实际.其次,从温病初起的临床表现来看,温病确实有发于表和发于里的不同.前人将发于表的称为新感温病,发于里的称为伏邪温病.如此分类、都是以临床症状为依据,所谓新感和伏邪只不过是作为辨证分类的方法罢了,如果离开了临床症状,也就谈不上"新感"和"伏邪"之分了.
辨新感伏邪可以确定不同的治疗大法.新感温病多数发于表,故治疗初起多以解表透邪为基本大法,使新感之邪从外而解.伏邪温病初起病发于里,初起治疗以清泄里热为基本大法,使里郁之邪向外透解.
推荐阅读
- 李济仁手术后高热化湿方的配方组成
- 李济仁狂证安神祛痰方的配方组成
- 李济仁顽固失眠镇肝纳肾方的配方组成
- 李济仁男性乳房发育方的配方组成
- 李济仁乙脑急惊方的配方组成
- 李济仁小儿急惊平肝方的配方组成
- 李济仁血消癜汤的配方组成
- 李济仁阳癎汤的配方组成
- 李济仁直肠癌除湿散结方的配方组成
- 黑色的水果越吃越年轻(水果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