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到了扔掉996思维、告别野蛮生长的时候了( 二 )


这家公司的生意非常火爆 , 产品应用到很多知名电视机或者收音机品牌 , 每年出货量达到了几十亿支 。
而在那个时代 , 这家工厂同样对于南下寻找工作机会的年轻人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 而且当时多数人都希望能够通过更多的加班 , 获取更多的收入 。
因为公司位于一个工业园区 , 所以配套设施很齐全 , 有图书馆、篮球场、旱冰场等多种设施 , 员工基本上不出园区 , 就能满足各种生活方面的需求 。
尽管各种配套设施颇为完善 , 但这家公司依然很难留住招来的员工 , 一个现象是 , 有的员工在工厂工作几个月手里有了积蓄之后 , 多数都去深圳关内或者广州市区重新找工作了 。
换句话说 , 这里只是这些大学生们南下站稳脚跟的一个中转点 。
这个工厂的运行模式 , 可能无法跟互联网大厂的“996”相提并论——毕竟后者拥有高薪 , 但却反映了一个发展阶段的缩影 。
事实上 , IT行业也经历过类似情况 , 比如那篇《不眠的硅谷》 。
硅谷也曾不眠
《不眠的硅谷》描述了人们为什么疯狂加班——担心自己睡着后 , 别人抢先一步拿到专利 。久而久之 , 开始把睡觉当成一种精神需求 , 而非生理需求 。文章中反映的硅谷文化 , 就是一群把睡觉看成奢侈的工程师 , 为了不浪费时间而在昏昏沉沉中度过一天又一天的工作狂场景 。
文章称 , 正是这些人造就了硅谷 。
事实上 , 硅谷甚至有人把加班文化打造成了一种成功学 。
2017年 , 《纽约时报》曾经发表过一篇名为《在硅谷 , 朝九晚五属于失败者》的报道 , 描述了另一种情景——硅谷出现了一种贩卖成功学的产业链 , 鼓吹“为了取得成功 , 必须放弃一切” 。
这篇文章指出 , “奋斗”实际上是极端工作狂的一种委婉说法 , 硅谷到处都充斥着鼓动人们无休止工作的元素 , 比如咖啡杯和T恤上都印着“梦想、奋斗、利润、重复”和“比所有人都更辛苦、更忙碌、更努力” , 以及“朝九晚五属于无能者”的字样 。
有人甚至表示 , 每天工作时间应该是18小时 , 以此换取“买飞机”的机会 , 因为“工作才能让你得到一切” 。
事实上 , 不仅仅是硅谷存在这种宗教式的加班文化 。另一个996的重灾区就是华尔街 。
电影《华尔街之狼》中展示的场景 , 意味着华尔街已成为一个造就财富的巨型工厂 , 加班成为一种光环 , 甚至是信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