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阴煎的作用与功效
【来源】《三订通俗伤寒论·六经方药·温热剂》 。
【配方组成】熟地黄四钱砂仁四分(拌捣)当归二钱炙甘草一钱干姜(炒黄)六分
【用法】水煎服 。
【理阴煎的作用与功效】【作用与功效】滋补脾阴,温运胃阳 。
【主治适应症】脾胃虚寒,脾阴不足 。
【方解】方中以当归、熟地黄甘润和阴为君 。以砂仁温调脾阳为臣 。佐以甘草、干姜辛甘和阳 。
【临床应用与医案】
(一)不育
马某,男,32岁 。病史:不育5年 。5年前查出精子畸形率达98%,于北京协和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进行诊治,1年前行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术3次,均未成活 。刻下症见:后背畏寒,小便频,双眶发黑,余无他症,舌白,苔薄白,脉沉而有力 。
辨证:本案病人不育为先天不足,复感寒邪 。男子以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肾虚则精不足,兼之复感寒邪,凝滞气血运行,精血运行障碍,造成不育 。本案小便频、双眶黑、畏寒看似肾阳虚证,实则有别 。肾阳虚者常见全身畏寒,脉象沉而无力之虚寒症状 。而本案病人寒邪凝滞于太阳经之腑故见后背畏寒;肾精不足、寒邪凝滞则脉象沉而有力 。本案为本虚标实的病机,治疗需养精血与祛寒并用,与理阴煎法理甚合 。
方药:熟地黄20g,当归10g,炙甘草10g,干姜3g,肉桂3g,柴胡15g,
紫石英30g 。14剂 。上方每日1剂,水煎,日2次服用 。方中熟地黄、当归、甘草大补阴血,精血同源,肾精即有所养;柴胡、干姜配合熟地黄、当归滋养正气之力,从内而外,一鼓作气,使寒邪外达;妙在肉桂一味,入里合熟地黄、当归以从阴启阳,防止滋腻碍气之弊;外出合柴胡、干姜以温化助阳,以奏祛寒化滞之功 。
本例以理阴煎方中加紫石英一味,为经验用药 。紫石英,《神农本草经》言其“主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 。笔者治疗不孕不育症,无论是女子的宫寒不孕,还是男子的寒凝不育,恒用之大量至30g,疗效显著 。半个月后复查精液常规示:精子畸形率20%,存活率70% 。畏寒、尿频皆好转,余无明显不适 。继服上方14剂后亲来告知,其妻成功怀孕,后顺利产子 。[汪震,王筠,黄晓华,等.理阴煎临证心得体会.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6,40(4):59-60] 。
(二)痛经
张某,女,47岁 。病史:痛经17年 。因30岁时小产后受风所致 。西医曾怀疑其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但反复检查后未能确诊 。刻下症见:月经第1~2日时出现少腹冷痛,血块量多,坠痛感,喜温喜按,严重时需卧床 。后背持续紧束感,后背及脊柱两侧恶风、畏寒,酷暑之日亦不敢裸露肩背,舌白滑微腻、略胖大,脉浮细数 。
辨证:本案病人为小产后血虚,复又感受风寒,出现痛经 。妇人产后血脉空虚,宜温宜补,最忌寒凉发散 。本案病人因产后不慎,外感风寒之证,表邪不解缠绵17年之久,亦属少见 。血下得温则痛减,确为寒证无疑 。辨证要点集中在后背恶寒恶风,此种恶寒稍不同于外感初起之恶寒,因邪气日久,不复初起之炽盛,故表现为背部微有恶寒之感,恶风、怕冷,以脊柱两侧与脊柱中间为重 。本案中的舌白滑微腻、脉浮细数又是本证一大特色,舌白为寒象,脉浮为外邪壅滞之象,脉细数看似为外寒化热,实为阴虚之象 。如若化热,于舌必有微黄,或腻黄;于人必有口渴、口苦等症;于月信必有提前之势 。既已排除热象,故治疗上予滋阴与散寒并重 。
方药:熟地黄20g,当归10g,炙甘草10g,干姜3g,肉桂3g,柴胡15g,桂枝、桑枝各10g 。14剂,水煎,日2次服用 。此方为理阴煎加桂枝、桑枝而成 。熟地黄、当归以益阴;干姜、柴胡、肉桂以祛寒 。更加桂枝,取柴胡桂枝干姜汤之意,一为疏表解肌,使邪有出路;二为活血通脉,条畅月事 。加桑枝既能解痛,又能疏肌,更能通行血脉,为一药兼治之法 。7剂后背恶风、畏寒愈半,14剂后症状基本消失 。后以桃红四物汤加减以断其后,逾半年痛经始愈 。[汪震,王筠,黄晓华,等.理阴煎临证心得体会.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6,40(4):59-60] 。
(三)慢性荨麻疹
王某,女,23岁 。病史:反复发作性荨麻疹5年 。病人因天热骑行数小时,汗出太过,忽遇雷雨大风而起 。荨麻疹反复发作,无有定时,夏季稍缓,春冬多发,阴天下雨亦有反复 。刻下症见:周身皮肤出现红色无头疹团,瘙痒难忍,搔之成片,高出皮肤,边界清楚,关节与前胸部多发,无破溃、渗液等 。每日发作2~3次,夜间多发,时起时消 。面色苍白少华,形体偏瘦,背部恶寒,夜间常因背部恶寒严重而醒,保暖后方能人睡,舌白、苔微腻,脉沉而有力 。
辨证:本案为津液受伤、复感风寒所致的皮肤疾患 。病人因汗出过多伤及津血阴分,又遇风寒邪气,束于肌表阳分,阴虚而阳实,病位在肺,病性为本虚标实 。肺主皮毛,皮毛受邪郁滞逶迤无所出,发为皮疹 。观似风热郁热之红疹,实为津虚风燥之荨麻疹 。郁热之疹遇热而发,其人时时躁急,面色发红,口干口渴,小便黄,舌黄脉数;此例则遇寒而发,背部恶寒,得温则减,面色苍白,舌白苔腻,脉沉有力,确有不同 。治疗上宜益阴生津与疏风散寒并举 。
方药:熟地黄20g,当归10g,炙甘草10g,干姜3g,肉桂3g,柴胡15g,葛根20g,侧柏叶炭10g 。7剂,水煎,日2次服用 。此方为理阴煎加侧柏叶炭、葛根化裁而来 。熟地黄、当归、葛根配伍,益阴生津,治其本虚;肉桂、干姜、柴胡配伍,温肺阳以化郁滞;加侧柏叶炭入血分,与柴胡气分药配合
以疏通表里气血之道路 。
本案中用药需要注意3点:①不可使用峻猛的发散药,如羌活、麻黄之属,防止燥劫伤阴,阴虚邪炽 。②不可用大量的滋腻药,如阿胶、龟甲之属,滋腻药一则碍胃,阻滞气机运行;二则恋邪,有开门揖盗之嫌 。③疏风散寒药力宜轻 。本病病位在上焦属肺,轻可去实,重则过病所 。7剂药后已愈大半,效不更方,继予7剂 。[汪震,王筠,黄晓华,等.理阴煎临证心得体会.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6,40(4):59-60] 。
(四)无名低热
李某,男,18岁 。病史:低热1个月 。因天热运动后汗出,洗冷水澡后夜间低热1个月来诊 。每日夜间发热,最高体温可达38℃,次日清晨自行退热 。口服多种退热、抗菌药物无效 。某三甲医院排除血液与呼吸系统疾病 。刻下症见:面色发白,精神尚可,夜间发热,热度不高,背部恶寒明显,且时有紧束感与肌肉酸痛感,浑身乏力,舌白、苔浮微腻,脉细数 。
辨证:夜间发热,热势不高,连绵多日,颇似湿温病之三仁汤证 。但病人舌虽白,却无厚腻有根之象;脉虽细数但无弦滑之感;有热,但非大热 。考虑为阴血不足、寒邪束表之理阴煎证 。究其舌象,因阴血不足,抗邪无力,伏寒不能化热,故舌白而不黄;寒邪外束,不能入里而留恋肌表,故苔浮而无根、浮而不均;寒阻气机,故舌苔微腻;外感风寒较甚,则恶寒明显,背部经腧不利而产生沉重感、紧束感 。初辨为湿温证予三仁汤3剂,热不退 。后予理阴煎加葛花10g,取其升津液又有发散之功 。3剂热退 。[汪震,王筠,黄晓华,等.理阴煎临证心得体会.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6,40(4):59-60] 。
【临证提要】
因上焦属阳,下焦属于阴,中焦则为阴阳交会之枢 。对脾阳虚而胃阴尚可支持者,治以香砂理中汤,但若脾阴亏而胃阳尚能支持者,则可用本方以滋阴润脾为主,兼调胃阳 。
推荐阅读
- 关于养狗的常识 怎么养狗
- 关羽有后代留下来吗 周瑜怎么死的
- 花店买的花束怎么养 鲜花怎么保鲜
- 如何评价陈凯歌的审美品味
- 为什么大多数散户交易经常赔钱还赔的很厉害
- 为什么人会有挖掘规律把一个事物做到极限的倾向
- 中国邮政银行什么时候成立的
- 为什么日漫的结局大多让人累觉不爱
- 物种间捕食和寄生关系的形成是怎样的
- 老人气短 多种疾病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