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常用别名】吴公(《广雅》),天龙(《纲目》),百脚(《药材学》),嗷高姆(朝名) 。

【来源】本品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 open drasubspinipesmutilansL.Koch的干燥体 。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安徽等省 。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头尾,绷直,干燥 。
【历史沿革】晋代有烧法(《肘后》) 。唐代有炙法(《千金翼》),去头足炙法(《外台》) 。宋代增加了木粉制(《证类》),酒浸、姜制(《总录》),薄荷制(《局方》),酥制(《总微》),焙制(《洪氏》),烧存性法(《丹溪》)等 。明代有炒黄(《普济方》),炮存性法(《保元》) 。清代以后有煅制(《大成》),荷叶火煨(《备要》),醋炒(《拾遗》),鱼鳔制法(《治裁》) 。现行有焙制(《中国药典》1995年版),米炒、油酥、酒酥(《常用》),炒制、酒炙法(《集成》)等 。
【炮制方法】净制
1.去竹片,洗净(《中国药典》1995年版) 。
2.将干蜈蚣刷去灰、霉及腹下污物,去掉头足,然后用清水洗净,晒干(《常用》) 。切制剪段(《中国药典》1995年版) 。
炮制
1.焙制微火焙黄,剪段(《中国药典》1995年版) 。
2.酒制
酒炒刷净灰土,除去竹片及头足,喷适量白酒,置锅内文火微炒,取出,筛去灰屑即得 。每净蜈蚣100kg,用白酒20kg(《湖南》) 。
酒焙将蜈蚣除去头足,折断,酒润后,微火焙干(《大辞典》) 。
酒酥取生蜈蚣置铁丝网上,用文火烤黄,趁热用白酒酥制,每净蜈蚣100kg用白酒33kg酥制,反复2~3次,至呈黄色为止(《常用》) 。
3.油制
油炸取原药拣净杂质,油炸后服用(《汇典》) 。
油酥取生蜈蚣置铁丝网上,用文火烤黄,趁热用麻油酥制,每净蜈蚣100kg,用麻油33kg酥制,反复2~3次,至呈黄色为止(《常用》) 。
4.米炒制用糯米或普通大米,放人锅中置文火上炒热,加人蜈蚣拌炒,至糯米或大米呈黄色后取出,筛去米,冷却后人药(《常用》) 。
5.炒制
取蜈蚣微炒至酥研细(《集成》) 。
【成品性状】蜈蚣:为扁长形 。头部红褐色,背部棕绿色或墨绿色,有光泽,腹部棕黄色或黄色 。质脆 。具有特殊的刺鼻腥气,味辛而微咸 。焙后呈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焦腥气 。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 。归肝经 。
【功能与主治】熄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喝,半身不遂,破伤风症,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 。
【用法与用量】3~5g,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 。
【处方应付】处方写蜈蚣、川蚣、天龙付生蜈蚣;其余各随方付给 。本品有毒,发药时应注意处方上的用量,一般1~3g,最多5g 。
【炮制作用】生蜈蚣有毒,多外用 。焙后毒性降低,使之干燥,便于粉碎 。
【化学成分】主含二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尚含脂肪油,胆甾醇,蚁酸,β-羟基赖氨酸,氨基酸等 。
【现代研究】工艺研究:比较了各种方法炮制后蜈蚣所含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结果表明:蜈蚣头、足所含的化学成分与躯干相同 。在炮制方法上,应当高温处理,以杀菌、去腥、矫味,不必去头、足而用全蜈蚣 。
【贮藏与保管】木箱装,内衬隔潮纸,置干燥处,防霉,防蛀,防压 。
【蜈蚣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备注】本品有毒 。孕妇禁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