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是开发利用太瓦到拍瓦激光束有效生成受控、高强度快电子束(~100 keV 到 10 MeV)方法的先驱 。 利用这一技术 , 张杰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快电子束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 包括高效产生非热电子、用激光调节电子束能量、实现高定向电子发射 , 以及创时空分辨世界纪录的电子束成像 。
张杰团队研发的可精确控制的高强度快电子束为一系列其他重要科学探索提供可能 。 例如他们开发了MeV超快电子衍射和成像设备 , 并展示了亚埃空间分辨率和创纪录的50飞秒时间分辨率 。 他们使用超快激光场成功改变了量子材料的维度 , 并观察到光诱导的新型相变 。 此外 , 他们的这一技术还帮助实现了更紧凑、更高效的高能粒子加速器 。 他们还通过超快电子衍射实现了单分子成像 。
张杰对快电子束的研究最初是为了研究惯性约束聚变 (ICF) 。 这个过程如果实现 , 可以为人类提供无限的能量供应 。 高强度超短脉冲快电子束为ICF提供了快速点火的关键工具 , 张杰是对这一新物理过程最早探索者之一 。 快速点火方法将燃料点火与压缩分开 , 使这两个过程可以独立优化 , 同时避免不稳定性 。
张杰 , 1958年出生于中国山西 。 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 目前是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教授 。
文章图片
施敏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得者:知名半导体专家施敏
施敏教授对跨金属/半导体 (金/半)载流子的传输理论和实践 , 做出了基础性和开创性的贡献 。 此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之所以颁发给施敏 , 是为了表彰他对金属与半导体间载流子互传的理论认知做出的贡献 , 促成了过去50年中按“摩尔定律”速率建造的各代集成电路中如何形成欧姆和肯特基接触的关键技术 。
施敏教授出生于南京市 , 在中国台湾长大 。 1957年毕业于中国台湾大学电机系 , 1960年在华盛顿大学获电机工程硕士 , 1963年在斯坦福大学获电机工程博士 。 他于1967年在美国与姜大元博士共同发现浮栅存储(FGM)效应 , 是广泛应用的快闪存储器之核心发明 。 这里所奖励的科学工作是他1968-1969年在新竹中国台湾交通大学 (今中国台湾阳明交通大学) 期间完成的 。
他还撰写了具有传奇色彩的研究专著《半导体器件物理学》 。 这是一本全球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研究人员“必学”之书 , 一直被研究生院教师和学生以及整个电子和光子行业的工程师使用和引用 。
未来科学大奖是中国首个世界级民间科学大奖 , 由未来论坛于2016年创立 , 下设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个奖项 , 单项奖金100万美元(约650万元) , 每个奖项由四位捐赠人共同捐赠 。 大奖采取提名邀约制和国际同行评议制 。 在奖项评审过程中 , 有包括诺奖得主、图灵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以及数十位美国、法国、德国等国的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 参与了未来科学大奖的提名与评议过程 。
推荐阅读
- 测试|图森未来完成全球首次无人驾驶重卡在公开道路的全无人化测试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牛上|英媒文章:2021年最有趣的科学发现
- IT|美律所对法拉第未来提起集体诉讼 涉嫌触犯证券法
- 制造业|稳健前行开新局 制造业未来五年转型升级迎来“加速度”
- 未来|5年解决限行,李彦宏“很傻很天真”?
- 技术|无锡东亭:智慧创造生活 科技点亮未来
- 安全|复旦教授发现400多个Android漏洞 谷“鸽”16个月后才修复
- 奇葩趣闻|男子加了2万的油发现是中围石油:同名公司曾被中国石油起诉商标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