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软件 , 是科技行业的长青树 。 从科技行业形成的第一天起 , 软件就不可或缺 。 它没有像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I等概念一样 , 在某一时期特别热门 , 在某一时期又会冷却 。 尽管没有大起大落 , 但其始终都在 。 任何技术想要落地都需要软件的加持 , 任何硬件要运转也都需要软件赋予其灵魂 。 可以说 , 软件是技术的思想 , 是硬件的灵魂 。
与此同时 , 软件在科技行业呈现的形态也在不断变化 , 从早期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服务 , 如今又到了新的生态时代 。
我们身处的社会正在从物理世界加速向数字世界迁移 , 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不断涌现 。 软件 , 作为一切新技术的载体 , 我们又该怎样重新认识它的力量呢?作为中国最早一批软件企业之一 , 东软深耕行业近30年 , 经历了软件产业的每一个阶段 。 作为软件业的长青树 , 东软也对产业的发展、变迁有着深刻的思考 。
“从过去到现在 , 从时间到空间 , 从单一到多元 , 软件化身为信息技术变革之翼 , 加速开启全新的发展蜕变 。 包括了全新的社交方式 , 全新的生活体验 , 全新的经济形态 , 全新的商业理念 。 软件与计算 , 无疑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基石 , 是社会变革的主导基因 。 ”东软创始人刘积仁指出 , 软件正在迎来生态时代 。
如何理解这个生态时代?让我们从今年初疫情引发的突变开始谈起 。
价值凸显:疫情之下得见软件的力量 今年年初 , 疫情突然爆发 , 全社会的首要任务是抗击新冠疫情 。 东软作为一家深入大健康领域的软件企业 , 也冲在了最前线 。
在服务方面 , 集团旗下的东软熙康利用互联网医疗熙康云医院平台 , 开设了免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咨询专区”与防控专业知识推送 。 疫情发生以后 , 面对国内医疗机构资源紧张 , 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等信息系统亟需升级的情况 , 东软迅速行动 , 推出了“疫情自填报”平台 , 免费帮助基层采集人员信息 。
疫情攻坚阶段 , 很多医院的运转体系发生了变化 , 东软派出多个专业团队奔赴各地及时帮助医疗机构升级信息化系统 。 此外 , 针对疫情的进展 , 还发布了“利剑”疫情防控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 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和互联网服务举措 , 成为政府、医院、社保体系抗疫的抓手 。
在硬件支撑方面 , 东软以软件赋能硬件 , 推出了可有效防控疫情的智能终端产品“防疫五金刚” , 为医院抗疫、企业复工、人员返程提供安全保障 。 集团旗下的东软医疗公司向武汉捐赠了总价值2700万元大型医疗影像设备及软件;快速研发并推出“雷神”方舱CT、“火眼”AI等新品抗击疫情 。 其中“雷神”方舱CT从研发、验证到订单生产仅用时7天 。
另外 , 东软医疗还向全球多个国家援驰CT、雷神方舱CT等产品 , 助力肯尼亚、巴西、智利、泰国、秘鲁、厄瓜多尔、越南等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共同抗击疫情 。
可以说 , 东软只是软件产业在抗疫中的一个缩影 。 它让我们看到在突发情况下 , 软件可以变身为一种解决方案 , 变身为一种互联网服务 , 也可以给硬件赋予更多的功能……所有技术、服务、硬件 , 都需要通过软件赋能而产生价值 。
从更大的变化来看 , 疫情把每一个人都困在了一个固定的物理世界 , 不能出门 , 不能去餐馆 , 不能上班上学 , 但是世界不可能停止下来 。
【商业|东软刘积仁:引领商业创新,软件进入生态时代】困在家中的人们 , 每天花费更多的时间在互联网上 , 看信息、看视频、打游戏 , 与亲人、朋友间的联系依靠社交软件 。 而云逛街、云旅游、直播带货、线上办公和网课 , 都成为了生活的日常 。 必须工作的人们 , 用起了在线办公、远程视频会议系统 , 一时间 , 无论工作、生活 , 都在加速向互联网上迁移 。
而所有这些互联网应用 , 本质都是基于软件 。 也可以说 , 疫情之下软件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
疫情来了 , 软件成为抗疫的核心力量 。 疫情对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 , 软件在帮助我们向互联网上迁移 , 这种帮助人们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能力 , 正是其蕴藏的无穷力量 。
无处不在:所有新技术的载体都是软件 今天 , AI、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名词更时髦 , 更性感 , 那么软件还重要吗?
当然重要 , 因为软件是所有新技术的载体 , 也将永远不会消失 。
比如 , 区块链、云计算都离不开软件的支撑 。 “软件承载了很多新技术的创造 , 也决定了这些新技术的可用性 。 软件与新技术是孪生的 , 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 ”刘积仁认为 , 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新概念、新技术的背后其实都是软件 , 软件永远不可能消失 。 以AI为例 , AI本质是算法 , 算法就是软件写出来的 。 “AI如果是毛的话 , 软件就是皮 , AI是通过软件表达出来的 。 ”
皮之不存 , 毛将焉附 。 同理 , 软件是各种新技术的载体 , 也是各种硬件产品的灵魂 。 所有硬件如果没有软件赋能 , 就无法产生价值 。
以我们最熟悉的PC来看 , 如果没有软件 , 硬件本身没有任何价值 。 电脑中有了操作系统 , 我们可以对电脑进行各种操作;有了office , 我们可以打字、办公;有了浏览器 , 我们可以打开网页;有了Photoshop , 设计师可以编辑绘制图像……硬件的所有功能 , 都是基于软件去实现的 。
技术发展到今天 , 软件与硬件的结合度越来越深 。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 , 可以通过软件为硬件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空间 。
比如我们最常见的智能手机 。 今天 , 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手机 ,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可以通过手机功能去触及 , 这些功能其实都是一个个APP , 也就是软件 。
再比如 , 东软涉足的CT机领域 , 之所以可以在众多国际巨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 不仅是硬件能力强 , 更因为软件不断给CT赋予了新的能力 。 以前 , CT机的主要功能就是扫描 , 拍出一系列的片子让医生查看 , 最后由医生给出诊断结果 。 而现在 , 将智能软件嵌入CT机之后 , 身体检查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 , 患者扫描后就可以由后台的大数据系统和影像云给出一个基础诊断 , 大大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
“过去我们认为软件是一种技术 , 而今天我们发现 , 软件越来越融入我们的生活 , 无处不在 。 它与我们的社会 , 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每一天的生活方式 , 都越来越发生紧密的关系 。 这样一个关系的变化 , 应该说也是科技在过去几十年间一个巨大的改变 。 ”刘积仁对此强调 , 软件的力量不仅是技术力量 , 更是思想的力量 。
软件的价值:从技术工具到商业创新
文章图片
正如前文所述 , 软件无处不在 , 于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AI等新技术当中 , 于各种硬件、系统当中 , 于各种APP应用当中 。 “所以我们看到软件正在创造越来越多的数字经济、数字实体 , 这是一种在数字社会上发展出来的崭新空间 。 我们可以看到日新月异的应用正在不断产生 。 ”在刘积仁看来 , 未来的软件更有思想 , 更有灵魂 , 其价值将会更多地通过对商业模式创新来呈现 。
比如阿里和京东 , 让线上购物成为人们生活的日常 。 比如我们习惯看的纸质书 , 后来变成了电子书 , 现在甚至可以“听”书 , 这就是全新的商业模式 。 再比如媒体的个人化、民生化 , 今天的很多大V可以发布信息 , 也可以带货 , 依然是基于软件的创新 。
以往 , 软件的创新商业模式 , 使得中国走出了一大批成功的互联网企业 。 中国在互联网行业也越来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 “所有这些新的创造 , 我认为还是一个初始阶段 , 无论从运动、旅游、娱乐、购物、公共服务 , 所有的东西都走到了互联网上 , 而且未来还会有更大的创新空间 。 ”刘积仁表示 。
当然 , 随着创新事物的不断涌现 , 软件也会使一批工种消失 , 同时会不断地创造处新的工种 。 我们原有一些特别复杂(危险)的工作 , 将变得十分的简单 。 最关键的是 , 原来没有出现的工作也将被创造出来 , 去解决越来越复杂的新问题 。
所以 , 软件将会永远存在 , 只是以融合的形式渗透其中 。 未来 , 软件的价值不是根据规模来衡量 , 软件的价值表现在于它所创造的新商业模式 。 天猫、携程、抖音 , 本质上是软件 , 但它们的商业模式不是卖软件 , 软件不再独立存在 , 而是隐身于新的商业模式中 。 “这是让我们最感到兴奋的地方 。 ”刘积仁强调 。
过去这些年 , 东软一直都在通过软件与各个行业进行深度融合 , 并且在创新商业模式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 以熙康为例 , 东软做的不是一个软件平台 , 而是一个智慧医疗的互联网基础设施 , 同时以服务的形式持续向外输出 。 其商业模式也不是卖软件 , 而是卖服务 。
再比如 , 各大航空公司都需要票务销售软件 , 如果按照传统思路 , 东软可以直接卖软件平台给他们 , 但这是一锤子买卖 。 现在 , 东软与各大航空公司合作搭建了系统平台 , 产权属于东软 , 双方联合运营 , 每卖出一张票东软从中抽取一定服务费 。 这样一来 , 东软就可以从这种创新合作中源源不断地获得收益 。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 , 东软做了驾驶的APP , 这个APP可以监测司机的驾驶习惯 。 这些数据正是保险公司所需要的 , 保险公司可以根据数据来测算不同司机的保费 , 提供更适合的保险服务 。 这种场景下 , 东软的角色也不是卖一个软件的 , 而是运营APP , 保险公司其“购买”应用不断产生的数据 。 随着用户越来越多 , 东软的收益也会不断增加 。
因此 , 以往行业内的商业模式是卖一款软件或是一个解决方案 , 单着是固定收入 。 而通过现在商业模式的创新 , 企业的收入“宽度”和“长度”都被无限放大 。
融合:属于软件的生态时代 那么 , 未来的软件到底是什么?
刘积仁认为 ,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 数字化商用规模的不断拓展 , 技术正在从单一的价值创造发展为以赋能为本质构建的新生态系统 。 人工智能、大数据、超级计算等技术将与5G和未来的智慧网络融为一体 , 互联网将从传统的连接人变为连接万物 , 从连接的通道变成可计算的网络 , 从信息的传递演进到知识的获取 , 从解决通用的问题发展到个性化网络的构建 。
刘积仁强调 , 这一切 , 都将为软件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 创造出更加融合、更加开放的生态 。 在这个生态时代 , 软件可以赋能 , 可以创造新服务、新经济和新生活 , 并且会不断创造出新的行业 。
如今5G已经开始大规模商用 , 其与各个行业的结合都会有创新空间 。 5G与医院结合 , 能支持远程医疗更高的带宽 , 把过去的通讯平台变成一个智慧平台 , 从线下医院衍生出线上数字医院 。 由此更多的新服务模式将被创造出来 , 通过软件各方的资源和能力将会连接起来 , 构造一个崭新的生态环境 。
从东软在大健康领域的布局来看 , 集团旗下几家公司有的涉足医疗设备 , 有的是做互联网医院 , 有的是聚焦社保……未来各个业务之间会有机结合 , 形成一个庞大的大健康生态 。 刘积仁透露 , 接下来东软还会计划建设智能医院 , “未来这个解决方案会越来越复杂 , 我们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做得好 , 所以开展生态合作是一种必然 。 ”刘积仁表示 , 实际上不仅东软对生态合作有着清晰认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产生强烈的合作意识 , “大家都发现 , 以前自己感觉很容易的事其实并不容易 , 很多问题不是靠钱能解决的 , 这也就导致生态越来越和谐 。 ”
融合创新的背后其实是能力和资源的跨界 , 需要方方面面的协同 。 比如汽车上的智慧屏 , 其中需要有汽车企业、屏幕制造企业、操作系统企业、地图企业以及其它各类应用企业联合开发 , 参与者共同形成紧密合作 , 才有可能为用户提供一个真正智能的屏幕 。
再比如东软熙康 , 目前集成了百度的辅助诊断软件 , 可以赋能众多基层医生 , 提升他们诊断的效率和能力 。 这里面就需要熙康、百度以及医院各方紧密配合 , 才能形成一套良好运行的远程诊疗系统 。
所谓软件进入生态时代 , 其实就是“将软件通过连接、通过计算、通过整合所构造的利益相关者 , 大家一起来提供一种商业模式和服务生态 。 ”刘积仁解释道 。
长情于软件才能产生长期的价值
文章图片
过去几十年来 , 软件的形态、价值一直在变化中 。 最早软件是一种技术 , 后来逐渐成为独立的产品 , 再后来升级为解决方案 , 如今又以服务的形态存在 。 不久的未来 , 软件将进入到崭新的生态时代 , 作为一家软件企业 , 东软又将如何锁定自己的未来?
“软件是东软的生命支撑 , 我们用软件不断地支撑企业生命的延续 。 ”刘积仁多年以来一直对软件的价值有着清醒认知 , 在他看来 , 软件的价值一直都在 , 而软件的价值往往又隐于无形之中 。
东软一直在做的 , 就是将软件的价值附加于其它的技术、行业、产品之中 , 这种思考也使得东软可以走得更为长远 , “东软这些年 , 其实走得没有那么辉煌 , 也没有那么纠结 , 因为这个行业给了我们足够的持续发展空间 , 如果我们走进这个生态的话 , 会走得更长更远 , 包括我们的利润获取空间 。 ”
谈及东软的未来 , 刘积仁指出:“我们要超越软件来思考 , 超越技术来思考 。 我们叫‘The Magic of Software’ , 软件的创造力 , 软件的新动能 , 将会给东软赋予一种崭新的使命——我们不仅仅要做技术、做产品 , 做服务 , 我们还要用软件来解决社会发展中的许多问题 , 要去创造一些在数字社会、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 过去没有过的新产品、新服务 。 ”
作为中国软件业的一面旗帜 , 东软三十年从未改变的就是软件这个内核 。 如果说蜕变 , 也只是软件向外输出价值的形态 。 东软是一家典型的长期价值创造者 , 面对今天业界各种时髦、性感且让人眼花缭乱的新概念 , 刘积仁依旧喊出:“东软坚守做一家软件公司 , 更准确地讲是一家用软件赋能的公司 。 ”
—————————————————————————————————
微信关注公众号“懂懂笔记”每天第一时间为您奉上最新最热的科技圈资讯~
多年财经媒体经历 , 业内资深分析人士 , 圈中好友众多 , 信息丰富 , 观点独到 。
发布各大自媒体平台 , 覆盖百万读者 。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三本畅销书的作者 。
推荐阅读
- Hotel|向光前行,点亮未来 -- 2022上海国际商业及工程照明展
- 商汤|商汤终成AI第一股:挂牌联交所后股价高开 业内人士更关注其盈利和商业模式
- 傅跃红|会长寄语
- 产品|从金隅智造工场的智慧升级,看旷视AIoT商业实践
- 公司|东软载波:公司MCU芯片年出货量几亿片
- 团队|俞敏洪首场助农直播带货,寻找新商业模式和老师转型方式
- 事宜|白克义
- 最新消息|盖茨、谷歌参与投资 美国CFS公司开建核聚变电站2025年商业发电
- 技术|2025年数字商业的AI综合渗透率约至30%,影谱科技位列数字商业内容首位
- 风险|中科院院士王建宇:商业航天很火但风险也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