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互联网行业如何“拆墙”?“安全”成焦点,乱码现象仍存在( 三 )


“互联网生而互联,这是基本面也是常规常态常识更是正轨,与此同时对互联互通的内涵外延要有清晰明确的理解 。”互联网学者、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告诉澎湃新闻采访人员,“有些舆论称,解除网址链接屏蔽,将彻底改变互联网格局,将严重冲击甚至颠覆微信、淘宝生态,这些说法都言过其实、过于放大了;转发与分享流量,在各平台流量中占比甚小,转发与分享流量中被屏蔽的流量占比更小,叫停屏蔽,只是恢复互联网常态,对各相关企业影响没有那么大 。”
在他看来,解除网址链接屏蔽只是解决互联互通问题迈出的第一步,后面的路还很长,在即时通讯以外,还有电商购物、游戏娱乐、新闻资讯、生活服务、在线视频等主要互联网垂直领域在内的诸多应用服务,其评论区、留言板、论坛、用户信息、账户简介等存在链接屏蔽或不允许用户添加链接信息、添加通讯方式的情况,一样需要解决互联互通问题 。
“外链屏蔽”存在已久,互联网行业监管进入新阶段
“外链屏蔽”并非是新鲜事,谈及其历史,不得不提的就是2010年那场著名的“3Q大战” 。2010年9月,360发布针对QQ的“隐私保护器”“扣扣保镖”,腾讯认为以上软件涉嫌抓取QQ数据截留采取反击 。随后,双方战事升级,2010年11月3日,腾讯提出,让用户在360安全卫士与QQ之间“二选一”,“3Q大战”全面爆发 。
从此之后,互联网巨头的互相屏蔽层出不穷,本应伴随自由、开放精神诞生的互联网,却始终笼罩在围墙阴影之下 。
同样的案例在国外也常有发生 。2015年,Twitter收购了视频直播应用Periscope,当时和Periscope一样红火的还有另一款视频直播应用Meerkat,Meerkat通过与Twitter同步,可一键将自己的视频直播内容分享到社交网络上 。之后,为扶持Periscope,Meerkat被Twitter封杀,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除此之外,人们所熟知的苹果、谷歌等品牌也有互相封禁、屏蔽竞争对手的案例 。
为何互联网企业热衷于“筑墙”?翟巍告诉澎湃新闻采访人员,这本质还是有关流量的“零和博弈”,互联网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流量市场已经接近饱和 。有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成年人每天接触手机时长为100.41分钟,2020年为100.75分钟,增长几乎停止 。在这100分钟里,用户还会被各种视频、游戏、购物、短文等吸引注意力 。
这意味着,流量市场的“增量空间”已经基本饱和,各大巨头只能靠争夺存量市场来获得业务增长,也就是俗称的“内卷” 。在这样的情况下,“筑墙”成为最有效的手段,只要一方的流量获得损害,就意味着另一方的流量将得到增长 。
但是,筑墙虽然可以稳固住巨头的地位,却对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影响 。“最近十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很少见到新的创新,就是筑墙所带来的后果 。”朱巍说,“巨头企业依靠贩卖流量、甚至惦记老百姓的菜篮子就能获得高额利润,就不会考虑投入资本进行真正的科技研发和创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