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常用别名】甘菊、真菊(《抱朴子》) , 金蕊(《纲目》) , 家菊(《群芳谱》) , 馒头菊、簪头菊(《医林纂要》) , 甜菊花(《随息居饮食谱》) , 药菊(《河北药材》) , 白菊花、滁菊花、杭菊花、贡药花(《中药志》) 。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 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 。
【产地与产地加工】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 主要按产地不同把商品菊花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 。毫菊主产于安徽亳县、涡阳;滁菊主产于安徽滁县、全椒、徽州、歙县;贡菊主产于安徽歙县;杭菊主产于浙江桐乡、海宁、嘉兴、吴兴等地 。另还有称药菊的 , 主产于河南武陟、沁阳、博爱及四川中江、河北安国等地 。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 , 阴干或焙干 , 或熏、蒸后晒干 。亳菊、滁菊、怀菊多用阴干或晒干法 , 注意晒时应一次晒干 。毫菊、滁菊在于燥前先用硫黄熏 , 杭白菊及部分杭黄菊为将鲜花放人蒸笼里蒸后晒干 , 贡菊常用烘千法 , 即将鲜花放在烘架上烘干 。
【历史沿革】宋代有蒸湿捣如膏(《圣惠方》) , 择去梗、摘去萼(《总录》) , 研为末(《药证》) , 炒(《朱氏》) , 酒拌晒(《疮疡》) , 用九月九日菊花暴干 , 取家糯米一斗 , 蒸熟 , 用五两菊花末穗拌如常酝法 , 多用细面曲 , 为候酒熟即压之去淬法(《履巉岩》) 。明代有微炒(《普济方》) , 酒洗(《仁术》) , 酒浸(《回春》) , 忌火 , 去蒂 , 浆过晒干 , 乘燥入磨(《通玄》) , 晒干为末(《瑶函》) , 修治唯阴干法(《乘雅》) 。清代有烧灰存性(《大成》) , 童便浸一宿晒干为末(《本草述》) , 去心蒂 , 地骨皮煎汁拌蒸、酒拌蒸(《得配》) , 炒黑、煨炭法(《害利》) 。现行有炒炭(《中国药典》1963年版) , 煅炭法(《集成》) 。
【炮制方法】净制拣去杂质 , 除去残留的梗叶即得(《中国药典》1963年版) 。
炮制
1.炒炭取拣净的菊花 , 置锅内炒至焦褐色 , 但须存性 , 喷淋清水 , 取出 , 晒干即得(《中国药典》1963年版) 。
2.煅炭取原药材 , 用炭火煅透 。煅后1月入药(《集成》) 。
3.炒制
选择完整菊花 , 文火炒至花瓣边缘呈微黑色为度(《安徽》).
【成品性状】菊花:呈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 。直径1.5~4cm , 总苞由3~4层苞片组成 , 苞片卵形或长椭圆形 , 中部棕黄色 , 被毛 , 边缘膜质 。舌状花数轮 , 类白色或深黄色 , 体轻 , 质柔润 , 有的松软 。气清香 , 味甘 , 微苦 。菊花炭:形如菊花 , 花瓣呈焦褐色 。炒菊花:形如菊花 , 花瓣边缘微黑色 。
【性味与归经】甘、苦 , 微寒 。归肺、肝经 。
【菊花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功能与主治】散风清热 , 平肝明目 。用于风热感冒 , 头痛眩晕 , 目赤肿痛 , 眼目昏花 。
【用法与用量】5~9g.
【处方应付】处方写菊花、白菊花等均付生品;写菊花炭付菊花炭 , 其余各随方付给 。
【炮制作用】菊花生品为临床常用 , 药性平和 , 不伤胃气 , 具有疏散风热、平肝熄风、养肝明目的作用 。炒炭后疏散风热作用极弱 , 有止血功效 , 用于轻症的咯血 。《得配》云:“去风热生用 , 入补药酒拌蒸” 。
【化学成分】主含挥发油、腺嘌呤、胆碱、菊甙、氨基酸、黄酮、维生素E等 。挥发油主要含龙脑、樟脑、菊油环酮等 。黄酮成分主要有木犀草素、芹菜素、芹菜素-7-葡萄糖甙 。本品富含人体必须的多种无机元素 , 其中锰的含量较高 。
【现代研究】工艺研究:对不同产地和不同加工方法菊花的挥发油含量测定表明 , 山东嘉祥主产地加工方法(阴干法)最佳 , 挥发油含量最高另有测定的结果为生晒品>烘干品>熏晒品>蒸晒品>炕干品 。薄层色谱色谱的结果是:烘干品与生晒品挥发油色谱一致 , 无质的变化 。而蒸晒品、熏蒸品和炕干品与生晒品色谱不一致 , 挥发油的组分比例有改变 , 说明质量发生了变化 。实验证明 , 烘干法加工菊花 , 挥发油损失少 , 质量无变化 , 是较为理想的加工方法研究了不同加工方法对杭白菊外观色泽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 得出的结果是:从外观色泽及水溶性浸出物比较 , 传统的蒸晒法最好;以氨基酸、挥发油及木犀草素含量比较 , 则生晒法>阴干法>蒸晒法 。蒸晒法对药用指标挥发油和木犀草素含量损失很大 , 仅为生晒法的45%和65.7% 。药用菊花中的毫菊、滁菊、贡菊是安徽的道地药材 , 由于自然条件和气候的不同 , 三个产区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干燥方法 。毫菊产于淮北平原 , 在历史上形成了阴干的方法;滁菊产于江淮丘陵地区 , 采用硫黄熏晒干燥的方法;贡菊产于皖南山区 , 雨量较多 , 且山区多雾 , 日照时间少 , 但多产木炭 , 故多采用烘干法 。炮制菊花炭的经验:菊花除杂 , 置铁锅内 , 用中等火力炒至表面微带焦褐色斑点时 , 喷洒适量的清水 , 使其湿润 , 再继续炒干 , 迅速出锅 , 置瓷罐或铁桶中加盖焖 , 凉后即可 。
【贮藏与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防霉 , 防蛀 。
【备注】炒炭后及时散热 , 防止复燃 。
推荐阅读
- 野菊花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梅花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梧桐花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益母草花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凌霄花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栗花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九月菊菊花花语是什么
- 夏枯草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莲须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莲花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