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警惕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 切勿“以贷养贷”
【北京青年报|警惕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 切勿“以贷养贷”】_原题是:警惕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 切勿“以贷养贷”
银保监会发布风险提示:所谓“零利息”并不等于零成本
警惕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 切勿“以贷养贷”
近年来 , 一些网络平台为招揽客户 , 通过各类网络消费场景 , 过度营销贷款或类信用卡透支等金融产品 , 诱导过度消费 。 昨日 , 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0年第六期风险提示 , 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消费观 , 合理使用借贷产品 , 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 , 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背后隐藏的风险或陷阱 。
银保监会提示 , 这些网络平台信息披露不当 , 存在销售误导风险 。 一些机构或网络平台在宣传时 , 片面强调日息低、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优厚条件 。 然而 , 所谓“零利息”并不等于零成本 , 往往还有“服务费”“手续费”“逾期计费”等 , 此类产品息费的实际综合年化利率水平可能很高 。 部分营销故意模糊借贷实际成本的行为 , 侵害了消费者知情权 , 容易让人产生错误理解或认识 。
风险提示指出 , 有些平台过度包装营销 , 让消费者陷入盲目无节制消费陷阱 。 尤其易对金融知识薄弱人群、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青少年等产生误导 。
有的未成年人、青少年在网络平台借钱后 , 给明星打榜、集资、包场、送“粉丝应援礼” , “借贷追星”现象蔓延 。 盲目借贷、盲目消费终会侵害金融消费者自身权益 。
利用“土味”“奇葩”广告套取客户信息
还有些平台过度收集、滥用客户信息 , 存在个人信息使用不当和泄露风险 。 风险提示指出 , 一些网络平台的网贷营销罔顾消费者利益 , 利用“土味”“奇葩”广告吸引流量 , 套取客户信息 。 在营销或借贷过程中 , 通过广告页面过度收集并滥用客户信息 , 甚至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 , 将客户信息在平台方、贷款机构、出资方等之间流转 , 侵害了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
风险提示指出 , 一些网络平台宣称贷款手续简单 , 诱惑消费者点击办理 , 有的机构甚至给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低收入人群等过度放贷 , 进行暴力催收 , 冒充司法机关恶意催收 , 针对借款人亲属朋友进行催收 , 引发一系列家庭和社会问题 。
切勿“以贷养贷”“多头借贷”
针对这些过度借贷消费营销行为 , 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广大消费者:要坚持从实际需求出发 , 树立量入为出的理性消费观 , 远离过度借贷消费营销陷阱 。
同时 , 要合理使用借贷产品 , 切勿“以贷养贷”“多头借贷” 。 风险提示指出 ,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 消费者应了解网络平台贷款、类信用卡透支及分期等借贷产品 , 知悉借贷息费价格、期限、还款方式等与自身权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信息 , 警惕一些机构或平台所谓“免息”“零利息”的片面宣传 。 合理发挥借贷产品作用 , 树立负责任的借贷意识 , 不要过度依赖借贷消费 , 更不要“以贷养贷”“多头借贷” 。
此外 , 一定要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借贷 。 注意查验相关机构是否具备经营资质 , 防范非法金融活动侵害 。 对不明的电话、链接、邮件推销行为保持警惕 , 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 , 不在可疑网站提供个人重要信息 , 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 防范诈骗风险和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
文/本报采访人员 程婕
推荐阅读
- 测试|北京:自动驾驶测试里程突破365万公里
- IT|8号线、14号线将全线贯通 北京地铁?今年开通线路段创纪录
- 概念股|孙佳山、张泰旗:警惕元宇宙可能带来的金融泡沫
- 平台|数梦工场助力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用数据驱动业务创新
- 列车驾驶室|北京:体验无人驾驶地铁
- 安全|帮忙?帮凶!电诈案件背后警惕“帮信”陷阱
- 傅跃红|会长寄语
- 示范|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北京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365万公里
- 发射|我国成功发射天绘-4卫星
- 方案|百度:到2030年将推动交通减碳70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