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希捷孙丹:科技乐观主义者的数据未来( 三 )


她强调了硬盘的制造工艺难度 , 「新产品在量产的时候 , 初期成品率还是比较低的 , 一开始的成品率可能仅 50% , 然后第二个季度可能到 70% , 第三季度也许到 90% , 整个过程中 , 它是一点点上来的 , 非常难做 。 」
谈及未来 , 孙丹很乐观 , 她觉得时代给了希捷更大的议题 。 国际数据公司 IDC 预测 , 到 2025 年 , 全球数据圈将增长到 175ZB , 海量数据 , 必然带来对于数据存储、分析、服务的海量市场 。 而我国目前大力推进的「新基建」 , 会带来数据的进一步大爆炸 , 很明显 , 这需要大规模的数据存储设备 。
硬盘产业的「第一性原理」
硬盘核心比拼的是性价比吗?孙丹认为表面看是性价比 , 本质上还是核心技术 。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越来越凸显 , 以前「没用」的数据现在也都有用了 , 这反映在需求侧 , 便是性价比 。 当这个问题给到硬盘厂商的时候 , 如何不断降低成本 , 大家选择的方式不同 , 而希捷选择技术创新 。
今年年初 , 希捷披露了未来的产品和技术路线图 , 有望在 2026 年之前推出 50TB 的硬盘 , 在 2030 年之前推出 100TB 的硬盘 。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 , 希捷将采用包括 MACH.2 双磁臂技术和热辅助磁记录 (HAMR) 技术在内的创新技术 , 其中 HAMR 技术能够让希捷以 20% 的年复合增长率提高磁盘密度 。 目前硬盘的容量都是以 1TB 或 2TB 的幅度来提升 , 再未来将来会以 4TB、6TB 甚至 10TB 的幅度来递进 。
孙丹向极客公园阐述了她理解的性价比 , 「当我出 16T 的时候 , 性价比远远好过 14T 。 因为一个柜子里面放 108 块盘 , 虽然单价看 , 16T 比 14T 的硬盘贵 , 但是从每 TB 的存储成本和整体的数据中心使用效率来看 , 客户总体拥有成本 , 其实是更低了 。 」
从本质来看 , 希捷其实是在追求技术带来的规模效应 , 而非规模带来的规模效应 , 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差别 , 前者通向于持续创新 , 后者通向于无序的价格战 。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曾经提到了高利润守恒定律:「当模块化和平价化使得价值链上的某一环节的高利润消失时 , 与之相邻的环节往往会出现高利润的专有产品」 。
对于云计算来说 , 要想进一步普及 , 就需要实现自己的平价化 , 而这非常依赖于底层数据存储成本的降低 。 在希捷这种「内卷式创新」带来的降本增效之下 , 有一个国内非常著名云盘的业务负责人和她说到 , 「我们终于挣钱了 。 」
在谈及硬盘存储行业的需求有什么特点的时候 , 她认为存储需求更多的是叠加 , 而非简单的替代关系 , 目前看 , 从磁带、闪存到硬盘乃至蓝光等存储方案并存 , 而数据的爆炸 , 导致对于大容量盘的需求其实一直都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