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沉迷网络,你的大脑“很受伤”( 二 )
采访人员在采访中发现,青少年因沉迷网络导致脑健康问题的案例不在少数 。家住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的才女士就饱受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困扰 。“我儿子目前上高中,长时间熬夜打游戏,孩子的身体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偏头疼、有时还会莫名的心悸胸闷 。我还发现孩子处理问题偏激、情绪波动大,有性格孤僻的倾向,到医院检查后查出轻度抑郁症 。”
卢健军告诉采访人员,青少年沉迷网络,开始是精神依赖,渴望上网“遨游”,随后会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还会使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严重紊乱,导致失眠、紧张性头痛,甚至会出现幻觉和妄想 。
成都医学院心理学院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杨奇伟介绍,沉迷网络会影响青少年大脑的眶额回、伏隔核、纹状体等奖赏相关脑区的正常功能,对相应的奖赏信息处理存在异常 。这些脑功能损伤会导致青少年高度关注网络游戏、短视频等网络情景,而对正常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社会交往等适应性行为漠不关心 。
“人类前额叶高度发达,是我们自我调节、控制的神经基础,也是多巴胺神经环路的重要结构之一 。研究发现,沉迷网络者前额叶与海马体和楔前叶的功能连接减弱,提示前额叶对学习记忆的调控作用减弱,导致其认知功能受损 。脑成像研究还揭示,沉迷网络青少年的扣带回灰质密度低于常人,大脑的扣带回部位是我们监控认知冲突的重要部位,其灰质密度下降与其自我行为监控能力减弱相对应 。”杨奇伟补充道 。
“再玩一会儿”的背后不可忽视
“起床,打开手机短视频App,手指不停刷动,一条接一条,吃饭时刷,空闲时刷,睡觉前也在刷......”这是山东省枣庄市15岁的小蕊(化名)暑期日常 。
“一天到晚就这样,像着了迷一样,经常到了半夜还是拿着手机看,有时吃饭都叫不动 。”小蕊妈妈廉女士坦言,虽然也劝说过,但得到的答复常是“再玩一会儿” 。
“网络沉迷高发人群多为12至18岁的青少年,以男性居多 。一方面他们的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理解判断力差,自控能力也比较差;另一方面他们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寻求刺激、惊险和浪漫,以满足这个阶段的人生需求 。”卢健军说 。
杨奇伟表示,生物生存适应的关键任务是趋利避害,而多巴胺能奖赏通路是生物趋利避害的神经基础,人类也是借助于这个奖赏通路,在完成适应性行为的过程中,感受到身心愉悦 。但人类的奖赏通路也可能会被误用于追逐纯粹享乐的短视行为中,如物质或网络依赖等行为 。这些行为会快速激活多巴胺能奖赏通路,使人能快速体验到兴奋和愉悦,并不断推高多巴胺能奖赏通路的激活阈限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快速发育阶段,其大脑奖赏系统对网络的新奇刺激更为敏感 。同时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脑区发育还未成熟,自控能力较差,无法合理控制上网时间,导致其成绩倒退、人际关系淡漠 。这些结果给他们又造成巨大压力,使他们更需要借助网络来逃避现实生活,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
推荐阅读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网络|天津联通全力助推天津市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 网络化|工信部:2025年建成5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数字化|70%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到2025年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 中国|411 家游戏企业签署防沉迷公约,95% 游戏添加适龄提示
- 人物|俄罗斯网络博主为吸引流量 闹市炸毁汽车 结果够“刑”
- 协同|网文论︱网络文学与AI写作:人机协同演化时代的文学之灵
- 周鸿祎|网络安全行业应提升数字安全认知
- 安全风险|网络安全行业应提升数字安全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