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马蜂窝的时间不多了:投资人等不起、内容优势不再


|留给马蜂窝的时间不多了:投资人等不起、内容优势不再
文章图片
图1/9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刘珊珊
来源:极点商业(ID:jdsy2020)
对马蜂窝来说 , 2020最煎熬的不是如何面对众多用户投诉问题 , 而是疫情之下 , 无论外部还是内部环境 , 都不允许马蜂窝继续之前的IPO之梦 。
15年创业历程 , 10年公司化运作后 , 留给马蜂窝的时间 , 可能已经不多了 。
从2018年开始 , 作为国内旅游UGC(用户原创内容)头部玩家之一的马蜂窝 , 哪怕频频陷入酒店预订乌龙事件、数据刷单造假、多次裁员等风波 , 仍频频在不同公开场合喊话 , 希望一到两年内完成赴美IPO 。
按照喊话中的时间计算 , 那么马蜂窝最晚应该在2020年正式启动IPO进程 。
2020年新冠疫情黑天鹅袭来之下 , 旅游业成为被重创行业之一 。 携程、飞猪、去哪儿、艺龙旅行、同程旅游、途牛旅游等所有赛道玩家 , 都经历了艰难时刻 。 直到伴随国内疫情好转 , 国庆黄金周的到来 , 才呈U型趋势快速复苏 , 比如OTA头部玩家携程 , 就在最新公布的财报中 , 净营业收入达到了55亿元 , 净利润16亿元 , 向市场递交了疫情以来首次盈利成绩单 , 一扫疫情带来的阴霾 。
不过 , 马蜂窝很可能不在U型复苏之列 , 相比其他赛道玩家轰轰烈烈的“行业自救”行动 , 它在整个2020年变得相当沉寂 , 除各大投诉平台持续增加的用户投诉外几乎没什么大动作 , 直到最近才在北京发布了一个“北极星攻略” , 宣称提供更为系统化、结构化的攻略内容 。
一个简单的内容攻略方面升级 , 在赛道各玩家纷纷发力内容情况下 , 能否让马蜂窝走出疫情阴霾 , 实在让外界怀疑 。 更严峻的是 , 它的IPO之梦再无任何推进消息 , 焦急的投资人们 , 还能等得起内容、商业都陷入挣扎中的马蜂窝吗?
01
长达十个月 , 无法申请到的退款
目前 , 至少超过5000位消费者在微博和黑猫投诉等平台 , 反映自己在马蜂窝遇到的种种问题 , 其中最多投诉 , 是在马蜂窝上购买的机票、酒店等因疫情无法出行 , 长达半年甚至更久都未成功退款 , 联系马蜂窝客服也没有回应 。
“因新冠疫情于2020年2月7日申请退款从广州飞伊尔库茨克的机票 , 马蜂窝一直不予处理 , 2月份俄方s7航空已承诺免费退回因疫情取消的机票退款 , 至今已10个月 , 马蜂窝接电话的客服各种推脱 。 ”12月5日 , “小珊子子子”就投诉称 , 她在马蜂窝购买的价值11454元机票 , 因疫情无法出行后 , 截止目前10个月之久马蜂窝却仍未退款 。
12月4日 , 另一位匿名用户也投诉称 , 他于8月初就在马蜂窝申请了罗马到北京的7795元机票退款 , 尽管中途还有民航局介入沟通 , 但马蜂窝并未按流程要求退款 , 至今一拖也是数月 。

|留给马蜂窝的时间不多了:投资人等不起、内容优势不再
文章图片
图2/9

“6月份买的马尼拉-泰国-广州的转机机票 , 7月份接到通知航班取消 , 后申请退票 , 显示10月29日前处理 , 共90天 。 现在12月了 , 中途打了好几次马蜂窝客服电话 , 一直说要等航空公司处理 , 问具体时间也不知道 , 难道我要等几年?”一位用户对此表示不解 , 当初是因为相信才选择了马蜂窝 , 现在的处理态度和结果无疑于“欺骗” , 实在让人寒心 。
从上述投诉来看 , 几乎所有消费者都曾多次拨打马蜂窝客服电话 , 但要么打不通、没人接 , 要么客服人员程序化表示“等航空公司处理 , 平台没办法 。 ”另外 , 并不止国际旅游 , 恢复正常的国内航线以及国内其他旅游产品也并不少 。
同时 , 也有不少用户表示 , 和其他OTA平台退款对比 , 马蜂窝所需的退款时间花费更长 。
一位对旅游行业进行长期观察的分析人士对此表示 , 疫情下机票、酒店退款因涉及多方因素 , 特别是出境游国际业务 , 因为审核标准、响应速度的不同 , 退款周期往往有所延长 。 另外 , 由于退款金额庞大 , 部分航司、酒店会出现因现金流紧张导致退款不及时情况 。 “加上人手、运营服务能力有限 , 大批量退改订单易积压 , 短时间内难以退款 , 在特殊时期可以理解 。 ”
不过 , 一般来说延长时间不会超过60天 。 像上述消费者航司已通过退款审核 , 却在马蜂窝平台长达半年甚至10个月不退款 , 那么更大责任显然在消费者下单的平台 。

|留给马蜂窝的时间不多了:投资人等不起、内容优势不再
文章图片
图3/9

“对消费者来说 , 哪怕资源方(航司)拒绝退款 , 其损失也应由平台承担 。 ”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 根据他的了解来看 , 平台如此长时间无法退款 , 一般和抗风险能力弱、现金流吃紧有关 。
今年2月初 , 有媒体报道表示 , 马蜂窝已积极应对疫情退款 , 上线相应的自主退款服务 , 截至1月30日止 , 马蜂窝垫资退款5亿元 。 不过 , 马蜂窝一直未证实其数据的真实性 , 以及解释为何还有如此多消费者在长达数个月之内仍无法退款问题 。
02
投资人等不起 , IPO梦难圆
对马蜂窝来说 , 2020最煎熬的显然不是如何面对众多用户投诉问题 , 而是疫情之下 , 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环境 , 都不允许马蜂窝继续之前的IPO之梦 。
过去几年 , 马蜂窝一直寻路IPO , 即便是在2018年10月 , 刷屏文章《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 , 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质疑马蜂窝对外宣称的2100万条真实点评中 , 有1800万条是直接从其他旅游网站“搬运”过来之后 , 马蜂窝高管仍对媒体表示“内容造假事件不影响IPO进程 。 ”

|留给马蜂窝的时间不多了:投资人等不起、内容优势不再
文章图片
图4/9

马蜂窝IPO之心如此急迫 , 和几方面重要原因有关 。 一是多年发展后并未成为行业独角兽 , 竞争大环境越来越惨烈 , 投资人已经等不及了;二是马蜂窝基于UGC为主的商业模式 , 商业化进展不顺 , 遭遇了Downround(估值打折) 。
截至目前 , 马蜂窝总计完成了5轮融资 , 累计达28.56亿元 。 2011年 , 获得资本500万美元A轮融资和200万美元无息贷款;2013年4月 , 获得启明创投领投的1500万美元B轮融资 。 最后一轮融资在2019年5月23日 , 宣布完成2.5亿美元新一轮融资 。 此轮融资由腾讯领投 , 估值20亿美元 , 相比1年前的25亿美元已大打折扣 。
在腾讯领投这轮融资后 , 马蜂窝再次向外披露IPO计划 。 诸多媒体报道称 , 马蜂窝计划在未来一至两年内 , 力争成为中国最大的旅游流量平台 , 实现IPO上市 。
对马蜂窝而言 , 能否成为中国最大旅游流量平台的关键 , 在腾讯 。 2018年 , 依托微信“九宫格” , 同程艺龙获得了近八成的月活跃用户增加 , 并逐步布局到下沉市场的行前、行中及目的地等多个细分场景 。
不过 , 接下来的剧本 , 并未按马蜂窝的计划走 。 马蜂窝至今未能接入微信的“九宫格”或获得流量支持 , 借助微信生态流量连接 , 实现“内容+交易”的产业链闭环的愿景 , 目前看上去已经落空 。
微信生态流量渴求而不得的同时 , 尽管马蜂窝和同程艺龙在去年5月达成了战略合作 , 但双方“抱团取暖”未能发挥“1+1>2”效应 , 在市场竞争中不仅仍远远落后携程、去哪儿、飞猪等 , 而且在UGC还遭遇了来自抖音、小红书的强大挑战 。
而在最后一轮融资前 , 马蜂窝的多年发展 , 已经让投资方有所失望 。 “马蜂窝投资方 , 均为全球最主流投资机构 。 但并不代表 , 投资方并没有回报需求 。 ”一位长期关注旅游业行业的VC投资人士对“极点商业”说 。
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 在O2O投资泡沫那几年 , VC原本也觉得旅游市场很大 , 能牺牲短期利润换取市场份额 , 以马蜂窝为首的垂直类旅游平台 , 短时间内拿到了相当多的投资 , 但最终发现虽然很多钱烧了 , 比如马蜂窝的1.65亿世界杯洗脑营销 , 关注者众留存却相当有限 。 “加上负面频频 , 估值一路下滑 , 无论是对马蜂窝投资者而言 , 还是一家正式创立已10年的垂直公司而言 , 实际上早已等不起了 。 ”

|留给马蜂窝的时间不多了:投资人等不起、内容优势不再
文章图片
图5/9
粗暴洗脑的马蜂窝营销广告
这也是腾讯完成截至目前最后一轮领投前 , 时隔7个月才完成融资的重要原因——根据彼时媒体报道 , “各家美元基金对马蜂窝变现能力不是特别满意 , 一直拖着 , 导致尽职调查过程比较长 。 ”
这也印证 , 为何马蜂窝高管过去几年来 , 在各个场合频频表态IPO的决心 。 而且在最后一轮融资后 , 马蜂窝社区中充斥着大量植入广告和网红评论 , 显然旨在追求扩大规模 , 尽快IPO 。
究其原因 , 是因为以UGC模式为主的马蜂窝 , 一直没有拿出让资本市场信服的明确盈利模式 , 其估值想象空间越来越有限 。
估值基于企业的盈利运营模式 , 马蜂窝最核心的优势 , 一直是社区内容 。
【|留给马蜂窝的时间不多了:投资人等不起、内容优势不再】早在2012年6月 , 马蜂窝就开始用广告及佣金分成 , 尝试商业化 。 不过 , 它很快意识到 , 依靠广告和佣金的商业模式规模太小了 , 并且难以持续 。
2015年 , 从旅游攻略社区转向旅游电商平台 , 大举介入旅游交易环节 , 尝试“内容+交易”的变现 。 2018年 , 又正式更名为“马蜂窝旅游网” , 启动新一轮品牌换新 , 正式杀入在线OTA领域 。
问题是 , 拿到数十亿融资、烧了无数现金流后 , 马蜂窝商业化仍然不温不火 。 2018年 , 蜂窝联合创始人吕刚就在采访中提到 , 其营收以广告为主 , 占据近50% 。 另外一半营收则主要来源于机票、酒店和旅游产品销售 。
这表明 , 相比携程、去哪儿等综合类OTA(在线旅游平台) , 马蜂窝的商业化开展 , 仍过渡依赖于UGC内容 。
UGC很难变现是业内共识 。 全球旅游UGC巨头猫途鹰创始人斯蒂芬 , 也曾无奈表示:“我们的网站很棒 , 每个人都很喜欢 , 但就是挣不到钱 。 ”
“这种模式有一个很大的问题:用户在这里种草、看攻略 , 但并不一定要在这里下单 。 ”某在线旅游平台从业人士孙琳琳(化名)表示 , UGC模式核心是长期保证高品质内容 , 才能为平台引流进大量用户 , 支撑起资本市场的估值 。 但对于平台来说 , 这是相当难的 。
这一点 , 在2018年10月的“水军门、刷单、刷数据事件”中显露无疑 , 有分析人士表示 , 这是马蜂窝为融资时能交出一份更好看的成绩单 , 而营造出的“虚假繁荣” 。 虽然评论造假在这一行业已成常态 , 但用户选择马蜂窝 , 仍是因为UGC内容 , 这让相当多喜欢“小而美”的用户对马蜂窝失去了信任 。
客观而言 , 为改变商业化过度依赖UGC困局 , 加速IPO进程 , 2015年到2019年之间 , 马蜂窝进行了一系列重新整合 , 比如在2019年就引入大量“空降兵”降到管理岗位 , 严格KPI考核 , 强调“两观两力”建设 , 建立新四大业务中心 , 大规模架构调整涉及的业务和部门 , 几乎覆盖整个公司 。
这些 , 都将成为影响未来上市时 , 市值的重要关键指标 。 遗憾的是 , 截至目前 , 这并未收到太大成效 , 反而是在内部冲突不休后 , 投入产出率更难看 , 被迫收缩团队 。 2019年 , 就两次被曝大裁员——一次裁员10% , 一次裁员40% 。 有被裁员工们甚至在社交平台直言 , 马蜂窝高管们为了钱背叛了创业初心和社区精神 。
03
发力种草 , 原有内容优势难保持
从旅游行业大背景来看 , 虽然国内旅游业已反弹 , 但全球疫情仍在继续 , 国际旅游何时恢复是未知数 , 针对旅游领域的投资只会越来越保守——2020年整个旅游业 , 只有阿里以3.8亿抄底入股了众信旅游 , 作为飞猪的补充 。
多位业内人士就表示 , 大环境也让马蜂窝的投资人 , 越来越等不起 , 给马蜂窝管理层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频频受相关部门、外界质疑的同时 , 马蜂窝反而在转型升级中 , 放弃了自己原有的内容优势 。
“最让我遗憾的 , 马蜂窝本身是依靠攻略、游记等长内容起家 , 却没有坚持 。 ”孙琳琳就表示 , 据她了解 , 前几年 , 很多旅游局都相当认可马蜂窝 , 在和她们合作时 , 要求接入一个马蜂窝的KOL , 但从去年开始不会了 , 因为马蜂窝放弃了自己的长攻略 , 反而转向做类似小红书的种草短笔记 。

|留给马蜂窝的时间不多了:投资人等不起、内容优势不再
文章图片
图6/9

“短笔记其实就是点的种草 , 很多用户实际上也需要长攻略 , 而不是几个简单的网红景点 。 比如这几个网红景点如何串联 , 就不是短笔记所能实现的 。 ”孙琳琳称 。
“极点商业”查询发现 , 马蜂窝这一重要变化始于2019年初 , 在抖音、快手为主的短视频爆发性增长背景下 , 其宣布加码短内容、短视频 , 对标小红书、抖音、快手 , 试图以此打通短内容与交易的闭环 。
客观上 , 马蜂窝发力短内容 , 是因为原有的长攻略、游记 , 在信息化碎片时代受到了巨大冲击后 , 无奈的选择 。 不过 , 在孙琳琳看来 , 这可能是马蜂窝转型过程中 , 没有想清楚的一点 。 “虽然马蜂窝分享短内容的用户数有所增长 , 但也容易失去原有核心用户 。 ”
“我早不写马蜂窝了 。 ”90后女生诗雯(化名)就感慨 , 她曾连续4年在马蜂窝写了20多篇攻略 , 回答了上千个问答 , 积攒了近万粉丝 。 但后来每天收到大多是水军和机器人的私信 , 要么重复 , 要么很假 , 功能也“越来越像小红书”或“大众点评” , 这让她失去了留在马蜂窝的理由 , “每个APP都应该有难以代替的特色和优势 。 ”
这一点 , 在知乎、豆瓣、虎扑等垂直网站身上 , 也得到了体现 。 面对商业化难题 , 他们纷纷选择放弃原有内容优势“破圈” , 破圈之后在用户结构、平台内容有了巨大变化的同时,原有“小而美”气质也遭到了破坏 , 并未能收获一个理想结果 , 反而容易走向衰落 。
相比知乎、虎扑等垂直独角兽 , 马蜂窝还有一个无法逃开的问题——竞争惨烈 。 不仅在OTA领域 , 面临携程、美团、飞猪等强势旅游平台的不断挤压 。 在UGC内容领域 , 携程、飞猪、小红书、抖音、快手等也有着不同布局或升级 , 试图进行流量变现 , 抢食着马蜂窝原有的地盘 。

|留给马蜂窝的时间不多了:投资人等不起、内容优势不再
文章图片
图7/9

"房琪kiki"这样的旅行短视频达人 , 如今颇受欢迎
“现在很多用户对种草内容的需求 , 现在都是通过小红书或者抖音等获取 , 对马蜂窝的蚕食速度越来越快 。 ”在孙琳琳看来 , 马蜂窝拼种草短内容 , 很难竞争过抖音、小红书 。
7月9日 , 比达咨询发布《2020上半年度中国旅游行业分析报告》就显示 , 受疫情影响 , 中短途周边游成为用户主要出行选择;在出行决策方面 , 以小红书、抖音为代表的生活方式社区、短视频平台使用率明显增长 。
另外 , 所有的OTA都在往内容化转型 。 最典型的是携程 , 最近就表示要通过旅拍、直播、点评、KOL等 , 构建内容生态 。 称自己不是OTA而是OTP的飞猪 , 也计划未来三年 , 培养3000个有辨识度的旅行行业达人 , 打通3万个全域合作的明星和达人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逐渐放弃长内容的马蜂窝 , 在短视频、短内容没有胜算 , 强敌环伺情况下 , 其UGC内容优势 , 又能保持多久呢?
04
难以掌握的供应链资源
在业内人士看来 , 即便马蜂窝能将内容优势保持下去 , 它描述的“内容+交易”商业模式 , 能否成功还要在“交易”上打个问号 。
“交易核心是掌握供应链 。 ”孙琳琳就表示 , 所谓旅游供应链 , 其实也就是机票、高星酒店等掌控的资源数量 , 它能给平台带来佣金、返点之外的巨大想象空间 , 比如销售定制产品销售权、衍生的金融工具 , 为商家提供数据分析工具和营销解决方案等等 。 也是马蜂窝这样的旅游UGC在广告变现想象空间有限后 , 发力的主要方向 。
目前 , 这是旅游赛道头部玩家们的主要盈利来源 。 以携程最新财报为例 , 收获疫情以来首份盈利财报 , 主要就来源于旗下两大核心板块的复苏 , 酒店业务实现营收25亿元 , 短途酒店同比增长20% , 中高星酒店预订增长较行业均值高出10%-20%;交通票务收入19亿元 , 其中机票业务实现同比正增长 。

|留给马蜂窝的时间不多了:投资人等不起、内容优势不再
文章图片
图8/9
携程疫情后盈利关键 , 在于强大的供应链掌握能力
不过 , 想要掌握供应链 , 从来都是千难万难 。 在复杂的旅游业 , 涉及的机票、火车票、酒店等业务上游产业链都完全不一样——比如机票资源供应价格控制在航司 , 座位库存控制在中航信;12306控制了所有的票源;酒店和其他旅游产品的供应方式 , 则是多种多样 。
抢夺供应链是赛道所有玩家竞争中最残酷的战争 。 “以携程为例 , 经过了20来年的积累 , 以及不断的投资并购 , 才有了如今在机票、高星酒店核心供应链上的强大资源和强硬控制 。 ”孙琳琳就透露称 。
相关数据显示 , 从2010年开始 , 携程仅仅针对旅游产业链上下游的布局 , 其投资并购事件达到了42起 。
需要靠融资活着的马蜂窝 , 过去几年在供应链建设上相当不顺 。 根据孙琳琳透露情况来看 , 2015年开始做“内容+交易”时 , 供应链资源的库存 , 主要来自携程 , 马蜂窝甚至没有做交易的专门人员 。 后面几年 , 虽然自己线下也发力积累了一些资源 , 但大部分库存仍然来自其他OTA平台 。
“实际上 , 相比携程、去哪儿、飞猪等 , 马蜂窝目前在供给侧、价格、渠道管理力 , 以及对客户的服务能力、给客户带去的流量和转化率等等方面 , 都是其中最差的 。 ”另一位业内人士就直言不讳表示 , 相比普通用户的种草 , 对于客户而言 , 最认可的是内容和商业化的紧密程度 , 但以酒店点评为例 , 其结合程度和转化率 , 显然不如其他OTA平台 。
供应链的巨大优势 , 在疫情下兴起的旅游直播中有所体现 。 比如携程 , 截至10月28日 , 包括“BOSS直播”在内的携程直播矩阵总交易额已累计超过24亿元 。 飞猪虽然没有公布直播的GMV数据 , 但在最近的飞猪商家大会上 , 宣称未来内容引导成交规模要达到100亿——上述两大平台 , 直播的主要产品 , 都为性价比较高、标准化程度较高的酒店套票、酒+景以及随心飞产品 。

|留给马蜂窝的时间不多了:投资人等不起、内容优势不再
文章图片
图9/9
直播已是旅游业的标配
反观马蜂窝 , 虽然表示其直播项目早在3月份上线 , 已经进行了近1000个目的地进行了数万场直播 , 但主要方向仍是种草 。 而且直播商家推出的产品 , 非标属性强 , 因为需要与主播、商家进行更多即时通讯上的沟通和严重 , 导致用户决策更为复杂 。
实际上 , 从整个旅游市场占有率来看 , 马蜂窝的排名也非常落后 。 《2019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年度综合分析》显示 , 携程的市场份额占比36.6% , 去哪儿市场份额为16.5% , 飞猪旅行市场份额14.3% , 同程艺龙市场份额5.3% , 途牛和美团点评的市场份额持平为3.4% 。
它唯一的优势 , 截至目前仍然是一些其它平台没有的 , 以出境为主的自由行攻略游记 。 但随着全球疫情的蔓延 , 强大竞争对手的发力 , 以及自身内容转型布局上的“迷茫” , 这个优势恐怕保持不了多久 , 体现规模化盈利能力 , 也难上加难 。
问题是 , 资本始终是要求回报、盈利的 。 留给马蜂窝的时间 , 还有多少呢?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