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发现SARS病原、超短脉冲快电子束:他们获未来科学大奖

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9月12日在北京公布2021年获奖名单 。

未来|发现SARS病原、超短脉冲快电子束:他们获未来科学大奖
文章图片

香港大学教授袁国勇、香港大学教授裴伟士凭借发现了冠状病毒(SARS-COV-1)为导致2003年全球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原 , 以及由动物到人的传染链 , 为人类应对MERS和COVID-19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贡献摘得“生命科学奖” 。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杰因其通过调控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精确可控的超短脉冲快电子束 , 并将其应用于实现超高时空分辨高能电子衍射成像和激光核聚变的快点火研究的贡献获得“物质科学奖” 。
知名半导体专家施敏因其在对金属与半导体间载流子互传的理论认知做出的贡献 , 促成了过去50年中按“摩尔定律”速率建造的各代集成电路中如何形成欧姆和肖特基接触的关键技术取得的成就荣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

未来|发现SARS病原、超短脉冲快电子束:他们获未来科学大奖
文章图片

袁国勇和裴伟士
“生命科学奖”获得者:香港大学教授袁国勇和裴伟士
袁国勇和裴伟士的研究小组于2003年治疗了中国香港第一例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 , 并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冠状病毒(SARS-COV-1) , 为设计诊断和病症鉴定提供了必要信息 。
袁国勇对野生蝙蝠中SARS类冠状病毒的持续研究 , 大大扩展了我们对人畜共患病宿主、跨物种传播障碍、发病机制、与疾病和诊断的认识 。 鉴于蝙蝠衍生的类似SARS的冠状病毒的高流行率 , 他们的研究预测了类似SARS的流行病可能再次出现 , 并强调了公共卫生防备的重要性 。 正如所料 , 蝙蝠冠状病毒HKU4/5被认为是引起了流行性中东呼吸综合征的MERS-CoV病毒的前身 。
从2003年的全球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到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 袁国勇和裴伟士的研究对我们认识和治疗这种新兴传染疾病做出了重大贡献 , 对这些疾病的应对提供了证据和策略 。
袁国勇 , 1956年出生于中国香港 , 1998年获得香港大学博士学位 。 现为香港大学教授 。
裴伟士 , 1949年出生于斯里兰卡 , 1981年获得牛津大学博士学位 。 现为香港大学教授 。

未来|发现SARS病原、超短脉冲快电子束:他们获未来科学大奖
文章图片

张杰
“物质科学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杰
自从阴极射线被发现的一个多世纪以来 , 电子束在科学技术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 各种电子显微镜的发展让人类可以直接观察到物质的微观结构 , 例如材料的晶体结构以及质子和中子中的夸克和胶子 。 高能电子束使微结构的精确塑造和材料特性的创新变革成为可能 。

推荐阅读