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李俊峰回应每经:实现“双碳”最迫切的技术突破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储能技术作为支撑

每经采访人员:李可愚 每经编辑:陈旭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 , 相关工作不断深入推进 , 我国能源结构也将迎来深刻变革 。
为了适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我国能源结构应该进行怎样的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科技需求及技术路径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9月5日 , 由太和智库发起主办、每日经济新闻战略合作的第五届太和文明论坛拉开帷幕 。 在论坛召开期间 ,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就上述话题向《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进行了详细分析 。
能源结构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首要任务
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我国能源结构应该进行怎样的转型?如何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的比重?

化石|李俊峰回应每经:实现“双碳”最迫切的技术突破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储能技术作为支撑
文章图片

李俊峰
就上述问题 , 李俊峰对《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指出 , 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在三个方面发力:一是能源系统的绿色低碳转型 , 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的绿色转型 , 三是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 。
其中能源结构转型是第一位的 。 当前我国正逐步扩大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 估计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要达到75%以上 , 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
李俊峰分析 , 要实现上述目标 , 第一步是做到新增能源消费主要由非化石能源来满足 , 然后逐步开始总量替代 , 这一过程大约从2030年到2035年 , 以适应温室气体稳中有降的需要 。 在此之后 , 石油、煤炭甚至天然气将只作为补充 , 而不是作为主导能源 , 这将成为能源结构的基本格局 。
与此同时 , 非化石能源大部分将以电力的形式出现 , 包括核电、水电、太阳能发电、风电、生物质发电等 , 可再生能源中只有一小部分作为热能利用 , 比如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等 。
李俊峰强调 , 考虑到电力将是一个关键 ,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就非常重要 。 新型电力系统能否尽快建成 , 是推动非化石能源规模化发展和总量替代的重要方面 。
这种能源结构的变化 , 将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对此 , 李俊峰向《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指出 , 未来如果我们的能源以风能、光能为主 , 我们的生产组织形式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 电力体制和价格也要相应作出改革 。
他举例说 , 比如现在通常是白天用电比较贵 , 晚上用电比较便宜 , 但考虑到太阳能基本上是在白天发挥效力 , 因此未来有可能是白天用电比晚上用电更便宜 。
与此同时 , 人民的消费也将发生变化 , 要逐步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 而为了支持绿色低碳的转型 , 生活方式也要发生相应的转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