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林|专访青年数学家陈杲父亲:反对“鸡娃”,考试分数没那么重要( 三 )


“不需要拿第一名”
每一位“天才”背后 , 是否都有一位“鸡娃家长”?
陈钱林觉得自己也有“激娃” , 但是激励他们要有梦想 , 树立远大的志向 , “志向能够产生引力 , 自学产生推力 , 孩子如果具备这两种力量 , 不成功都难 。 ”
而对于孩子平时的学习和考试 , 他提倡“家长和老师的手不要太长” , 要给孩子留空间 。
“其实考试分数没那么重要 , 我们不追求第一、第二 。 ”陈钱林说自己并非“凡尔赛” , 他只看孩子是否养成自学的习惯 , 至于平时的考试分数可以忽略不计 。
在自学的模式之下 , 陈杲的小学成绩一开始并不理想 。 有一次他的语文只考了80分 , 而班级的平均分在95分 。 小小的陈杲哭着鼻子回到家 , 沮丧紧张 , 拿着试卷不敢找家长签名 。
出乎意料的是 , 父亲反过来安慰他 , “没关系 , 别人做过老师出的题 , 自然会考高分 , 你这是自学考的 , 不一样 。 ”陈杲黯淡的眼神里又有了光 。
到了初中 , 陈杲的一次考试在年级排名第101 , 算是中等水平 。 起初回到家 , 他有些难过 , 没想到奶奶高兴地开起了玩笑 , “这个数字好啊 , 出头了” , 陈钱林也笑着附和 。 后来 , 陈杲考了年级51名 , 奶奶再次安慰他 , “又出头了 , 比101名还进步了呢 。 ”陈杲一听 , 乐了 。
在基础教育阶段 , 陈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霸” , 英语和语文是他的薄弱学科 , 他的考试名次甚至没有进入班级排名前三、年级排名前十 。
“可能别人会说 , 这么聪明的孩子怎么只能考这种名次 , 一定要努力啊 。 但我没有追求这个 。 ”陈钱林还有一重身份 , 他曾经是两个孩子所就读小学的校长 , “我不觉得子女考试成绩不好就‘丢脸’” 。
他跟子女说 , 孩子你放开了学 , 要是上不了大学 , 咱们就去做生意 , 你看楼下开店卖衣服的阿姨过得也很幸福 。
陈杲在家自学时 , 身为教师的父母并非放弃工作在家陪读 , 而是正常上班 。 家里只有爷爷奶奶陪着陈杲学习 , 但两位老人是文盲 , 偶尔提醒他要活动休息一下 。 至今 , 两个孩子都没有近视 。
“鸡娃”能否决定孩子的未来?这是教育界长期争辩的话题 。 陈钱林毫不犹豫地回答:不能 。 “学习是长跑 , 而‘鸡娃’比的是短跑 , 意义不是特别大 。 家长要抓住教育的核心才对 。 ”在他看来 , 教育的核心是:自律、自学、自立 。
谈及国家近来推行的“双减”政策 , 陈钱林非常赞同 。 他反对“唯分数论” , 认为教育首先是立德树人 , 如果学业有成是锦上添花 , 如果学业一般 , 那就做一个人格健全幸福的普通人 。
如今 , 陈钱林担任广东顺德碧桂园实验学校总校长 , 兼浙江义乌碧桂园实验学校总校长 , 他将二十多年的教育经验总结出版成书《教育的本质》《家教对了 , 孩子就一定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