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中青报:“智能手机App恐惧症”引发年轻人尝试“数字极简”( 二 )


一度 , 陈亭察觉到微博上的内容相对零碎 , 应该多看看书 , 可翻着书的手常常又滑向手机 。
不成功的“卸载”
如今 , 在22岁的祝志东眼里 , 智能手机约等于“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毒品” 。
祝志东刚刚大学毕业 , 正为司法考试做准备 。 一度 , 看书或上网课间隙 , 他喜欢点开娱乐类短视频 。 这些短视频App基于用户兴趣个性化推送 , “看着看着就不容易停下来” , 祝志东想到的第一个办法是卸载 。
但不久 , 卸载掉的App又被他重新安装 。 如此往复 。 他不知道是该怪手机 , 还是怪自己意志力不够 。
相比之下 , 钟宁更郁闷的是:面对微信 , 在没辞职的前提下 , 她“连卸载的权利都没有” 。
每天 , 微信上源源不断的新信息 , 一度让她感到“大脑缺氧”“神经衰弱” 。 8月中旬的一天下班后 , 她尝试将手机设置为“免打扰”模式 。
就算这样 , 每隔半小时她还是会看看是否错过重要信息 。 联想到其他App也扼杀了自己不少时间 , 她跟闺密们吐槽 , 觉得自己得了“智能手机App恐惧症” 。
直到在豆瓣上发现“数字极简主义者”“数字极简生活”两个小组 , 钟宁仿佛找到了一丝安慰与希望 。
组员以年轻职员、在读大学生为主 。 大家反映 , 受困扰最多的是这几款App:微信占首 , 其次是抖音、微博、豆瓣、知乎、小红书等 。
关于极简方案 , 不少组员同样提到“卸载” , 立马有人回复“不成功” 。 有的建议改为在电脑端使用 , 毕竟电脑不像手机那样随时随地方便登录 。 但有人反对称治标不治本 , “只要心里仍想使用 , 依旧会在手机上重装” 。
还有人建议“用回老人机” 。 8月20日 , 钟宁下单了一部 , 基本只能接打电话、收发短信 。 钟宁看中的正是它无法安装任何App 。
但新烦恼来了:这部“老人机”钟宁只敢在周末短暂使用 , 毕竟一到周一 , 她还得用回微信去上班;此外 , “老人机”没有线上支付功能 , 也无法提供健康码 , 如果只带它 , 钟宁连超市也进不了 。
为减少使用手机商家甚至推出“自律神器”
在24岁的贾庆阳看来 , 要想不为智能手机所困 , 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 。 比如去年 , 当他还是一名学生、备战考研的时候 。
为减少花在手机上的时间一心备考 , 他尝试过许多办法:邀请同学一起复习“彼此监督” , 他点开手机的频次确有减少;卸载抖音、微博 , 关闭微信朋友圈 , 他花了三四天时间才适应;此外 , 他下载了提醒自己保持专注的软件;同时 , 告知亲朋好友正在备考 , “非急事勿扰” 。
到了复习的中后期 , 贾庆阳早上出门前将手机放在寝室 , 只带仅能看网课的平板电脑 。 尝试一周后他发现会错过一些急事 。 他调整方式 , 每周留给自己3次带手机去自习的机会 , 一般用在有重要事务需及时处理的日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