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体育纪录片如何破圈,纪录片《走出荣耀》研讨会在沪举办( 二 )


《走出荣耀》海报 , 《前浪》
“拍体育纪录片 , 除了更多观众看到了我们优秀运动员 , 更多的人在屏幕中看到了整个体育教育 , ”潘德祥认为在创作理念上 , 要坚持独立思考 , 他们坚持对冷门项目的追踪 , 比如花样游泳和帆船 , 通过拍摄让大家了解这些项目 , 也因此效果显著 , 今年帆船所在的俱乐部 , 报名人数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
奥运冠军、“体坛佳音”策划人徐莉佳先对创作团队的辛勤付出表达了敬意 , 其次从运动员的角度 , 她感同身受的认为 , 在宣传理念上 , 国内外运动员在自我表达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 “作为过来人 , 或许可以跟这些被拍摄的角色有更好的沟通 , 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 。 ”

体育|体育纪录片如何破圈,纪录片《走出荣耀》研讨会在沪举办
文章图片

徐莉佳与沈富麟
同样认为体育发展特别需要宣传的还有项目总策划、原国家男排主教练沈富麟 , 他说:“我们总是看到运动员的荣耀 , 看到他们站在冠军领奖台上的时候 , 但备战的过程 , 没有鲜花 , 没有掌声 , 只有艰辛和付出 , 这些很多人并不了解 。 这个片子把这些艰辛的历程呈现给观众 , 对我们整个体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 ”
《走出荣耀》不仅展现专业运动员通往胜利的道路 , 还让人看到很多普通体育爱好者身上“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 。
比如片中关于上海马拉松比赛的部分 , 摄制组通过跟随拍摄的方式 , 从跑步者的第一视角 , 记录了三位上海马拉松跑者 , 在开赛前半年的训练和生活 , 以及比赛当天的参赛全过程 , 这种拍摄形式也是在体育题材上的首次尝试 。
在上海市文创办专职副主任强荧看来 , 《走出荣耀》的成功是生逢其时的 , 主要在于《走出荣耀》主创者拥有面向奥运的国际视野 , 能够坚持五年拍摄不辍 , 注重人物选题传承创新 , 重视多元资本的支持 , 做到传播上的跨界融合 。 强荧还建议纪录片团队要高度重视五年来一千多小时的拍摄素材的转换问题 , 不断精心开发衍生产品 。
“B站现在有一个弹幕经常出现 , ‘DNA动了’ , 看到曾经的音乐或者父辈的文化记忆 , 我们自己突然间有一种文化共鸣 , DNA跟着动了 。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赵宜认为 , 坚持文化核心的共情和共鸣 , 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破圈的要素 。 此外 , 纪录片创作的未来视角是来自于长期耕耘 , 在短频快的新媒体时代 , 要求创作付出的更多是专业性的努力 , 更多对于媒体规律性的把握 。 他也建议 , 在影像美学的表达上 , 如果率先去探索一种基于竖屏的影像 , 纪录片可能会走得更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