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上层出不穷的App , 是一把双刃剑 。 与其被动接受束缚 , 不如主动做点什么 。 ”27岁的胡云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 , 大半年来 , 他一直在学习如何更合理地与之共存 。
胡云选择定期退出部分无关紧要的微信群 , 取消关注并不完全感兴趣的公众号 , 改为阅读纸质书籍 。 对朋友圈内容也不完全排斥 , 他将微信好友分组 , 比如他长期关注创业群体 , 于是挑时间段集中查看这一群体的朋友圈 , 筛选出有益信息归档研究 。 周末有空 , 他就出门约好友骑行、爬山 , “交流了感情也放松了身心 , 比在家‘葛优躺’刷短视频充实、快乐许多” 。
钟宁选择花一个周末的时间 , 读了《数字极简主义》 , 以及多篇相关论文 。 现在 , 她刻意减少了使用手机的时间 , 微信信息改为分时间段处理 , 一般午饭后、下午下班前集中回复;朋友圈一天集中浏览一次 , 多约朋友线下见面 。
这些改变看起来微不足道 。 但钟宁觉得 , 逐渐找回一些对生活的掌控感 。 她坚信 , 数字极简减掉的是冗余的信息 , “最终将带回心灵的自由” 。
新学期开学了 , 熊念尝试不再花过多精力在手机上 , 空闲选择读纸质书、学习 。 微信、QQ上新消息依旧很多 , 他关机的频次更多了 , “现在想想 , 学生能有什么大事呢?没有什么事一定要你马上回复的 。 ”
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洪杰文教授看来 , 眼下 , 一些年轻人选择减少手机使用时间 , 或从社交媒体隐退 , 代表着一种“自我觉醒”:他们开始反思诸如社交媒体App从用户这里拿走了什么 , 身处数字时代人们如何自处、以及如何与技术相处 。
洪杰文介绍 ,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社交需求是仅次于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强需求 。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 美国曾兴起批判技术消极作用的“反技术主义” 。 即便现在 , 一些学者选择不用手机、微信 , 就是为了避免被电子产品打扰 , 从而专注手头的工作 。
当下 , 一些人士选择关闭App推送提醒、微信朋友圈小红点、或者逼迫自己在特定时间段与场合不看手机 , 甚至卸载社交软件、注销账号 , 均属于“社交媒体倦怠”的具体表现 。
“对社交媒体的克制 , 其实是面向科技的独立 。 只有积极自我调整并重建平衡 , 才不至于轻易迷失自我 。 ”洪杰文带领团队进行的调研显示 , 一些受访者减少在微信朋友圈进行自我表达后 , 一开始尚有因旺盛的表达欲无法吐露的不习惯 , 但适应之后 , 觉得减少社交工具使用对个体幸福感、社会交往和工作或学习的投入度正向效应比较明显 , 总体生活质量有所提升 。
(应受访者要求 , 贾庆阳、熊念、胡云为化名)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AMD|AMD 350亿美元收购赛灵思交易完成时间推迟 预计明年一季度完成
- 语境|B站2021个人年度报告发布:你共计看了多少个视频
- Apple|摩根大通分析师:交货时间来看iPhone 13系列已达供需平衡
- Microsoft|微软推Viva Insights插件 定时邮件可根据时区推荐发送时间
- IT|报道称Polestar 4电动SUV将跟保时捷Macan电动版对标
- Disney|光明日报评迪士尼凌晨数千人排队抢购玩偶:道理何在?
- 机器|戴森达人学院 | 戴森HP09空气净化暖风扇测评报告
- 手表|采用美信光学传感器,豪鹏科技电池,GARMIN佳明VENU2手表拆解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