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不敢和诸葛亮正面交锋是另外有所顾忌,还是实在是打不过?

司马懿不和诸葛亮决战的四个原因

先回答问题,司马懿不敢和诸葛亮正面交锋是另外有所顾忌,还是实在是打不过?我的回答是司马懿不和诸葛亮决定有四个原因 。


司马懿不敢和诸葛亮正面交锋是另外有所顾忌,还是实在是打不过?

文章插图

一是遭猜忌韬光养晦

《晋书》司马懿传上说: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 。欲验之 。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 。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 。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 。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 。

史书上说曹操曾数次想除掉他,幸好他和曹丕关系处得不错,赖曹丕相救才幸免于难 。他为此不得不“夹起尾巴”小心翼翼 。史书上说他“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 。这才打消了曹操的怀疑,免于一死 。


司马懿不敢和诸葛亮正面交锋是另外有所顾忌,还是实在是打不过?

文章插图

所以,终曹操之世,司马懿始终是一个参谋人才,直到公元224年即曹丕临死的前两年,才有了领兵五千的机会 。而他和诸葛亮的对垒,也不是一开始就成为对手的,直到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曹真死了,司马懿才得到了这个机会 。

对他来说,打一个漂亮的歼灭战,来证明他的军事才能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能让朝廷觉得他有野心,不能让年轻的魏明帝觉得他难驾驭、不听话 。只要不出现大的失误,打一些小败仗,他并不怕 。对掩盖他的真实意图来说,可能还会恰到好处 。


司马懿不敢和诸葛亮正面交锋是另外有所顾忌,还是实在是打不过?

文章插图

二是司马懿有“养寇为功”的思想 。

当他和诸葛亮对垒时,最理想的结果,也许并不是打败对方、消灭对方 。“养寇为功”对司马懿来说,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毕竟司马懿以前因表现太好遭到曹操猜忌,险些被杀的教训太深刻了,司马懿一定不会忘记 。只要诸葛亮这个大敌存在,魏明帝就一定要用他 。反过来,他如果选择和诸葛亮决战,打败了有罪;打胜了,一举把蜀军歼灭了,也不一定有好果子吃 。因为,会有功高震主之嫌,同时会让魏明帝觉得他不听话 。这是现实中很多人做的事情,比如警察和小偷 。


司马懿不敢和诸葛亮正面交锋是另外有所顾忌,还是实在是打不过?

文章插图

三是魏明帝的策略

当诸葛亮准备第一次北伐,刚刚把兵力向汉中集中的时候 。魏国已经知道了 。魏明帝准备集结大军进行讨伐 。这时候出来一个叫孙资的人,对魏明帝说:“——但以今日见兵分命大将据诸要险,威足以震摄强寇,镇静疆场,将士虎睡,百姓无事 。数年之间,中国日盛,吴、蜀二虏必自罢敞 。”

孙资的这一想法,得到了魏明帝的认可 。“据险守要不决战”就成了魏国对付诸葛亮的战略方针 。可以认为,怎么对付诸葛亮,魏明帝是定了调子的 。一个字:“拖”;两个字:“不打” 。


司马懿不敢和诸葛亮正面交锋是另外有所顾忌,还是实在是打不过?

文章插图

魏明帝也是非常厉害的人物,有了这样的既定方针,司马懿选择出城决战,是不是有不听话的嫌疑呢?年轻皇帝最担心的是镇不住台、是下面人“不听话” 。如果让魏明帝觉得“不听话”,功劳再大也没有用 。

这里魏明帝“据险守要”的思想和司马懿“养寇为功”的思想暗合 。司马懿连装都不用装,遵照执行就是了 。所以,不管诸葛亮如何使用激将法,他就是不出来 。

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魏明帝下诏给司马懿:“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矣 。走而追之,以逸待劳,全胜之道也 。”


司马懿不敢和诸葛亮正面交锋是另外有所顾忌,还是实在是打不过?

文章插图

有了魏明帝的明诏,司马懿还会和诸葛亮决战吗?当然不会 。

四是诸葛亮很厉害!

诸葛亮用兵的最大特点是谨慎 。

第一:他轻易“不分兵” 。“不分兵”就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方的可乘之机 。

第二:蜀兵在诸葛亮的领导下士气高涨 。

第三是:诸葛亮的蜀兵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诸葛连弩” 。相当于司马懿的部队还在使用步枪时,诸葛亮的部队已经使用了冲锋枪 。因而蜀兵具有较强的野战能力 。因而选择决战对司马懿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


司马懿不敢和诸葛亮正面交锋是另外有所顾忌,还是实在是打不过?

文章插图

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对垒,一方攻,一方守 。按常理而论,诸葛亮是攻,司马懿是守 。攻的一方,利于野战,强行攻城就不太有利;防守的一方利于守城,野战就相对不利 。司马懿不出战,诸葛亮可以选择攻城啊!但诸葛亮也不傻,因为他知道攻城不仅伤亡大,而且也攻不下来 。于是,在诸葛亮和司马懿对阵的战场上就出现了:司马懿不出城,诸葛亮不攻城 。诸葛亮给司马懿送套女人衣服;司马懿问一问诸葛亮一顿能吃多少的好玩局面 。感觉上,二人不像在打仗,到好像在玩太极一样 。


司马懿不敢和诸葛亮正面交锋是另外有所顾忌,还是实在是打不过?

文章插图

还有就是司马懿这人特能装,曹操请他出来当官,时机不到,不想出来就装病;忽悠曹爽,夺曹爽的兵权,他也装病 。他出色的表演技巧,表现了他的老奸巨猾,和丰富的政治智慧 。

其他网友观点

我认为司马懿可以战胜诸葛亮的,

一、势均力敌


司马懿不敢和诸葛亮正面交锋是另外有所顾忌,还是实在是打不过?

文章插图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在中国的历史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司马懿不想学韩信,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在对待蜀国的问题上的时候,司马懿始终采取的政策是坚守固有的国土,是不是司马懿不敢面对诸葛亮呢?答案是否定的,诸葛亮同司马懿都是旷世奇才,两个人的才能各有千秋,可以说是半斤八两,一场敌对势力,双方的统帅能力相近,战争的胜负依靠的就是其它的东西 。

二、军事之间的差距


司马懿不敢和诸葛亮正面交锋是另外有所顾忌,还是实在是打不过?

文章插图

魏国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以曹丕为首的曹氏集团,可以说是占据九州大地一半,吴、蜀占据一半,所以说是魏占据了地理条件,“人和”方面,曹操留下了大批能臣武将,这方面强于蜀国,如果司马懿真想和蜀汉决战,我认为司马懿有能力战胜诸葛亮 。

三、国力的差距

蜀国的建立敌对是西南一带,西南地区有着原有的大家族,诸葛亮的北伐并不受这些人的支持,所以蜀汉当时内部是不团结的,而曹氏集团,经历了


司马懿不敢和诸葛亮正面交锋是另外有所顾忌,还是实在是打不过?

文章插图

曹操的领导,君臣可以说是上下一条心,在这样的情况下蜀国是不能北伐成功的 。

四、总结

我想之所表现出来司马懿战胜不了诸葛亮,可能是司马懿心里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他知道如果蜀汉灭亡了,他就会得不到重用,所以在对抗中,司马懿始终保存实力,不愿意和诸葛亮争锋 。

其他网友观点

诸葛亮和司马懿是三国时期两位非常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双方各为其主,在战场上多次斗智斗勇,也各有胜负 。诸葛亮六出祁山,多次北伐战争都是与司马懿交手,这一段的较量也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部分 。

那么,在与诸葛亮的对阵中,为什么司马懿多数时候采取防守,而不与诸葛亮正面交锋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

一是从双方交战的经验上看,司马懿确实打不过诸葛亮 。在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期,司马懿走马上任自己梦寐以求的雍凉大都督,与诸葛亮展开了一次面对面的厮杀 。具体过程这里就不详细叙述了,当时司马懿总计兵力有十万人,诸葛亮大约是六万人 。结果是诸葛亮大获全胜,斩魏军军官人头三千颗,缴获盔甲五千副,强弩三千一百张 。司马懿只带领少数高级将领杀出重围,其余几乎全被歼灭 。经此一役,在以后的对阵中,司马懿一直采取防守的战术 。

二是从战场态势上分析,采取防守更有利于魏军 。当时蜀魏两国基本上是以秦岭为界,蜀汉北伐需要翻越秦岭,因为山路遥远,所以粮食一直是蜀军的短板 。基本上每次北伐都是因为粮食供给不足而失败 。蜀军在战术上力求速战速决,打开魏国的缺口,开辟供给基地,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而魏军兵精、粮足、城坚,只要坚持守城不战,就会将蜀军拖垮 。所以,当时的双方态势,有利于司马懿防守不出 。

三是从国内斗争角度上,采取守势能为司马懿争取机会 。在魏国内部,处于统治地位的曹氏贵族一直对司马懿排斥和防范 。在魏国将领中,能和诸葛亮抗衡,司马懿是最合适的人员,但是为了防范司马懿掌握军权,曹魏朝廷一直让他赋闲而不重用 。要不是曹真死在出征的路上司马懿还没有机会出任雍凉大都督 。所以,当司马懿接到雍凉都督的任命时,高兴的跳起舞来 。聪明的司马懿也知道兔死狗烹的道理,他必须充分利用与蜀军作战的机会培养自己在军队中的势力,因此防守也是在为他争取时间 。

【司马懿不敢和诸葛亮正面交锋是另外有所顾忌,还是实在是打不过?】事实证明,司马懿通过防守的战略不仅拖垮了蜀军,拖死了诸葛亮,也牢牢掌握了魏国的军权,为日后篡权夺位打好了基础 。


司马懿不敢和诸葛亮正面交锋是另外有所顾忌,还是实在是打不过?

文章插图
司马懿不敢和诸葛亮正面交锋是另外有所顾忌,还是实在是打不过?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