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贫乐道古人素食养生

目录:
第一章:吃素
第二章:点菜的门道 开水白菜
第三章:《随园食单》 独用须制知
现在很对人都奉行吃素养生 。殊不知我们古人在就开始吃素养生了 。所以就有了斋戒这一说法 。为什么古人如此注重素食养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吃素
“天生万物以养民” , 照理说 , 草木鸟兽只要对人体健康有益 , 都可以借由烹调的手段 , 使之成为可口美味的食物 。可是 , 自古以来 , 中国人就因宗教信仰的原因 , 把食物分成“荤”与“素”两大类;在某些特定的日子里 , 只吃素、不吃荤 , 称为“斋戒” 。
一般人总以为 , 鸡鸭鱼肉等动物所制造成的食物才叫“荤食” , 用植物烹调出来的食物就叫“素食”;这种论调并不全对 , 因为在上古时 , 修道持斋者所戒的“五荤” , 是指五种具有刺激性味道的蔬菜 。
明人李时珍说得好:“五荤即五辛 , 链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苔、胡荽(俗称香菜)为五荤;道家以韭、蒜、芸苔、胡荽、薤为五荤;佛家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茖葱为五荤 。”可见“荤”在上古时不指“肉食” 。
古人在祭祀之前 , 必先“斋戒沐浴” , 斋戒也并非指不准吃肉 , 而是要借由不吃日常嗜食的五荤、把身体洗干净的手段 , 达到精神集中、身心皆洁净无秽的境地 , 以免在祀神时亵渎了神明 。这与后世之人以为“神明不喜欢人类杀生 , 所以斋戒时不吃肉食”的观念 , 是有些距离的;进一步想 , 如果神祗真厌恶杀生 , 那古人在祀神时 , 就不该用牛、羊、豕等三牲(称“太牢”)或羊、豕等‘二牲(称“少牢”)作为礼神的祀品 。可见“上天有好生之德”云云 , 原是后世反对杀生着(不限于教徒)所编造出来的口号 , 与秦朝以前的道士的观念做法并不相同 。
佛家所谓的“斋食” , 原本也不是说“不准吃肉” , 而是“不准在中午以后吃东西” 。小乘戒律只禁过午食 , 不禁食净肉 , 可见只要在中午和中午以前吃东西 , 哪怕是吃满汉全席外加烤乳猪 , 也称为“斋食” 。
大概到了南北朝以后 , “斋”才有了“断鱼肉”的含义;而第一个提倡“不吃肉为斋”的人 , 是笃信佛教、三次脱却龙袍、舍身入寺为僧 , 又屡为臣下以高价向寺僧“赎回”的梁武帝萧衍 。
虔信佛教的梁武帝心地慈悲、生活俭朴 , 他平常只穿粗布衣服 , 每餐只吃些青菜和糙米饭 , 从来不吃鱼肉 , 连国家的祭祀也不许臣属杀猪宰牛 , 只用面粉做的假猪、假牛、假羊来代替 , 以免伤害生命 。
萧衍因为天天吃“健康食品” , 所以身体强健 , 活到八十六岁;可是他的下场很悲惨 , 竟是在一场政变(“侯景之乱”)中成为阶下囚 。在台城中被活活饿死 。一生奉佛茹素、不杀生灵的萧衍 , 竞落得如此下场 , 难道吃素也错了?
但昌以下吃肉为斋的观念却因萧衍之提倡而大为流行 , 成为一种可以邀福的善行 。佛道二家也都开始极力鼓吹教徒不吃鱼肉 , 只吃素菜 。
在一片“吃素风潮”的影响下 , 北魏人贾思勰在其《齐民要术》一书中 , 特别专列了一章来谈“素食” 。这是中国所有古籍中关于素食的最早记载 。
《齐民要术》第八十七章“素食”里 , 列举了葱韭羹、瓠羹、油豉、膏煎紫菜、薤白蒸、服托人、蜜姜、点瓜瓠、缹汉瓜、缹菌、缹茄子等十一道素菜 。
从书上记载这十一道素菜的做法 , 可知它们原料包括冬瓜、葫芦、韭菜、胡芹、菌子、茄子、白菜、紫菜、薤等等 , 作料有葱、姜、桂皮、花椒粉、豆豉、盐、香酱、麻油、蜜等等 , 烹调法则包括了煮、蒸、煎、缹(即炰 , 燥煮称“缹”)等等 。
但这十一道素食中 , 有几样用了佛门斋食禁用的葱、韭和薤 。而缹瓜、瓠和缹菌等菜的制法中 , 还列举了用猪肉或羊肉的荤煮法;可见南北朝时 , 一方面中国的素菜还未受到禁用葱、蒜等五辛戒律之束缚;加一方面 , 素菜和荤菜彼此的界线还未划分得太清楚 , 未到泾渭分明、势不两立的地步 。
除了南北朝时的佛教徙、道教徒鼓吹吃素 , 传统的儒家思想也提倡“吃素主义” , 但是儒生的吃素理由 , 只是崇尚素朴清淡的生活 , 而非为了不杀生 , 所以他们不是不吃肉 , 只是多吃菜 。
儒家的吃素主义当以孔子为倡始人 , 孔子说:“饭疏食 , 饮水 , 曲肱而枕之 , 乐亦在其中矣:”但孔子只说吃素也有乐趣 , 并未说不可吃肉 , 他自己就爱吃肉 , 吃时还讲究得很 , 他在《论语·乡党》中就说:“食不厌精(美食主义) , 脍不厌细(讲究刀工) 。食饐而餲(饭过湿烂)、鱼馁(腐烂)而肉败(腐败) , 不食 。色恶 , 不食;臭恶 , 不食;失饪(烹调不好) , 不食(三句分别讲究食物的色、香、味) 。割不正不食(讲究刀工) , 不得其酱不食(讲究调味)……”可见孔子要吃肉 , 还要吃材料新鲜、切得方正、烧得味美的肉 。
但孔子毕竟再三称赞过“一箪食一瓢饮”的颜回 , 吃素也因而成了崇尚清心寡欲的儒者所奉行的戒律 。南北朝时 , 南齐的周颐便“清贫寡欲 , 终日长蔬食 。”南齐武帝的文惠太子萧长懋曾经问周颥:“菜食何味最胜?”周颥回答说:“春初早韭 , 秋末晚菘 , ”菘就是黄芽白菜 。
直到后世 , 士大夫还一直标榜吃素 , 以为能吃素才能安贫乐道 , 品德才高人一等 。宋儒黄山谷题画菜云:“不可使士大夫不知此味 , 不可使天下民有此色 。”宋儒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一书中也说:“士大夫不可一日离菜根味 。”宋儒汪信民也曾说:“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 。”都大力提倡读书人要有咬菜根的吃苦精神 。
连擅煮“东坡肉”(红烧猪肉)的苏东坡 , 也有鼓吹吃素的诗句:
秋来霜露满东园 , 芦菔生儿芥有孙;
我与何曾同一饱 , 不知何苦食鸡豚?
说吃萝卜、芥菜也可以跟晋朝时的大富翁何曾(这位老兄一天的菜钱要花万钱 , 对着满桌的山珍海味 , 还说没法下筷子)一样吃个饱 , 何苦一定要吃鸡肉、猪肉;可见宋儒对吃素之鼓吹 , 已到了“不遗余力”的地步 。
戒杀也好、吃苦也好 , 吃素主义在唐宋以后 , 已成为提升灵肉境界的主要手段;出家人固然长年吃斋念佛 , 一般在红尘中打滚的人 , 多半也在某些特定的日子里茹素 , 以邀福祉、以祈神佑 。
南宋高宗赵构就定期吃素以祈国祉;南宋爱国诗人陆放翁《老学庵笔记》卷二说:“今上初即位 , 诏每月三日、七日、十七日、二十七日 , 皆进素膳:”至今民问仍以每月的初三、十七禁屠 , 其历史竞可上溯至千年以前之南宋初 。
民间持斋吃素的名堂很多 , 有的人每天晚上十点钟到次晨十点钟之间吃素 , 称作“早斋”;有的人每月初一、十五吃素;还有所谓的“准提斋”、“十斋”、“花斋”、“三官素”、“观音斋”、“辛斋” 。名堂之多令人目不暇给 , 最偷巧的是只在每年正月初一这天吃素 , 因为据说这天诸神下界 , 吃素的话会被过往神灵看见 , 交由值日功曹登录在积善之家的名册内 , 而降临福祉 , 所以正月初一吃素的人最多 。
点菜的门道 开水白菜
千万别以为“开水”就是“白开水” , 这里的“开水”是最高档的上汤 , 用母鸡、母鸭、火腿、干贝、肘子等上料吊制 , 鲜美无比 , 只是因为吊得好 , 汤清亮如水 , 才叫这么个不起眼的名字 。不叫“上汤白菜”也是反其意用之 , 人不可貌相 , 菜也不能望文生义 。过去在川菜里 , 这是与山珍海味在价格和口味都有一拼的头等好汤菜 。据说当年周总理请某日本客人 , 席问有此菜 。日本客人见清水中泡着棵白菜心 , 不以为意 , 就没动 。最后因周总理几次示意 , 出于礼貌尝了一口 , 结果——后面的话就不用说了 , 您全猜着了 。
【精选原料】这个菜选料的特点是除了黄秧白菜心之外 , 其他符种高档原料最后在汤里都看不见 。这些原料有:母鸡、母鸭、猪肘子、火腿、鲍鱼、千贝等 , 有的厨师还加入“鲜味之王”的鸡纵菌 。
【妙手成菜】这道菜重点是“制汤” 。把鸡、鸭、肘子剁开反复漂洗直至不见血水 , 然后入锅 , 稍后加入其他原料调料 。开锅后改文火慢炖约5小时 , 其间不断清理浮沫 , 直到熬成带一些悬浊物的清汤 。要领一是火要小 , 火大则变成白汤 , 就只能吃奶汤白菜了;二是水要一次加足 , 中途不能加水 , 否则肉类遇冷收缩 , 里面的氨基酸溶不出来 , 汤味不鲜 , 这锅汤就废了.这是第一步 , “熬汤” 。
浦理锅底之后开始“扫汤” 。把猪瘦肉洗净切细 , 剁成泥 , 加调料水 , 揉成若干小丸子放入汤锅 。肉丸会不断吸附汤里的悬浊物 , 几遍之后汤逐渐变清 , 再改用鸡瘦肉 , 照原样再来儿遍 。直至汤清油净、状如开水、清澈透明略带黄色 。过程要一两个小时 , 中间要用细网漏勺J配合清理浮沫 。
后是“稳汤” , 川厨称为“吊汤”或“堕汤” 。是把小丸子用白纱布包起来再放入汤锅中细吊 , 使肉里的鲜味释放出来以增鲜 , 约l小时 。本文章不是菜谱 , 篇幅所限 , 其间程序未能详述 , 仅十之二三而已 。即便如此也足见汤的来历不凡了 。这样的一碗汤 , 您说得要多少钱?
下面轮到白菜心了 。把白口白菜剥开取出最嫩的黄色菜心 , 洗净放入漏勺 , 用吊好的热“开水”从顶部浇淋 , 白菜受热逐渐散开成花瓣状 , 继续浇 , 直到白菜完全熟软 。浇过白菜的汤虽仍属上好鲜汤 , 但也不能再用于做开水白菜了 。
现在做法简化不少 , 一股是把菜心平放在碗里加汤加料上屉蒸 。蒸好之后滗出水 , 另放入汤碗内 , 加汤出菜 。这样虽然省事 , 但形状和味道都差了不少 。这些厨师可能根本就不知道用汤浇的方法 。
最后把白菜放入汤碗 , 缓缓加汤 , 万事大吉 。
【品尝要点】这么难得的汤 , 喝汤也得讲究点 。先得气定神闲 , 然后一观二品 。
观:汤液清澈透亮微黄 , 无悬浊 , 无油花 。否则难称“开水”(又叫“玻璃”) 。白菜摊在汤内如一朵开放的花(仅见于浇淋法) 。
品:鲜味入口沉稳 , 不飘不窜 , 充满整个口腔.绝无味精只鲜在舌尖的感觉 。各种原料和调料的味道集于一汤 , 既和谐又各具特色 , 使人的味蕾应接不暇 。
喝:喝汤的方式不妨借鉴福建安溪人喝“铁观音”的“啜饮法” , 小口喝 , 伴随间断吸气式 , 即北京人所谓“吸溜儿” , 约不露怯 。
【行家提示】有所谓的开水白菜 , 汤是鸡汤车架号鸡精 , 纯属假冒伪劣的“李鬼” , 价钱于便宜也不值得点 , 以免坏了开水白菜在您好心目中的形象 。
【消费支招】正品开水白菜价格不菲 , 如果是请客或是懂行识货的可以点 , 否则误以为是熬白菜 , 浪费可惜!
【健康叮咛】大白菜含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矿物质 , 极富营养 , 兼有养胃益气、清热利水的食疗作用 。“开水”内有多种氨基酸 , 易于消化吸收 , 很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
《随园食单》——独用须制知
味太浓重者 , 只宜独用 , 不可配搭 。如李赞皇、张江陵一流① , 须专用之 , 方尽其才 。食物中 , 鳗也 , 鳖也 , 蟹也 , 鲥鱼也 , 牛羊也 , 皆宜独食 , 不可加搭配 。何也?此数物者味甚厚 , 力量甚大 , 而流弊亦甚多 , 用五味调和 , 全力治之 , 方能取其长而去其弊 。何暇舍其本题 , 别生枝节哉?金陵人好以海参配甲鱼 , 鱼翅配蟹粉 , 我见辄攒眉 。觉甲鱼、蟹粉之味 , 海参、鱼翅分之而不足;海参、鱼翅之弊 , 甲鱼、蟹粉染之而有余 。
【注释】
①李赞皇、张江陵:李赞皇 , 即唐宪宗时宰相李绛 , 字深之 , 河北赞皇人 。直言敢谏 , 无所迁就 , 新、旧《唐书》有传 。张江陵 , 即张居正 , 明万历时期首辅 , 字叔大 , 号太岳 , 湖北江陵人 , 任内锐意改革 , 勇于任事 , 《明史》有传 。
【译文】
味道过于浓烈的食物 , 只能单独使用 , 不可与他物搭配 。正如李绛、张居正一类性格刚烈的人物 , 单独使用 , 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 。食物中如鳗鱼、鳖、蟹、鲥鱼、牛羊等 , 都应单独为肴 , 不可另加搭配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食物味重浓厚 , 足可独成一肴 。其缺点也不少 , 需要以五味调和 , 精心制作 , 方能得其美味 , 去其不正之味 。哪里还顾得上舍弃其本味特点而节外牛枝、南京人喜欢以海参配甲鱼 , 鱼翅配蟹粉 , 我见了不禁憎头紧皱 。甲鱼、蟹粉之味 , 不足以分给海参、鱼翅 , 而海参、鱼翅之不正之味 , 却足以污染甲鱼与蟹粉 。
【点评】
袁氏认为 , 对于一些本味浓烈的食物原料 , 适宜单独为肴 , 不可多加配搭成菜 。而且应利用五味调和的方法 , 处理类似的食物原料 , 以尽其正味所长 , 避其味重所短 , 制作出美食佳肴 。不可舍本杂配 , 影响食肴本味正味的发挥 。
【安贫乐道古人素食养生】结语:吃素食虽然养生 , 但是如果不合理的搭配荤食的话 , 就会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良 。小编提醒荤素搭配做和健康的素食主义者吧!(文章原载于《养生保健指南》 , 刊号:2012.02 , 作者: , 赵一山 , 罗莉 , 袁枚  , 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 并不代表小编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 , 请尽快与我们联系 ,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