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天宫课堂”9日要开第一课了!太空开课堂有啥不一样?( 二 )


所有这些现象 , 都是太空课堂特有的重要内容 , 对青少年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非常有帮助 。
由于太空授课的次数和时间十分有限 , 太空实验也能采用录制教育演示视频的方式进行 , 即航天员在载人航天器内录制学生感兴趣的太空实验 , 然后把教育演示视频传回地面 , 由老师在课堂播放 , 并与地面实验进行对比 。 学生们也可通过网络直接下载航天员演示视频 。

实验|“天宫课堂”9日要开第一课了!太空开课堂有啥不一样?
文章图片

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演示物理实验 。

实验|“天宫课堂”9日要开第一课了!太空开课堂有啥不一样?
文章图片

地面沸腾现象(左图)与太空沸腾现象(右图)的对比 。

实验|“天宫课堂”9日要开第一课了!太空开课堂有啥不一样?
文章图片

地面蜡烛火焰(左)与太空蜡烛火焰(右)的形状和颜色都有明显不同 。
(2)在太空中 , 蚂蚁疯狂挖隧道
在太空课堂中 , 除了进行失重条件下的物理科学实验外 , 还经常开展一些生物实验 。
例如 , 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开展了一项太空蚂蚁实验 , 目的是了解太空失重环境对蚂蚁的行为和筑巢有什么影响 。 可惜的是 ,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途中失事 。 不过 , 在“哥伦比亚号”飞行的16天中 , 航天员每天多次观察和拍摄蚂蚁的行为和筑巢进程 , 并将实验的情况及时地传送到地面 。 原先预计在失重环境中 , 蚂蚁会分不清上下行动迟缓 , 筑巢的速度也会减慢 , 但通过发回的照片和录像发现 , 太空蚂蚁更活跃 , 会发疯地挖隧道 , 但挖隧道的方式与地面蚂蚁不同 。 地面蚂蚁是沿着蚂蚁工坊的四周挖隧道 , 而太空蚂蚁挖隧道的方向没有规律 , 更随意 。
“太空蛋白质晶体生长”实验是载人航天活动中的重要项目 , 各国都很重视 。 因为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 要解开生物体的奥秘和研制特效的新药 , 首先要有优质蛋白质结晶 , 才能了解它们结构和功能的秘密 。 但在地面上 , 由于受重力影响 , 很难制成大而纯的蛋白质晶体 。 在失重条件下 , 蛋白质晶体可以比在地球上生长得更纯净、更大 。 通过对这些晶体的分析 , 科学家们能更好地了解蛋白质、酶和病毒的性质 , 也许会因此而研制出新药和更好地了解生命的基本构造 。 其实验结果已促使全球许多制药公司与航天部门合作 , 以研究治疗癌症、糖尿病、肺气肿和免疫系统失调的药品或方法 。
目前 , 在“国际空间站”上也开展了促进蛋白质晶体增长实验 , 目的之一是生产大量不同的生物大分子结晶 , 目的之二是让青少年学生参与500多个蛋白质样本的准备 ,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结晶、结晶的分析方法、结晶的先进生物工艺、结晶在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