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一分钱充电”,充电桩再燃补贴大战
来源/IT时报
作者/IT时报采访人员 潘少颖见习采访人员 江丽雯编辑/郝俊慧 挨踢妹
30秒快读
“一分钱充电”、“一元充满一辆车”, 聚合平台充电竟然比自家有桩企业便宜五成 , 充满一辆荣威Ei5可省36元 。
在上海这样老小区鲜有固定停车位装充电桩的城市 , 共享充电桩的利用率仍不足15% 。
充电桩供给结构性过剩 , 停车费贵、充电枪头和车型不匹配、油车占位、无人管理等是《IT时报》采访人员在采访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 。
“一分钱充电” , 这是熟悉的配方 。
不久前 , 国网(山东)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电动)在青岛发布一纸声明 , “强烈抵制个别充电运营商引入野蛮资本大搞1分钱充电、零服务费等低价促销和恶意竞争行为” 。 这番场景 , 是否像极共享出行、社区团购等新兴市场刚出场时 , 补贴开路、免费先行?
充电桩作为新基建之一 , 越来越成为“香饽饽” 。
7月10日 , 上海发布《推进上海生活数字化转型 构建高品质数字生活行动方案(2021—2023年)》 , 2023年前 , 上海将新建超过五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 。
“一分钱充电”之争 , 会在上海复刻吗?
充电价格相差近一倍
“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 , 我蛮希望充电桩有补贴 , 或者打价格战 , 得实惠的是我们 。 ”自从两年前买了一辆荣威新能源车 , 戴俊(化名)的“充电法则”就是“哪里便宜就去哪里充” , 他的手机里装有各种充电App , “我经常要开车出外勤 , 充电前 , 会在各平台上查询目的地的充电桩情况 , 包括价格 , 并不关注品牌 。 ”
【新浪科技综合|“一分钱充电”,充电桩再燃补贴大战】正如网约车烧钱补贴时期一样 , “哪家补贴高就充哪家”是多数用户唯一的“充电原则” 。
目前充电桩运营商有两种形式 , 一种是自家有桩 , 星星充电、特来电、e充电均属此类 , 盈利主要来自于充电桩基础设施服务 , 售电过程中实现的“批发零售价差”或者“峰谷电价差”;另一种是聚合平台 , 主要汇集各类中小充电桩企业 , 类似“充电界的高德” , 以价格和更多的充电桩服务用户 , 从中赚取差价 , 或者基于用户数据价值获取盈利 。
“低价一般会出现在聚合型平台上 。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IT时报》采访人员 。 此前被国网(山东)指责的星络充电 , 正是聚合平台 。
在各类充电桩App上 , 采访人员并没有看到“一分钱充电”的广告 , 但对比之后发现 , 聚合类平台的价格的确有相当优势 , 即便同一个公司的充电桩 , 价差相差几近一倍 。
同样都是特来电昆仑新奥联通国际大厦充电站 , 星络充电上价格显示为0.5954元/度 , 凭充电记录还可减免2小时停车费 , 而在特来电自己的App上 , 这个站点的充电价格为1.2元/度 。
在同为聚合型平台的快电App上 , 星星充电的中房华东大厦充电站 , 充电价格为0.788元/度 , 而在星星充电App上 , 价格是1.508元/度 。
对于新能源车主来说 , “五折”的充电价格“真香” 。 以荣威Ei5为例 , 该款新能源车采用61.1kWh大模组电池 , 用特来电App充满电需要支付73元 , 而在快电上则不到37元 。
除了直接降价 , 在这些聚合平台上 , 有时还有充1000元送158、充500送25、红包券等活动 。 在快电平台上 , 《IT时报》采访人员便看到有“一元充满一辆车”秒杀30元直降券的活动 。
“这些补贴都是平台自己出的 。 ”快电客服人员告诉采访人员 。
充电桩利用率不足15%
从无到有 , 再到普及 , 几年间 , 充电车位已经成为停车场标配 。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 , 研究充电桩产业多年 。 在他看来 , 一线城市较少会发生类似“一分钱充电”这样极端的价格战 。
“一线城市对充电桩管理比较成熟规范 , 充电桩企业必须加入当地充电桩协会 , 协会也会制定相应的规则 。 ”张翔认为 , 价格战容易在短期内提升用户数量和充电次数 , 进而提高平台估值 , 因此在监管较为宽松的二三线城市中 , 常被使用 。
从结果来看 , 聚合平台并不会对与平台合作的自有桩企业产生冲突 , 但那些不愿与平台合作的充电桩公司 , 便会失去不少用户 。 青岛“一分钱充电”事件中 , 振臂呐喊的国网电动便属于此列 。
也难怪国网电动着急 , 自从充电桩成为新基建以来 , 资本一窝蜂涌入 , 人人都觉得建桩能赚钱 。 而实际情况是 , 大多数都在亏本 。
“土地、电力、充电桩是入场三座大山 , 这些一次性成本并不低 。 ”上海咔酷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EO刘波告诉《IT时报》采访人员 , 以一个有十几根充电桩的充电站为例 , 前期的一次性投入成本是百万级 , 此后 , 还将面对漫长的回本周期 。 “曾经有一家企业看好一块地 , 好不容易拿到了 , 经过各种估算 , 发现回本周期太长 , 还没等到运营 , 就把这块地转让了” 。
在张翔看来 , 充电桩盈利难 , 关键是使用效率低 。 “上海充电桩保有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 但利用率并不高 。 现在大多数新能源车续航能力都在500公里以上 , 就算每天来回40公里 , 充一次也能维持一周多 , 而且大多数新能源车车主有自己的充电桩” 。
使用率维持在低“水位” , 充电桩毛利率始终上不去 。
今年3月 , 刘波曾根据各种数据进行过一个调查 , 发现上海充电桩的利用率不超过15% , “这个数据比我预想要低” 。 刘波分析 , 车主的地域偏好很强 , 一般都喜欢去熟悉的地方充电 , 这也造成了充电桩冷热不均的情况 。
数字化管理充电桩
然而 , 存在的悖论是 , 尽管充电桩利用率低 , 但“找不到充电桩”“排队时间长”依然是不少车主吐槽的两大问题 。
“充电站规划分布不太均衡 , 比如中心城区 , 需求大 , 但充电站难建 , 数量、规模有限 , 反观郊区 , 新站增加速度快 , 数量多 , 但需求少 , 利用率低 , ”刘波说 , 现在还有很多旧款充电桩被废弃、拉闸、故障 。
“充电桩目前存在‘结构性供给过剩’的问题 , 公共充电桩更多是应急使用 , 日常使用的频次不高 , 私家车主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选择在上班或家里慢充 。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向《IT时报》采访人员表示 。
停车费贵、充电枪头和车型不匹配、油车占位、无人管理等是《IT时报》采访人员在采访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 。
刘波建议 , 可以用智能化手段来完善充电桩的运营管理 。 比如前期选址 , 可以利用数字化模型合理选址;数字化也可以提升充电桩的安全性 , AI可以分析温度趋势、数据异常、电池档案、充电档案等 , “有的充电企业希望充电桩能高负荷运转 , 但担心出现安全问题 , 毕竟起火事故并不少见” 。
现在 , 建设大功率充电桩是业内在解决盈利问题上取得的共识 , 比如一个充电桩60kW , 实际充电时间在常温下为40分钟 , 在温度比较低的时候普遍大于1小时 , 每天极限是服务10辆车;而高功率的150kW直流大功率快充桩 , 周转次数能提升3倍 , 消费者也会选择更高的充电功率段以节约时间 , 进一步提高周转率 。 甚至 , 有的企业已经研究300kW的快充桩 。
刘波表示:“现在聚合型平台、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等都在把触角伸向硬件 , 形成自己的生态 。 充电桩是基础设施 , 也要考虑互联互通 。 未来 , 充电桩企业的发展方向应该有自己的生态圈 , 不能是一个‘孤岛’ 。 ”充电桩和大数据的结合 , 也可以让运营商和政府了解车主特征 , 通过数据平台建设和运维服务体系建设 , 加强运营 。
“野蛮的竞争套路不会长久 , 运营和服务才是充电桩的立身之本 。 ”张翔说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