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图1/3
贝店何以走到今天?
文/崔小野编辑/谢康玉
来源:未来消费APP(lslb168)
在杭州维权多日的贝店商家们终于等到一个结果 , 但这个结果并不让他们满意 。
8月13日杭州天降暴雨 , 位于杭州东谷创业园的贝贝集团总部大厅挤满了贝店的供应商和商家 。 此前在8月11日上午 , 供应商代表与贝贝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张龙珠就欠款问题进行商谈 , 张龙珠表示将在8月13日上午正式给出回应 , 许多供应商闻讯专程从外地赶来讨要说法 。
在现场贝店表示可以有七名代表参加沟通会 , 这其中包括认养一头牛等知名的新品牌 。 会议从上午十点二十分左右开始 , 下午两点结束 。
会后商家代表在商家维权群中对沟通内容进行了反馈 , 贝贝承认公司资金出问题 , 公司已资不抵债;目前贝贝正在寻找资金 , 但无具体获得时间;此前有商家表示后台入口消失等问题 , 贝贝方面称是技术问题 , 未结算账款将在5天内结算 , 但具体到账日期未给出时间表 。
文章图片
图2/3
贝店的危机其实早有苗头 , 维权供应商严谨告诉36氪-未来消费 , 本来六月份就应该提现4-5月的货款 , 但从6月开始贝店方面就没有给商家打款了 。 “刚开始没有打款的理由是财务系统有问题 , 延迟打款 , 一步一步的忽悠到了现在 。 ”
另一位供应商何念表示此前他也被贝店客服“忽悠”了 , 他向36氪-未来消费提供了一份7月12日与贝店客服的聊天记录 , 对方表示提现出现问题是技术端出现问题导致智能人工复核 , 具体的解决方案两周内会给出 , 同时让其放心 。 “就算贝店没了 , 但是贝贝集团还在 , 又不是只有贝店这一个业务 。 ”
在另一张流传的贝贝集团内部钉钉聊天截图显示 , 8月2日贝店方面表示因技术升级导致漏单 , 打款需要走流程 , 同时财务人力不足 , 导致目前进度缓慢 。 直到本周导致事件爆发 。
这些并非孤例 , 在一个名为贝店维权总群的QQ群内 , 截止8月13日下午4点已经有1658名群成员 。 在一份云文件中 , 登记欠款的商家数量达到了1394家 , 其中包括登记欠款金额近1.4亿 。
除重灾区贝店外 , 贝仓、贝贝网也有部分商家受到波及 , 涉及保证金、货款、提现未到账和未出账单 。 事件的影响正在不断发酵扩大 ,
根据36氪-未来消费获得的一张参会商家代表的现场记录手书显示 , 除了7位商家代表外 , 九堡管委会 , 政法委人员以及区信访办和派出所均派代表参加 。 此前迟迟没有现身贝贝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良伦与集团副总裁张龙珠也一并参会 。
根据36氪-未来消费前述所获得的手书 , 会议上张良伦称自己只是旁贷责任 , 疫情导致公司销量下滑 , 投入的资金无法变现 , 资金并没有被非法挪用 。 破产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优解 , 公司目前个人股东只有张良伦 , 融资需要六个月至一年左右的时间 。
商家对此这一结果并不满意 , 吴海认为这一结果依旧是在拖时间 , 没有实质性的结果 。 “什么时候给钱 , 怎么给 , 从来都没说 , 当然企业不需要给我们解释为什么经营不善 , 但是对于为什么不结货款并没有答复 。 ”
在微信群里许多商家和供应商猜测贝贝集团正在将资源用来做自有品牌项目希美 。 虽无直接证据表明存在资金挪用 , 但相比于贝店的惨淡 , 希美等业务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 。
一位维权的商家刚下火车就在杭州火车站看到了希美的广告 , 他表示这十分滑稽 , “这边这么多人在讨债 , 然后他在如火如荼到处推广 , 到处拉人 。 ”
文章图片
图3/3
不仅是贝店 , 社交电商行业暴雷已经成了“常事” , 同城生活 , 团爆品等平台近期轮番“暴雷”广州悦舍Conliahome社交电商的运营总监Franco告诉36氪-未来消费 , 在社交电商里存在许多平台二清支付问题 , 2019年暴雷的淘集集便是其中之一 , 平台在没有支付牌照的情况下 , 从事资金清结算业务 。
电商平台均有代收货款再行结算的特点 , 这之中存在一定的账期 , 容易形成所谓的“资金池”风险 。 在这种模式下资金使用较为灵活 , 平台可以挪用商家货款进行补贴做营销推广 , 商家有了销量 , 往往会忽视风险的存在 。 但是一旦融资断层 , 补贴停止 , 团长的推广积极性就会断崖下降 , 造成恶性循环 。
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非法集资犯罪辩护与研究中心主任曾杰律师商家告诉36氪-未来消费商家如果想维权 , 方式有两个 , 第一个是民事手段 , 要求企业履行支付货款的义务 。 第二就是刑事手段 , 核实钱到底是去哪里了 。
如果是被企业某个人擅自占用 , 就可能是挪用资金或者职务侵占 , 如果是被公司用于别处 , 可能是违约 , 但这种违约的背后原因 , 也可能是资金监管模式本身存在二清问题 , 有可能就属于非法经营 。
当然 , 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调查和结论 。 实践中 , 商家去报警时 , 往往会以合同诈骗或者非法经营罪报案要求警方介入 。
贝贝这家公司业务看起来如此的复杂无序 , 与其发展路径有着很大的关系 , 事情还要从十年前说起 。
贝贝电商发端于2011年 , 彼时淘宝联盟刚刚兴起 , 出现了大量的导流站 , 贝贝网的前身“米折网”便是其中之一 。
之后淘宝开始对导购平台进行治理 , 导购平台开始转型 , 2014年张良伦将贝贝网从米折网分离出来创业 , 做垂直母婴电商 , 押注移动互联网 , 寻找PC端之外新的电商用户 。
但随着黄铮与拼多多的胜出 , 剩余的垂直电商玩家不得已继续进行转型 , 从而诞生了所谓“社交电商” , 即S2B2C模式——平台的上游对接品牌方与供应商 , 下游则是小的分销商小B、微商、个人买家等 。
贝贝在2017年8月推出了转型之作贝店 , 以“自用省钱 , 分享赚钱”为运营模式 , 宣传称开贝店不用囤货 , 由贝店统一采购、统一发货、统一服务 , 用户只需运营即可 。
但想要入驻平台 , 需要经过原贝店店主邀约 。 也就是“三级分销”模式 , A把东西卖给B , A能能拿到提成;B把东西卖给C , C把东西卖给D , 这之后的两级 , A依然能拿到提成 , 用户可以通过购买一个“商品礼包”入门 。
紧接着随着行业龙头云集被开出985万元罚单 , 有关部门对“三级分销”的模式的监管开始收紧 , 一时间未来集市、斑马会员、达令家等均传出传销风波 。
贝贝于是只能继续转型 , 在2019年推出了贝仓 , 虽然仍是S2B2C模式 , 但和贝店不同的是 , 取消了此前“三级分销”中的固定大礼包 , 游客只需要购买精选商品中的几件商品即可 , 规避了传销的风险 。 并在同年宣布将贝店升级为“会员折扣商城” 。
转型不到一年 , 贝店又受到疫情的影响 , 去年3月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 , 涉及旗下贝贝网、贝店、贝仓多个业务 , 2021年3月张良伦在“贝店×希美2021品牌春季发布会”上宣布贝店将ALL in 希美 , 押注自有品牌 。
8月10日 , 贝店又突然发布转型公告 , 表示贝店将转型为淘宝、拼多多等外部电商平台的导流平台 。
从过程来看 , 张良伦和贝店几乎每一步都踩在电商转型的风口之上 , 但实际上每一次都是被迫之举 。 而从结果来说 , 从导流网站到导流网站 , 也宣告了其从垂直电商到社交电商模式的破产 。
贝店几乎在每个阶段都发现了所谓的新机会 , 但这些机会并没有转化为长期优势 , 背后的原因在于 , 从垂直电商到社交电商 , 最终都没有绕开与平台型电商的正面竞争 。
在所有电商平台都面临流量着流量见顶的危机时 , 无论是巨头还是中小玩家都开始重新评估起私域流量 , 社交电商的法宝“团长制”和“三级分销”等也不再是某一具体电商形态所特有了 , 成为一种“工具化”的存在 , 如京东推出的“芬香”、小米有品等依托微信私域流量产生的社交电商 , 几乎完全复制了云集的模式 , 并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高速发展 。
另外一些中小电商平台在发展早期为了降低其流量成本 , 也会选择这一模式 , 兴盛优选的加盟模式一直存在两种 , 一种是开店加盟 , 另一种便是所谓的“三级分销” 。
在业务本质上没有和平台型电商形成显著区隔的贝店 , 会走到今天是预料之中的 , 而如今面临巨额财务危机的贝店 , 试图回归起点重做导流 , 是无奈之举 , 且前途难料 。
【36氪|贝店爆雷后续:欠款1.4亿,已资不抵债】*应受访对象要求 , 文中严谨、何念、吴海为化名 。
推荐阅读
- 硬件|吉利品牌极氪和Waymo合作 在美国开发无人驾驶的士
- 产品|河北首家极氪空间在石家庄万象城开业
- 地图|极氪汽车宣布今日起“极分”可抵扣充电费:10 极分可抵扣 1 元
- IT|极氪001车机再出奇葩BUG:3分钟0功能耗跑51公里 车速高达874公里/时
- 计划|36氪独家 | B 站也要认真对待直播带货了,一周内将上线“小黄车”
- IT|极氪001电动门被曝伤人 车主指甲盖被夹掉
- 市场资讯|36氪宣布任命爱奇艺前高管为新任CFO
- 雷达财经|极氪汽车又双叒被维权了
- 财联社|极氪官方确认陈奇已加盟极氪 负责智能驾驶技术研发
- 《财经》杂志|华为自动驾驶元老陈奇加入极氪,后者正快推自研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