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是如何由盛转衰的?你如何评价?
评价伟大的王朝,是应该用如同评价一部电脑手机一样,是硬件和软件都要优秀,但是硬件所带来的优秀是基础起点,西汉是中华民族承接了大秦帝国的统一带来的好处,但是硬件设施还很粗糙,硬件基础还很薄弱,软件更是没有后续更生的跟进,民族国家还是随时有硬软件崩盘的可能的,休养生息的治国方式还是让国家民族处于半分裂状态,汉武帝采用高压的政治军事手段,让国家民族统一思想行动,强化了汉领土文化意识,西汉的硬件水平提高到无以伦比的高度了,但是硬件上去了,显然软件经济无法支撑硬件的需求,于是就开始频繁进入死机的阶段,之后由光武帝刘秀重新制作一套好软件,让汉朝又重新换发光彩,运行顺畅好用起来了 。
其他网友观点一、大汉盛世,强汉帝国之颠峰(公元前141年-前87年)
西汉中期算是汉朝最强盛的时段.汉景帝刘启死后,太子刘彻即位,即汉武帝.一上台便改“无为而治”的治国策略,对外三度攻匈奴,把匈奴驱逐至漠北地区、打通西域,造成“丝绸之路”;对内则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力量;并召开“盐铁会议”将制盐和制铁的事业收为国有.
但武帝对外的战争也是有代价的.武帝三打匈奴后继续对匈奴攻伐,令匈奴边患再次复燃;武帝时国家的税收再次增加,同时武帝将刑罚也再次加严,武帝后期因此发生了一些暴乱;开销甚大,因此创立“均输”、“平准”官,与民争利.另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成为了中国固有的文化潮流.
武帝晚年,发表了著名的轮台之诏,这也表达了汉武帝对自己深刻的反省,国家也渐渐稳定下来,使汉武帝虽有亡秦之失却无亡秦之祸.
二、昭宣中兴,帝国的回光返照(公元前87年?前48年)
武帝晚年,因为“巫蛊”之祸致使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被逼身死.武帝临死前,指定钩弋夫人之子,时年八岁的刘弗陵继位,是为汉昭帝.并由冠军侯、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之弟霍光辅政.
昭帝极为聪明,只是天妒英才,21岁即病死.死后无子,霍光等大臣先迎立宗室刘贺继位.后因刘贺德行有亏,遂废之,改立卫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己为帝,即为汉宣帝.
汉宣帝继位之前,因巫蛊之祸落难民间,深知民间疾苦.继位后宣帝先是忍辱负重的除掉权倾一时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后秉持中庸之道执政.他在位期间,国力民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恢复,匈奴也表示了臣服的意愿,呼韩邪单于以臣子的身分晋见汉宣帝,汉匈的百年大战,终告落幕.宣帝和先前的昭帝御宇期间,被称为昭宣中兴或昭宣之治.
三、元、成、哀、平,西汉帝国之败亡(公元前48年?公元9年)
衰于元、成
汉宣帝于43岁时病死,太子汉元帝刘?即位.汉元帝和他的儿子汉成帝刘骜,即为元成之世,是西汉帝国国势日趋衰落的转折期.这与当时土地兼并**再起,阶级矛盾进一步尖锐化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元帝刘?表面上“柔仁好儒”,实际上姑息、纵容宦官、奸佞迫害贤臣,政治黑暗**.
而成帝刘骜“湛于酒色”,宠任外戚―其母后王政君的王家乱政,自王政君的弟弟王凤以来,全由王氏子侄出任大司马大将军,王氏在朝廷的势力日渐巩固,最终又王家的庶出子王莽篡取了汉家江山.
败于哀、平
汉成帝无子而终.成帝皇后赵飞燕联同元帝昭仪傅氏合力排挤王氏.迎立傅昭仪之子、成帝之弟定陶王刘康的儿子刘欣即位,是为汉哀帝,并把哀帝祖母傅太后及生母丁太后入主宫禁.大司马王莽见大势已去,向太皇太后王政君建议暂时退让,结果王莽辞官回到新野新乡封国.汉哀帝的“断袖之癖”,让汉朝逐渐衰弱.二十二岁的宠臣董贤拜为大司马辅政.
汉哀帝死后也无子,王氏权力再起,迎立汉哀帝的堂兄弟,中山王刘兴的儿子刘?为帝.汉平帝在位5年,一说被王莽毒死,一说病死.终年14岁.王莽以君子之姿逐渐干预朝政.最后,他毒杀平帝,废黜其后继位的宣帝玄孙孺子婴,于公元9年初正式称帝,改汉为新,煌煌一时的西汉帝国终告灭亡.
其他网友观点西汉由盛转衰的关键是汉武帝,刘彻把西汉推向了巅峰,但西汉衰落的关键原因也是刘彻造成的,甚至秦汉(含东汉)为代表的中华第一帝国衰落的根本原因,也是刘彻造成的 。
寻找根源的话,还得从刘彻武功巅峰的漠北之战说起 。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大军远征漠北,大破单于和左贤王部,歼敌9万余人,汉军损失不到匈奴的一半,是汉匈战争史无前例的大胜仗 。
![西汉是如何由盛转衰的?你如何评价?](http://shimg.easyfang.com/220316/2132543293-0.jpg)
文章插图
但为汉军提供后勤的50万头耕牛全部损失,50万民夫损失40多万 。这些民夫和耕牛都是从今天的河北、山东、河南等黄淮海平原地区征集的,当时被称作关东 。
要知道在农耕社会,男性是第一劳动力,耕牛的重要性几乎与男性相等,这个损失意味着50万户农民破产了,家里两三百万老弱妇幼生活没有了保障 。
其实前期的多次对匈作战已经让民力枯竭,这次漠北大战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大铁棒,注意我是用大铁棒形容,而不是稻草,因为这次的损失本身就是最大的一次 。
在这个时候,刘彻没有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集中资源去保障这些老百姓的生活;反而继续大肆犒赏、大搞巫术、求仙问药,继续挥霍老百姓的血汗,甚至后来还干出了亲率18万大军,在汉匈边境武装游行的荒唐之举 。
可想而知,第二年关东就爆发了大饥荒,饿殍遍野,流民数百万,盗贼横起 。无法生活的农民要么饿死,要么成为流民到处乞讨,还有的被逼上梁山成了强盗 。
但是乞讨死亡率极高,即便当时活下来也不是长远之计,上山当强盗也只是极少数人才能有的选择 。
在这个情况下,流民和大家族进行了双向互选,大家族救济了流民,流民给大家族干活,成为大家族的奴婢,这样豪强地主就形成了 。
即便在汉武帝发出罪己诏之后,包括霍光主政期间恢复经济,有一些流民回到了故土,但依然有大量流民害怕朝廷的暴政,或者在大家族家里生活的还可以,所以选择继续留在豪强地主家里为奴婢 。
![西汉是如何由盛转衰的?你如何评价?](http://shimg.easyfang.com/220316/213254O34-1.jpg)
文章插图
这个阶段是豪强地主的兴起之时,虽然还不足以对朝廷形成威胁,但已经有了跟朝廷对抗的资本 。
这些豪强地主又本身是贵族或者官员,有一定程度免税免劳役的特权,是汉朝统治的支撑力量 。
在汉朝最荣耀的事儿莫过于封侯了,这些豪强地主家里有1000户奴婢,实际上就相当于千户侯的经济实力了,所以豪强地主形成之后他们都不遗余力的扩大自己的实力 。
豪强地主在这个时候就有多重面目了,第一他们是贵族拥有免税特权,第二他们是官员替朝廷执行政令,第三他们自身又是大地主 。
豪强地主与朝廷争夺的核心就是人口与土地,因为这是财富的来源 。
朝廷想争夺只能发出政令让官员执行,但这些官员中很多人本身就是豪强地主,不可能自己损害自己的利益,所以无论朝廷的政策看起来有多好,经过官员的执行都成了迫害百姓 。
即便不是豪强地主的官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自己也会成为豪强地主,从朝廷的支持者走向了反面 。
西汉后期的君臣对这个问题认识的很清楚,皇帝派非豪强的官员去清查户口和赋税,这些官员前期努力,过了一段时间自己也成了豪强地主之后就不再努力了,开始跟其他豪强一样破坏朝廷的政策 。
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农民发现去豪强地主家里做奴婢比做朝廷的编户齐民舒服,所以去的人越来越多 。但是朝廷总是要有相当大的开支,这些负担就压在越来越少的编户齐民头上,这些百姓的负担更重了,于是带着土地投奔豪强地主 。
朝廷去治理,但是越治理越严重,那怕是坚决反对豪强地主的官员,只要治理一段时间,成为豪强地主后就开始摸鱼了 。毕竟千户侯是立下汗马功劳的人才能有的,但一个郡守几年时间就能吸引上千户农民成为自己的奴婢,过上千户侯甚至万户侯的日子,谁还会给朝廷卖力?
![西汉是如何由盛转衰的?你如何评价?](http://shimg.easyfang.com/220316/2132544144-2.jpg)
文章插图
【西汉是如何由盛转衰的?你如何评价?】西汉其实就是死在这个问题上,通俗的说法是土地与奴婢问题,实际上就是朝廷与豪强地主争夺土地和人口失败了,无力支撑局面 。
东汉成立后,刘秀也想解决这个问题,不断派官员进行度田清查户口和土地,但面临的问题跟西汉一样,这些官员干不了多久就摸鱼了,所以刘秀不得不停止了度田行为 。
而东汉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不得不承认豪强地主的存在,给予他们合法的地位和权力 。所以东汉豪强地主势力强大,并多以外戚面目出现掌握实权,而东汉的朝廷也远没有西汉强大,皇帝动不动就成为了傀儡,只能靠宦官进行反击 。
这些豪强地主实际上就是魏晋世家大族的前身,也是中华第一帝国的掘墓人,这些家族的问题,是到武则天时期才最终解决的 。
推荐阅读
- 为什么北方的面食可以辐射全国,但是南方的面条却到不了北方?
-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宋神宗模棱两可的态度吗?
- 手把手教你安装注册ins 安卓手机如何注册ins
- 图文详解字体更换教程 苹果手机如何换字体样式
- 教你路由器设置技巧 中继路由器网速慢是什么原因
- 打印机显示EO是什么原因
- 小米下拉通知栏如何关闭
- 为什么树叶稠的是南方稀的是北方
- 洁牙慕斯是什么东西
- 换机油吸的好还是直接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