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 六味地黄丸治足跟痛配方
【汤 六味地黄丸治足跟痛配方】【原方配方组成】熟地黄24克,山茱萸12克,山药12克,泽泻9克,茯苓9克,牡丹皮9克 。
【用法】炼蜜为丸,每丸约重15克,成年人每次服1丸,每日3次,空腹时服,开水送下,或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
足跟痛是骨科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女性尤为多见,其发病原因复杂,多因慢性劳损引起骨与软组织的退行性变而致 。临床一般表现为足跟疼痛,不红不肿,负重、走路时疼痛尤甚,足跟前内侧有明显压痛,病程长而难愈 。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骨痿”范畴,其病机特点为肝肾亏虚,足失濡养,寒湿侵袭,不通则痛 。《临证备案》论治足跟痛曰:“虽系小病,治宜峻补 。”足跟痛属肝肾阴血不足,肝肾同源,肾主骨生髓,肝主筋藏血,阴血亏损则筋骨失养而疼痛,肾虚者足不能立,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年老肾阴亏虚,髓海不足致不能营养筋骨而足跟痛,不能站立 。肾脏经脉绕于跟部,若肾脏精血亏损,无以滋养经脉,故致经络瘀阻,而形成骨刺 。临床辨证属肝肾阴虚者,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益精髓则筋骨得养,髓海得充;加龟板滋阴健骨;加牛膝、桑寄生、当归,以加强滋肾阴,补血活血,止痛之功效;加芍药柔肝滋阴,临床应辨证施治 。
(1)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3):220,汤艳娟等报道:应用六味地黄丸合新癀片治疗足跟痛30例,临床治愈(患者自觉疼痛消失,活动自如,长时间行走或剧烈活动后也无疼痛感;X线片复查,足跟骨刺比前片平均缩小0.3厘米左右)22例,占73.3%;有效(疼痛较以前减轻或消失,长时间走路或站立仍有疼痛感,但较治疗前明显减轻;X线片与治疗前比较足跟骨刺无明显改变)6例,占20%;无效(症状与体征无改善)2例,占6.7% 。治疗方法:均给予新癀片(厦门中药厂生产)和六味地黄丸(哈尔滨世一堂生产,每丸重9克)口服治疗 。辨证属于肾虚型及轻、中度患者口服六味地黄丸每次1丸,新癀片每次2片,每日3次;辨证属于经络瘀阻型及重度患者口服六味地黄丸每次1丸,新癀片4片,每日3次口服,10天为1个疗程,共服3个疗程 。
(2)根据《湖南中医杂志》,1994,(2)(增刊):60,肖洁报道:应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足跟痛76例,临床治愈(足跟痛及症状消失者)62例,占81.3%;显效(足跟痛及症状明显好转者)7例,占9.3%;有效(足跟痛及症状减轻者)6例,占8%;无效1例,占1.33% 。总有效率为98.66% 。23例骨刺患者,经治疗后复查,有2例骨刺缩小,余无明显变化 。处方:肾阴不足者(45例)用六味地黄汤去泽泻,加牛膝15克,枸杞子20克,当归尾15克;气阴两虚者(22例)用六味地黄汤加沙参15克,玉竹15克;阴阳两虚者(9例)用六味地黄汤加杜仲15克,续断15克,兼糖尿病者用六味地黄汤加乌梅15克,知母15克,黄芪20克 。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服药3个疗程统计疗效 。
推荐阅读
- 血府逐瘀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 补阳还五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 程钟龄蠲痹汤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银花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菊花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秦艽天麻汤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茵陈术附汤的作用功效
- 银耳红枣鸡汤的做法(热菜菜谱)
- 经常喝汤有什么好处?榴莲壳煲汤怎么做
- 酸菜粉丝丸子汤的做法(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