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事业激励人才 人才成就事业( 二 )


识才爱才敬才用才 , 华东师大日趋完善的人才培养与发展工作机制逐渐显现出强大的效应 , 学校在国家及上海市各类人才计划评选中不断取得新突破 , 专职科研队伍总量较“十三五”初期涨了2倍多 , 尤其是博士后人才队伍 , 在2020年全国博士后流动站评估中 , 学校参评的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优良率达到92% 。
多元评价 , 设立不唯数量形式的“代表作制”
优秀的人才引进来后 , 如何用好用活 , 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在引进培育优秀人才的同时 , 华东师大持续完善教师评价制度 , 努力构建评价科学、分类完善的教师发展体系 , 促进各学科教师多通道全面发展 。
2015年 , 华东师大设立“代表作制” , 在教师评价中摒弃对成果数量和形式的片面要求 , 突出“代表性成果” 。 在各领域高度认可的国际性奖项、有广泛影响力的著作、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或者决策咨询报告、创造性地解决学界长期关注的难点问题等 , 只要是各专业领域认可的创新性成果、突出贡献 , 都可以作为职称晋升的代表性成果 。
截至目前 , 学校已经有5名青年教师通过“代表作制”轨道晋升高级职称 , 他们晋升时均未满40岁 , 其中4人未满36岁 。
2020年 , 青年教师刘博在顶级国际数学期刊发表一篇长达69页的论文 , 解决了数学指标理论中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 , 这是世界上首次应用微分K理论这个由物理背景驱动的数学理论来解决几何界用纯粹几何方法暂时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 在数学界乃至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 。 今年年初 , 留校担任青年研究员仅仅一年多的刘博 , 因这一项成果破格晋升为教授 。
唯才是举 , 不拘一格选用人才
从首任校长孟宪承提出“高师应当从提高教学质量与提高科学水平出发 , 向综合大学看齐” , 到如今学校发布促进“卓越学术”与“卓越育人”互为驱动 ,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新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院校 , 华东师大始终心怀“国之大者” , 为民族复兴广聚英才 , 为科教兴国上下求索 。
学高为师 , 人正为范 。 华东师范大学人才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 积极创造条件 , 鼓励有志人才砥砺报国之志 , 在选人用人上勇于创新 , 为优秀人才的成长提供呵护 。
【青年|事业激励人才 人才成就事业】1979年 , 时任党委书记施平发动教职工民主推荐教师担任副校长 , 民主推荐校领导在当时全国高校中属于首创 。 1953年 , 时任党委书记胡友庭大胆起用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 , 他当时推荐提拔的大学生干部袁运开 , 26年后成长为物理系主任 , 经民主推荐选举后被教育部任命为副校长 。
为了解决外语师资问题 , 1979年 , 华东师大首开先河地在报纸上刊登招聘广告 , 公开招聘外语教学及翻译人员 。 这种面向社会开放的“不拘一格用人才” , 在当时属于“破天荒”之举 。 优秀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健全的工作机制 , 更需要宽松的成长环境 。 华东师大善于识才、尊重人才 , 在人才选用方面尊重学术共同体的内在评价 , 也充分尊重人才自然成长的规律 , 这就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人才擢升传统和群星闪耀的一流学术团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