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韩国“国产”火箭首飞失败,2030年实现探月梦想不变
北京时间10月21日下午4点 , 韩国KSLV-2运载火箭(世界号)在全罗南道高兴郡罗老宇宙中心进行了首次入轨发射 , 但由于三子级发动机提前关机 , 未能将1.5吨重的模拟载荷送入预定轨道 。 这也是韩国近9年来首次进行火箭入轨发射尝试 。
文章图片
图1/6
世界号运载火箭点火起飞
独立自主的新型运载火箭
韩国在研制世界号运载火箭项目前 , 花费巨资实施了KSLV-1罗老号运载火箭项目 , 试图“借鸡下蛋”用俄罗斯技术组装韩国自己的运载火箭 。 遗憾的是 , 韩国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 俄罗斯只卖发动机 , 拒绝转让关键的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 。
文章图片
图2/6
罗老号运载火箭
“罗老号”在经历2008年和2010年两次发射失败后 , 韩国于2013年1月30日成功将1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 由此成为世界上第11个具备自行发射卫星能力的国家 。 韩国更明白完全自主掌握航天发射能力的重要性 , 因此在“罗老号”发射成功前就开始了独立研制新型火箭KSLV-2的计划 。
2010年 , 韩国表示要用10年时间缩小与世界航天发达国家的差距 , 并雄心勃勃地提出要在2020年进行KSLV-2火箭的首次发射 。 该火箭是韩国独立自主技术的产物 , 核心是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KARI)研制的75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 。
根据KARI公布的参数 , “世界号”是一种三级结构液体运载火箭 , 一子级并联4台75吨级KRE-75发动机 , 二子级采用1台75吨级KRE-075发动机 , 三子级是1台5吨级(后改为7吨级的KRE-007)发动机 , 可将1.5吨重的载荷送入600-800公里高度的近地轨道 , 相比“罗老号”只有100公斤的运载能力有了飞跃性提高 。
文章图片
图3/6
世界号运载火箭使用的KRE-075发动机
简单地说 , “罗老号”解决了韩国运载火箭的有无问题 , 而“世界号”则是一种实用型运载火箭 , 将用于发射韩国的军用卫星和商业卫星 , 甚至是月球探测器 。 2018年 , 韩国将KSLV-2火箭正式命名为“世界号” 。
韩国吸取了“罗老号”研制中依赖俄罗斯技术的教训 , 因此在火箭研制上走稳扎稳打的路线 。 首先是花大力气解决“心脏病”问题 , KARI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制出了75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 。
其次 , 韩国还专门为发动机修建了试车台 , 并于2016年开始发动机热试车 , 在连续试验中解决了燃烧不稳定等问题 , 仅2016至2018年就累计试车100余次 , 试车总时长达到8326秒 , 全面检验了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