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海底捞关300店求生,都是扩张惹的祸?( 四 )


或许美食KOL的感受,可供参考:一位在抖音有超过320万粉丝的美食创作者告诉虎嗅,火锅店很容易陷入同质化,一些头部火锅品牌的SKU研发创新和迭代速度优势并不突出 。“比如从SKU迭代速度上,一些刚创办一两年的新消费类火锅品牌每个月至少会保持10%~15%的更新速度,并且会非常注意国潮元素、本地化研发、Z世代口味需求等新变量,相比之下一些历史更长的大品牌反而慢了几拍 。”
实际上海底捞也在尝试在产品上的改变 。据海底捞向虎嗅透露,他们试图通过“打造无边界餐饮”来满足不同年龄阶层的需求 。“在七夕推出了口红等周边产品,中秋期间推出DIY花灯,在8月我们也推出了沙棘锅这些更符合时下需求的产品 。”
但海底捞可能需要把更多的注意力回归“食物”本身 。
一位不愿具名的餐饮行业分析师告诉虎嗅,今年海底捞、巴奴、呷哺呷哺都遇到了关店或者门店调整问题 。海底捞和呷哺呷哺的情况较为类似,均把部分业绩不佳的门店“断舍离”,而巴奴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其核心基本盘所在区域门店受到较大冲击,部分门店进入重建及恢复期 。“对于这些头部公司而言,2021年都是新的开始,大家应该回归产品 。”
今年7月,某头部餐饮投资机构曾对95后火锅消费者进行了调研 。结果发现,大部分年轻一代消费者对于既有的火锅类产品“消费兴趣普遍降低” 。
一个明显的信号来自投资圈:据统计,2021年面、小吃成为了更被资本青睐的餐饮品类,而纯火锅类融资案占大餐饮融资案数量比不足7% 。甚至有FA机构告诉虎嗅,2021年4月之后,很多火锅的项目已经推不动了 。“火锅这个赛道本身可能出现了问题 。”
眼下,摆在海底捞面前的挑战还有很多,比如“人”的问题 。
据了解,2021年海底捞正在完成团队年轻化:在8月海底捞一口气新增了7名执行董事,他们普遍非常年轻,经过这次调整,海底捞董事会成员平均年龄已经从53.6岁下降到47.9岁 。而其中执行董事的年龄变化最为明显,海底捞执行董事的平均年龄已经从45岁降低到了40岁 。
随着火锅的主流消费者逐渐出现以Z世代为主的年轻群体,一个更为年轻的海底捞管理层可能需要重新回归原点:像创业一般,去近距离观察并研究市场,并为这批更为挑剔、个性化的消费者做火锅 。
【视点·观察|海底捞关300店求生,都是扩张惹的祸?】最终能够从业绩低谷“捞起”海底捞的,还是火锅本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