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专著《与蝠同行》填补国内蝙蝠科普一大空白

本报讯 (采访人员王洪波)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日前推出陈民镇编著的《与蝠同行:蝙蝠、自然与人》 。 该书吸收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 对蝙蝠作了全面、综合的介绍 , 涉及蝙蝠的演化历史、种类区分、生理特征、生活习性、与病毒的关系、与人类的关系、在世界不同文化中扮演的角色、在生态链中的特殊地位等 , 是一本内容前沿、文字流畅、插图精美、可读性强的科普读物 。
市面上罕有关于蝙蝠的学术著作和科普读物 , 导致公众对蝙蝠普遍缺乏了解 。 而现有书籍以及报刊、网络对蝙蝠的介绍 , 很多知识已经过时 , 譬如过去普遍将蝙蝠(翼手目)家族分为大翼手亚目和小翼手亚目 , 而依照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的认识 , 这一分类并不合理 。 公众经常为媒体不准确或者片面的报道所误导 , 如认为蝙蝠始终在发高烧 , 认为每只蝙蝠都携带成百上千种可怕病毒 , 都与事实存在差距 。 正是有感于上述情况 , 陈民镇创作了《与蝠同行》一书 。 蝙蝠研究专家、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张劲硕研究员担任该书的科学顾问 。
【同行|专著《与蝠同行》填补国内蝙蝠科普一大空白】据《与蝠同行》一书介绍 , 世界上有一千四百多种蝙蝠 , 它们构成了哺乳动物界的第二大家族 。 世界上70%的蝙蝠以昆虫为食 , 是夜行性昆虫(尤其是对农业有害的昆虫)的最主要控制者 。 除了食虫蝠 , 其他蝙蝠大多以果实、花蜜等为食 , 一些植物十分依赖它们授粉和播种 。 据统计 , 世界上有五百多种热带植物通过蝙蝠授粉 , 其中三百多种是水果植物 。 就整个地球生态而言 , 蝙蝠是不容或缺的一环 。 以蝙蝠为切入点 , 书中讨论了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 引导读者树立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的生态观 , 选择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
《与蝠同行》还梳理了蝙蝠在不同文化中被赋予的不同文化内涵 。 在中国文化中 , 因“蝠”“福”谐音 , 蝙蝠一般是吉祥的符号 , 也是求仙的标志 。 在西方文化中 , 蝙蝠往往与魔鬼、邪恶、女巫联系在一起 , 主要呈现负面形象 。 而在美洲、非洲以及太平洋岛屿上 , 不同族群亦赋予蝙蝠各不相同的象征意义 。
韩启德院士在推荐语中写道:“这本由人文学者编著的生物学科普读物独具一格 , 充满着对自然的敬畏和生命的关怀 , 殊为难得 。 ”《博物》杂志策划总监张辰亮称该书“填补了国内蝙蝠科普的一大空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