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的禁忌人群与使用剂量_巴豆不适合什么人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成熟果实 。主要产于四川、广西等地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用时取仁生用、炒用或制霜用 。
【处方用名】巴豆、巴豆霜 。
【性味归经】性热,味辛,有大毒 。归大肠、胃、肾经 。
【功效与主治】功效逐水退肿,峻下冷积,蚀疮祛腐,祛痰利咽 。
主治鼓胀腹水,寒积便秘,疮痈脓成未溃,疥癣恶疮,喉痹痰阻等 。
【禁忌与不适宜人群】
1.巴豆有大毒,对孕妇、胎儿和产后气血虚弱的妇女有极大危害,故禁用 。有寒实证者,亦禁用 。
2.巴豆的毒性极为峻烈,对皮肤、黏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出现皮肤水肿,水疱,眼、鼻灼热,流泪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出现剧烈腹痛,口腔炎,咽喉炎,肠壁腐蚀糜烂,便血,急性肾衰竭,发绀,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 。因此,年老或体质虚弱者,确有寒实诸证者也禁用本品 。并应谨慎使用巴豆霜,严格控制剂量,中病即止,以防发生意外 。
3.巴豆味辛,性热,只可用于寒实之秘,故临床表现为实热积聚,实热便秘,腹胀腹痛,口渴引饮,舌苔黄燥少津,舌质红赤,脉洪数有力等症者皆应忌用 。
【临证应用注意事项】
1.巴豆对皮肤黏膜有较强烈的刺激作用 。在中药加工厂,接触去壳巴豆、巴豆霜或蒸煮巴豆的蒸气,皆可产生急性接触性皮炎,较重者皮肤出现水肿、水疱,眼部有灼热感、流泪、眼结膜炎、鼻黏膜炎,故接触巴豆时一定要谨慎 。
2.误食巴豆后,可发生严重的口腔炎,咽喉炎,剧烈腹泻,水泻或黏液血便,发绀,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
3.巴豆与牵牛子均是有毒中药,且巴豆有大毒,两药相伍,其毒更剧 。
4.《本草经集注》曰:“芫花为之使,恶蘘草、牵牛子,畏大黄、黄连、藜芦 。”《药对》注:“畏芦笋,菰笋,酱豉,冷水 。”
5.服用巴豆时,不宜进食热饮,以免加剧泻下 。
【临证炮制注意】制成巴豆霜后,可减低毒性 。
【用量用法】入丸、散剂,每次0.1~0.3克;不入汤剂 。外用适量 。
【临证用药体会】
1.巴豆辛热大毒,能荡涤胃肠沉寒痼冷,宿食积滞,攻逐体内痰饮积聚,利水,破结排脓,又能解毒疗疮,是一味斩关夺隘的热性泻下药 。生用峻泻,熟用力缓 。但其药性毒烈,以少许擦皮肤即能起疱,内服最易劫液伤阴,故不可轻投 。但若应用得当,则可建奇功 。这需掌握以下使用原则:大多制成巴豆霜应用,以降低毒性 。由于本品特性是得热则助泻,得冷则泻止,故服用巴豆后不宜饮热粥、开水等,以免加剧泻下 。如服后欲泻不泻者,可进热粥以助药力;若泻痢不止时,可速进冷粥或冷水以解药力 。中毒腹痛大泻不止者,急用黄连、黄柏或绿豆煎汤冷服以解之 。
【巴豆的禁忌人群与使用剂量_巴豆不适合什么人】2.在泻下药中,以巴豆的作用最强,俗称峻烈泻下之品 。因此,本品在临床上并不多用 。虽然可用于治疗疮疡腐肉,但因为同时又破坏毛囊,影响毛发的生长,一般不用本品治疥癣恶疮 。关于巴豆配伍大黄同用是否加强通便作用的理论性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此两药虽具有通便作用,但由于巴豆性热,大黄性寒,两者配伍并不能加强通便作用,反而有减轻通便作用之效,这是因为两者药性不同的缘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